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光抓走的人》,一部優秀的愛情文藝片,科幻愛好者不要入坑

魔鬼影評 發佈 2020-01-26T17:54:14+00:00

後來發現完全不對,這是一個探討愛情的故事片,那束光只是一個媒介,和科幻無關,所說的法則主要是情感的,並沒有進入更深層次的社會和人性問題。

剛開始是抱著看科幻片的態度去看的,因為劇情簡介裡面有段話是這麼寫的,「如果有一道神秘的光把一部分人抓走,社會的平靜與法則被打破,我們該怎麼辦?」 。後來發現完全不對,這是一個探討愛情的故事片,那束光只是一個媒介,和科幻無關,所說的法則主要是情感的,並沒有進入更深層次的社會和人性問題。

剛開是還有理有據的說光是幾維空間錯亂,導致有愛情的人因為某種聯繫被帶走,而後來對於這類數詞直接推翻,最後也沒有給人其他答案,「光」的本省在劇情中只是出現了一次,而關於愛情的討論卻用採訪的形式反覆出現,所以說只是一個披了一張科幻的皮而已。

1、武文學和李楠的丈夫,中年焦慮,沒有激情,算不算愛情

人到中年,夫妻感情因為生活壓力和共同生活,夫妻之間沒有了激情。這個時候,如果遇到了一個可以談心的異性,並且可以給你激情人,你會怎麼樣?

武文學代表大多數人。面對誘惑有過各種幻想,面對妻子有過質疑,但是他並沒有選擇出軌,因為他以己度人,他接受不了妻子出軌,所以也一直這樣要求自己。直到發現妻子和別人有曖昧關係,才開始想到報復,但是最終因為責任,和妻子坦白並重歸於好。

李楠的丈夫,代表出軌人的心理。雖然這個人物沒有出場,但是從他出軌和曖昧的女性裡面詮釋了這麼做的原因。沒有激情,就開始自私的索取,最後的結果是因為不願意負責,身邊的女性沒有一個可以和他相伴一生。

兩個故事其實探討的是一個問題,每個人面對質疑,面對誘惑,怎麼辦?選擇責任,克制自己,就會讓愛情走向婚姻;選擇放縱,就會讓愛情走向墳墓。


2、劉佳一,懵懂的少年,看不清愛情

自認為和男友是真愛,而父母只是為了維持家庭,但是白光讓父母消失,自己和男友沒有消失,開始懷疑自己和男友算不算愛情,並和男友提出分手。

這是年輕人經常出現的問題,因為對一個人有好感產生愛情,但是面對周圍的質疑,面對「光的審判」,開始懷疑自己的愛情。而男友也一樣不知道如何正確地處理這樣的危機,以為身體的糾纏就能是愛情的表現,發現錯誤後以死明志。而劉佳一最後跳出了父母和「光」的影響,開始真正地審視這段感情,並最終找到自己的愛情定義,可以為對方獻出生命,肯定就是愛情。

3、筷子,無法啟齒的愛情

雖然並沒有直接說出筷子的情感和性取向,但是電影中的各種細節都在告訴人們,他是一個同性戀。而同性戀在眾人眼中還是另類,甚至會當作神經病一樣看待,所以筷子面對這種壓力,自己不敢承認,只能壓抑自己的感情,但是「光」的出現,讓他開始展現出真的自我。對於女友的的問題直接回答不愛你,但是因為不敢面對別人異樣的眼光,還是選擇隱瞞自己真實的情感。最後,為了自己無法滿足的情感要求,只能為了心愛的人做出復仇的行為,讓自己認為的錯誤在錯誤中結束,給自己一個交代。


那道光是什麼?那道光是審判,但是就和愛情是什麼這個問題一樣,這個審判也是因人而異,所以最後也沒有關於光的定義,只是藉助光來引發每個人關於愛情的自我拷問,最後做出審判。如果

還是能難懂,可以當時眾人的眼光——當大家默認那些被帶走的人是相愛的人,那麼留下的人就是不相愛的。在他人眼中,電影的主角們開始面對來自外界和內心的質疑,我們相愛嗎?他是不是有喜歡的人了?我們的愛是真正的愛情嗎?如果我們相愛為什麼沒有背光帶走?

愛情是什麼?其實就像電影中間那些採訪的人們一樣,沒有標準答案,甚至人生的每個時期答案都會發生變化,那道光是對所有人愛情的考驗。

愛情,信則有,不信則無。


寫在最後的題外話

電影票房不高,口碑一般,不是說電影拍得有多差,只是這種類型電影註定如此。沉重的話題,整部電影都在一種壓抑中進行著,很多讓人覺得尷尬或者不理解的劇情,讓人喘不過氣。我看完都不會向30歲以下的年輕人推薦,因為說出來劇情都會覺得沒人去看,這是一部給有感情經歷,被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偏見所影響無法正對自己,因為長期焦慮和精神疲憊而迷失自己的人看的。這類人基本上都是30歲以上的人群,作為一個三十多歲的我,可以給它很高的評分,但是我只願意一個人看,因為不願意把自己陰暗的一面暴露給對方。

如果想要票房和更高的口碑,導演需要把「光」豐滿,加入真的科幻,然後還要把壓抑漫長的劇情變得緊湊,把觀眾的需求與自己的作品結合併達到平衡,是一個很難的過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