「大善人」邵逸夫107歲仙逝,為何4個子女,都拒絕繼承百億遺產?

刀白眉 發佈 2021-09-18T16:19:06+00:00

一個打造了邵氏電影公司,成就了數人大紅大紫夢想的娛樂圈教父,一個為數多內地學校、醫院捐蓋樓房的慈善家。

我們都曾與他相見,在電影放映結束的片尾名單,在各式各樣他捐贈的樓房。

在上世紀香港影壇,他的名字霸占了各大熒幕;在各大校園,他的名字又充斥在每個學子的耳邊。

他不是電影明星也不是學者教授,他是邵逸夫。

一個打造了邵氏電影公司,成就了數人大紅大紫夢想的娛樂圈教父,一個為數多內地學校、醫院捐蓋樓房的慈善家。

如此風光的一生,在晚年卻並沒有兒孫繞膝,享受天倫之樂。

四個子女都與他斷絕往來,連他的百億遺產都不願繼承,這背後的故事只能讓人哀嘆不已。

人生若只如初見

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有一個無怨無悔陪伴支持他的女人,而邵逸夫身後的女人就是他的結髮妻子黃美珍,也是他四個孩子的母親。

與髮妻黃美珍的相遇在他的意料之外,那時邵逸夫還在南洋辛苦創業,而黃美珍也還是他人的女朋友。

一次因緣際會,倆人相遇,相知。

暢談之下,他們倆發現對方都對電影有著不同於常人的痴迷本就做著電影事業的邵逸夫遇上了愛看電影的黃美珍。

一時之間,二人思想火花碰撞,相逢恨晚。

幸而,黃美珍雖是他人女友,卻尚未婚嫁,不用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經歷重重困難,打破種種世俗的枷鎖。在1937年,二人喜結連理。婚後邵逸夫的事業蒸蒸日上,黃美珍也做好賢內助,為丈夫的事業出謀劃策。

兩人風風雨雨互相扶持走過多年,如果沒有方逸華的出現,那他們也應該是一段被人反覆提起的佳話。

1952年,邵逸夫結識了當紅女歌星方逸華,並與她相談甚歡。

方逸華的出現,是邵逸夫與黃美珍感情破裂的開端,彼時黃美珍容顏不再,退居家庭許久的她也不能再在事業上為邵逸夫提供幫助和意見。

而方逸華正值十八歲的花季,思想和容顏都充滿著年輕的活力。於是,曾經幫助邵逸夫打理公司的人從黃美珍變成了方逸華,身邊人也進行了變換。

回顧來時路

邵逸夫一生拍攝了成百上千部華語電影,現在我們所熟知的TVB便是由他創建。除此之外他還創建了邵氏基金會,每年都對內地進行捐贈。

他也並非一開始就走上製作電影這條路,若是戰爭沒有爆發,家道沒有中落,也許邵逸夫會繼承家業,做一個瀟灑公子哥。

但命運似乎總喜歡開玩笑,以此來考驗每一個人。

原本是家中經營著大型顏料公司,從小接受英文教育的公子,在父親去世後,家中光景一年不如一年。

如此情況下,他也無心念書。僅僅初中畢業,就從學堂來到了哥哥經營的天一影片公司,從攝影師做起。

也許是成長於商業世家,以至於擁有了比旁人更敏銳的商業嗅覺。在平日的攝影中,他也並非只是單純的拍攝,而是在學習,打磨自我,將電影製作的每個環節都記在心中。

1923年,邵逸夫帶著滿腔熱血只身前往南洋支持三哥邵山客的電影事業。

那年的南洋街頭,總有一個身影瘦弱的男孩一邊擦著額頭的汗水,一邊慢慢搖著影片。搖著搖著,過了幾年後,他已經搖出了一百多家電影院。

憑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那股勁兒,他們把電影事業做大做強。到了十九世紀三十年代,邵氏兄弟的名字不再無人知曉,這個稱呼代表的意義是當時的南洋電影大王。

時代在進步,人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增長。不再滿足於無聲影片製作的邵逸夫做出了重要決定:到美國購買有聲器材。

命運的玩笑再次降臨,前往美國途中,他乘坐的輪船觸礁沉沒了。也許是他福大命大,不該命絕於此,香港電影的歷史還等著他去改寫。

在冰冷的海水中,他抱住了一塊木舢板,漂泊一夜後他被救出生還。

美國之行不僅讓他體會了生命的可貴,也讓他領略了美國好萊塢的電影製作,讓他明白國內電影的進步還需努力很多。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白金龍》,是邵逸夫對立志改寫電影史最強有力的回答,而他也成為中國有聲電影的開山鼻祖。

家庭事業兩難全

事業上大有所為的邵逸夫對於家庭卻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也許他是一個成功的電影製片人,但他並不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

方逸華和邵逸夫的出雙入對讓黃美珍黯然神傷,但她也無能為力,傷心欲絕之下黃美珍遠走美國。

他與黃美珍的四個孩子對於父親的所作所為永久不能釋懷,年幼的他們看著終日以淚洗面的母親,對背叛這份愛情的父親心生怨恨

更令他們無法接受的是,父親把公司交給方逸華這樣一個非親非故,且破壞了他們的家庭的人打理,讓他們對父親的怨更多了一層。

或許每個人的追求不同,醉心於事業的邵逸夫註定對家庭缺少了一些關懷和愛。

對於黃美珍他心存愧疚,甚至在她去世時,為她停業一年邵氏公司。但斯人已逝,這並不能換來什麼。孩子們也沒被這樣的行為打動,與他的關係並沒有緩和。

自黃美珍遠走美國後,孩子們就一直是邵逸夫的哥哥在撫養,與邵逸夫的感情更加淡薄了。

在黃美珍離世後,四個孩子更是與邵逸夫直接切斷了聯繫,拒絕溝通。

興許是真的無法釋懷父親給他們帶來的傷害,對於邵逸夫的百億遺產他們也都不想去繼承,而是在新加坡重新開闢與父親所在電影行業完全無關的房地產和百貨。

結語

少時夫妻老來伴。

但邵逸夫在中年之時選擇了其他人,沒有和年少時的黃美珍走到最後,也就導致了他老來無伴,身邊只有一個方逸華。

不知晚景淒涼的邵逸夫,在暮年看著別人的家庭生活,有沒有後悔過他曾經的選擇。如若當時他從一而終,結局定當有所不同。

金錢可以買來很多東西,但再也買不到邵逸夫與子女間的親情。

人的一生會有很多選擇,但有些選擇或許是一種錯誤。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固守本心,選擇最開始的選擇,不讓自己後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