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質疑」的有機農業,看看丹麥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漁人草舍 發佈 2020-01-26T19:48:50+00:00

說到丹麥,很多人的印象就是美人魚和安徒生童話,這個童話般的王國,被認為人人都是會寫故事的作家,其實不然,還有用「筆」繪製出美麗景色的有機農人!丹麥屬於歐盟,卻有著獨有的高冷范兒。丹麥人民的幸福指數非常高,這與全民的基本生活——吃息息相關。丹麥雖然只有4.31萬平方公里,但耕地面積

自從有機農業概念被提出以後,各個國家紛紛推行。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使一些農民產生了牴觸心理。雖然發展有機農業在實際生產中看起來很難,但好像有的國家做的非常好,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以北歐小國丹麥為例,來做深入了解。

說到丹麥,很多人的印象就是美人魚和安徒生童話,這個童話般的王國,被認為人人都是會寫故事的作家,其實不然,還有用「筆」繪製出美麗景色的有機農人!丹麥屬於歐盟,卻有著獨有的高冷范兒。丹麥人民的幸福指數非常高,這與全民的基本生活——吃息息相關。丹麥雖然只有4.31萬平方公里,但耕地面積卻占國土面積的62%,近2.7萬平方公里。丹麥有560萬人口,農業人口約17萬人,占勞動力總數的3%左右,卻生產出可供養1500萬人口的糧食。也就是說,一個丹麥人能生產出3個人的糧食份額。

由於政府對農產品和食品安全的嚴格監控和堅強保障,丹麥出產的豬肉、牛肉、牛奶和乳製品、家禽、方便食品、糖果和蔬菜暢銷全球,其有機農業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因為丹麥把有機農業的安全放到了第一位。按說丹麥的有機產品豐富無比,一定是出口非常多,而實際上截至2014年,丹麥有機食品的出口量和進口量基本持平,因為丹麥本國的購買力不斷提升。

在丹麥,街邊有機食品商店林立,生活中處處可見有機的影子,比如賣有機酸奶的店裡,店員的衣服是有機棉製作的。丹麥農業和食品委員會的統計顯示,2011年丹麥的農業用地有7%用於發展有機農業。丹麥政府對發展有機農業設立了雄心勃勃的目標:到2020年有機農業的產值實現翻番,農業用地的15%用於發展有機農業。

農藥和化肥帶來的「副作用」

不得不說,化肥和農藥的發明應該算作農業上最偉大的發明。它們幫助作物抵禦病蟲害,幫助農民提高產量,曾在一段時間內,被農民奉為「種地神藥」。但與此同時,它們所帶來的副作用,也是任何使用化肥和農藥的國家都不能避免的。

丹麥如何實現有機農業

丹麥,位於歐洲北部日德蘭半島上,三面環海,地勢低平,平均海拔只有30多米,境內沒有大江大河,地表徑流少,因此,人們的飲用水全部來自地下。但過量地使用化肥和農藥,使一些沒有被植物吸收的部分,滲入地下污染水源或者流入海洋造成海水富養,對環境造成了極大損害,人們的生命受到了嚴重威脅。丹麥政府痛下決心,以立法的方式規範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針對不同土壤和作物,制定了極為細緻的農藥化肥使用標準。

在丹麥,每戶農民都要在政府主管部門登記註冊,有自己的註冊號和相關材料,對自己施用有機肥和化肥的時間和數量,要通過網絡向丹麥農業部門報告,並接受技術顧問的監督,如發現濫用,所受的處罰極為嚴厲。

1.限制施化肥

政府制定了細緻的用肥、用藥標準。如果在砂質粘土上種植冬小麥,前輪種植的也是冬小麥的話,每公頃允許施放的氮肥上限為195公斤,磷肥和鉀肥推薦量為26公斤和65公斤;如果前輪種植的是豌豆,每公頃氮肥的施放量上限為165公斤,磷肥和鉀肥推薦量為26公斤和65公斤;如果前輪種植的是玉米,則每公頃氮肥施放量上限為175公斤,磷肥和鉀肥推薦量為53公斤和160公斤;如果種植的是牧草,在其一年的生長期中,每公頃氮肥釋放量上限為160公斤,磷肥和鉀肥推薦量為25公斤和120公斤。

