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算法革命」下的「眼球競爭」,是挑戰or機遇?

全球文化雲 發佈 2020-01-03T20:00:17+00:00

作為龐大的Alphabet(谷歌母公司)旗下最大的業務之一,視頻分享平台YouTube也是谷歌增長最快的部門之一,但最近,一些頂級網紅們卻紛紛宣布脫離YouTube,這到底是因為什麼?

作為龐大的Alphabet(谷歌母公司)旗下最大的業務之一,視頻分享平台YouTube也是谷歌增長最快的部門之一,但最近,一些頂級網紅們卻紛紛宣布脫離YouTube,這到底是因為什麼?

頂級網紅的「出逃」

今年12月初,YouTube「老牌」網紅PewDiePie在一段視頻中表示「真的感到身心疲憊」,將「不再更新作品」。消息一出,許多世界各地的忠實粉絲都相當驚訝與不舍。

1989年出生在瑞典哥德堡的PewDiePie,2011年大學畢業後沒有去公司應聘,而是專注於他的視頻事業,最終成為了YouTube上首位擁有1億訂閱戶的網紅。據統計,2016年PewDiePie瘋狂吸金1500萬美元,成為該年度最賺錢的網紅。

今年10月,YouTube上的喜劇組合「多蘭雙胞胎兄弟」,也以「需要保持心理健康」為由,停止更新作品。雙胞胎之一的格雷森·多蘭說:「我們的工作壓力非常大。一旦失去了流量就不會再有人關注,所以我們不得不拚命工作。我甚至不能回家看我的媽媽。」

這對雙胞胎兄弟從14歲起就開始在YouTube上發表短視頻,在過去的5年里,他們每周二都會在自己的頻道上推出新作品,從未間斷。目前,兩兄弟擁有1000多萬訂閱戶,是非常著名的美國網紅。

YouTube在其Twitter官方帳號上回應了多蘭兄弟的決定:「我們為他們感到驕傲,所有創作者都應該把自己的健康幸福放在第一位。」

面臨抉擇:生活or流量?

儘管如此,對YouTube來說,頂級網紅的流失仍然是一個潛在的危險。YouTube之所以能蓬勃發展,部分原因在於它培養了一個由創作者組成的生態系統,這些創作者能創造出無窮無盡的原創內容。

上個月,YouTube執行長蘇珊·沃伊西基在寫給創作者的一封信中談到了職業倦怠的話題。她說:「我們希望你照顧好自己,鼓勵你們在恢復自己健康方面做投資。」另外,YouTube的一位發言人表示,公司鼓勵創作者以健康、可持續的方式製作視頻,以確保「休息回來之後,粉絲依然會留在頻道上」。

YouTube還發布了一系列幫助網紅減輕壓力的視頻,以便平衡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有治療師執照的YouTube博主卡蒂·莫頓,受YouTube「創作者學院」委託製作視頻,教授合作夥伴避免疲勞的方法。

但事實上,對於網紅們來說,「休假」是一件不敢也不願意去做的事情,因為一旦休假回來,他們要面臨的,或許將是流量的流失。

YouTube的營銷模式

Facebook、Instagram等其他一些社交媒體上的網紅也會產生倦怠,但是,YouTube的情況跟它們不一樣。作為一個視頻平台,YouTube是獨一無二的。

一般來說,YouTube會在視頻的開頭和中間放置廣告,根據廣告被觀看的次數向創作者支付費用,雖然YouTube並沒有公布它向創作者們支付了多少錢,不過創作者們表示,它的價格各不相同,幾千次瀏覽的分成從幾美元到幾百美元不等。而對於一個每月獲得50萬流量的YouTube網紅來說,這一數字意味著自己每年可以獲得數百萬美元的廣告收益。

因此,YouTube創作者們生產的原創內容比其他任何社交媒體都多,全世界的年輕人都渴望在這個平台上成名。據有影響力的營銷平台Captiv8估計,目前,全球一共有170多萬YouTube創作者和5000多個品牌贊助商。

被算法「綁架」的日更

這次的頂級網紅「出逃事件」實際上早有預兆,在YouTube的最新條款頒布之後,一些人表示,這種算法需要新內容來推廣,這讓他們疲憊不堪。

一般來說,YouTube會使用一種算法來確定推薦哪些視頻,該算法迄今為止仍然是一個謎。但許多網紅表示,它會獎勵那些經常發布更多視頻內容的帳戶,這些帳戶的視頻能夠因此得到更多的曝光,曝光越多意味著能夠獲得的流量越多,也就意味著得到的廣告收益越多。

YouTube發言人說,公司每天要處理超過800億個信號,其中涉及了如何選擇向用戶推薦視頻。她說,YouTube沒有考慮上傳頻率或過去的視頻表現,儘管它確實考慮了上傳的近期性。但創作者們卻表示,他們可以根據視頻效果的好壞來判斷算法的優先級。

對38歲的電影製作人、洛杉磯YouTube明星凱西·奈斯塔特來說,這就是提醒他必須要依靠每天上傳視頻來增加訂閱戶。

在最初的5年里,他只是偶爾在YouTube上發布視頻。2016年他在一段視頻中說,他的一些視頻表現不錯,但用戶增長「乏力」,而這個困境直到他開始每天上傳視頻才得以解決。

創作者認為,YouTube的算法似乎把流量集中到了最新的視頻上。然後,當有人觀看視頻時,算法會提示來自同一個創建者的其他最近的內容。這個設置會促使你發布更多的視頻,以獲得新內容的流量。

利茲·差普利說:「你不發布的時間越長,你的數據就越低。這是一個直接的關聯。」她以前在一家公司工作,現在在YouTube上發布有趣的視頻,比如她把自己的院子變成了一個寵物的遊樂園。

YouTube的一位發言人說,該公司的產品團隊分析了數據,數據顯示,YouTube上的頻道在創作者離開後的瀏覽量比離開前的多。

「眼球競爭」帶來的「生存危機」

邁克·墨菲說,隨著創作者的激增,伴隨而來的感覺是,如果你不一直工作,就會有其他人會這樣做。他從14歲時開始,連續5年每周發布一次喜劇小品視頻和視頻日誌。墨菲說,「開始的時候我們不是這樣的。」

在網上,墨菲通常表現得活潑樂觀。但就在去年他20歲生日之前,他意識到自己已經到了一個轉折點。墨菲說:「把相機放在三腳架上,連續一個小時假裝快樂、超嗨……我覺得這很不自然。」

「我開始害怕與YouTube相關的一切,」墨菲說,儘管他仍然在YouTube頻道上發帖,但沒有那麼頻繁了。如今身在洛杉磯的他,更專注於創作和導演電影,有些是為YouTube拍攝的,他還準備在Snapchat上首映一個節目。

YouTube正在考慮調整其產品的推薦方式,以緩解創作者們的倦怠。今年早些時候,該公司開始將它顯示給創作者的訂閱戶數量四捨五入,以勸阻他們不要沉迷於數字的每日波動。

但利茲·差普利說,儘管YouTube有了變化,但在她的流量報告中,信號仍然很明顯——如果她不經常更新,她的視頻就不會有那麼好的表現。她說:「如果我休假一個月,我會看到一個巨大的下降。」

YouTube這一次的「算法革命」會給業界帶來怎樣的變化我們還不得而知,但至少現階段可以肯定的是,在越來越擁擠的領域裡,年輕人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安逸的生活逐漸成為了一種奢求,只有不間斷的向前進,才能帶來腳踩實地的踏實感。這或許是「算法」帶給我們的挑戰,也或許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考驗。


轉載需求及商務合作:18500791361

lichen@doorways010.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