在冬季,農地不能完全荒棄,農場主至少要種65%的農地,用來吸收積攢在田地里的余肥。

2.限制施有機肥

雖然有機肥能夠增加土壤肥力,但是如果使用不當,同樣會對環境造成污染。丹麥政府規定,有機肥的使用只能採用注射和軟管澆施兩種。注射法是使用專用注射器,將固態動物糞便按一定比例稀釋後,往植物的根部注射。這樣能夠減少肥料的流失,增加肥料利用率;軟管澆施即用軟管將肥料引至田間澆施。

規定有機肥施用只准在春秋兩季進行,避免夏天過熱的天氣使有機肥揮發,造成損失,也避免由於冬天天氣過於寒冷,有機肥無法分解。

3.生物防控病蟲害

為了減少病蟲害,丹麥的農業注重作物的輪作,大多數農場的種植往往按照蔬菜——大田作物——牧草等相對固定的輪作周期。一個輪作周期一般為5到6年,有的農民甚至使用3到11年作為自己的輪作周期。

為了防控病蟲害,農民採取調整播種期、巧用天敵、粘蟲誘捕、張設捕蟲網、運用信息素等方式,對病蟲害產生了有效的抑制效果。

4.農藥稅高達54%

1986年,丹麥制定了第一個「農藥作用計劃」,確定在1997年之前,將農藥的使用量減少50%。但是,由於該計劃受到相當部分農場主的反對,因此效果並不顯著。上世紀90年代初農業部門的檢查發現,農場主使用農藥一共是213種,但只有78種是經過批准的。1996年,丹麥政府果斷引入了農藥稅,對農藥的徵稅率為54%,除草劑與殺菌劑的徵稅率為33%,效果立竿見影

5.先把公共食堂變成「有機食堂」

按照丹麥法律,大於30公頃的農場只能由持有「綠色證書」的農民購買(丹麥一共有25所農業院校,每年入學新生約1200人,獲得「綠色證書」的約有900人,通常需要5年的學習時間方可獲得「綠色證書」)。農場主不得向子女贈送或饋贈農場,子女必須從其父母那裡按市場價格購買農場。這些舉措也保證了農場主的高素質,為保證農產品質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為了創造市場需求,丹麥政府出台政策,首先把幼兒園、學校、醫院、養老院等公共機構的食堂變成「有機食堂」

當然,數量眾多的農業專業諮詢人員也為農業科技的推廣和應用立下了汗馬功勞。目前丹麥農業諮詢服務中心在全國下設95個地方諮詢服務中心,平均18位農民就有一名專職農業專家為其提供各種服務。值得注意的是,丹麥在推廣有機農業的過程中,並不直接對單個有機農場主進行補貼,而是通過給有機農場主提供教育培訓、創造市場對有機農產品的更多需求等措施,來刺激有機農業的發展。丹麥政府還在在國家預算資金中撥出專款,支持有機農業轉化。

6.100%的國家有機認證系統

丹麥農業和食品委員會首席顧問伊芬德·佩德森(Ejvind Pedersen)曾介紹,丹麥自1987年起使用100%的國家有機認證系統,並且免費,確保了消費者對有機產品的信心;所有經營者必須獲得丹麥農業漁業局或是獸醫及食品局的許可;所有有機經營商每年至少接受一次檢查,隨時可能被臨時抽檢;所有的有機經營者都會在丹麥農業和食品委員會的網站上公布;該網站還公布檢查報告,以展現透明度。早在1989年,丹麥就建立了國家有機標識體系,而歐盟2010年才建立標識體系。

丹麥有機農業成果

上個世紀80年代初至1996年,丹麥農業每公頃土地平均消耗的氮肥從136公斤下降為107公斤、磷肥從45公斤下降至7公斤、鉀肥從43公斤下降至30公斤。三大類化肥總體施肥量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的224公斤下降到1996年的144公斤。目前,丹麥化肥用量一直保持在這個水準上下,遠低於已開發國家為防止污染而規定的每公頃化肥使用量225公斤的上限。

其實,有機農業的發展,對於任何國家來說都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就像一位丹麥的農民說的那樣,如果不是發展有機農業迫在眉睫,沒有農民想要這樣乾的,因為種植上實在是太麻煩了,有那麼多條條框框的限制。所以,是不是到了有機農業的發展直接與我們的生命安全掛鈎後,我們的有機農業才能脫離當前的無序徘徊階段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