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稱帝後,造了一個「字」,寫了一首「聖旨詩」,堪稱妙極

文史道 發佈 2020-01-31T20:54:44+00:00

文獻記載,武則天稱帝之後,春風得意之時,曾以聖旨的形式寫就過一首詩,其文辭之狂傲,格律之工整,絕不輸於有詩仙之稱的李白。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說法。如果說「文必秦漢」尚有爭議的話,「詩必盛唐」絕非浪得虛名。唐詩在中國文化體系里的影響力,每個人都有目共睹!

熟讀唐詩三百篇,不會作詩也會吟。這是後人對唐詩的一句讚譽之詞。料想在詩文化鼎盛的大唐盛世,從廟堂到市井,人人出口都會有詩作的樣子。

文獻記載,武則天稱帝之後,春風得意之時,曾以聖旨的形式寫就過一首詩,其文辭之狂傲,格律之工整,絕不輸於有詩仙之稱的李白。



武則天,出生於公元624年,14歲入宮為唐太宗才人,唐太宗賜號媚娘,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后。再後來自立為皇帝,定都洛陽,建立了武周王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女皇。其一生功過兼有,死後一塊「無字碑」千百年來傳為神話。

武則天從小聰慧,據正史《舊唐書·方技》記載在她小時候,號稱大唐第一術士的袁天罡,偶然得見襁褓中的武則天便驚呼道:「必若是女,實不可測,後當為天下雄主。」



武則天發跡於唐太宗第九子李治,步步高升,最後貴為天子。稱帝之後武則天更是豪情萬丈,春風得意。這從她的兩件事跡便可得見。

其一,武則天稱帝之後,曾將自己改名為「武曌」。在當時並沒有這個「曌」字,純屬武則天原創製作。「曌」字取意「日月當空」,單從這四個字中,就可得見女皇之豪情。

其二,日本這個國名,是在武周王朝時期確定的,也就是武則天女皇欽定的。日本國名在漢朝時期被稱為「倭奴國」,後來取義「太陽升起的地方」改為日本,女皇准許後才沿用至今。



眾所周知,古代帝王無論才學高下,在胸懷、謀局、眼界、豪情方面均是高於常人。從秦始皇、漢高祖、漢武帝,到唐太宗、武則天、朱元璋,莫不如是。

漢高祖劉邦,混混出身,在功成名就衣錦還鄉之際,曾寫出「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的豪情之句;朱元璋出身平民,後打下天下後,也曾寫出豪情萬丈的《詠菊花》詩作:「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



同樣,武則天作為三千年來中國第一女皇,其胸懷之高遠,無不令人敬仰。大名鼎鼎的宰相狄仁傑也對其推崇有加。其一首《臘日宣詔幸上苑》的詩作,也可得見狂傲之才:

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意思是說:明天早上我要遊覽上苑,火速傳詔給春神讓它知曉。百花一定要連夜齊放,不要等到曉風吹來方才開放。

此詩簡捷明快,語言流暢,主題鮮明,堪稱上乘之作。短短20個字,充分反映了女皇洞察一切的睿智,隨機應變的能力,剛毅果斷的作風以及號令一切、吞吐宇宙的氣概。



這首詩描寫的是臘八節百花盛開的奇景,以詔書的口吻寫就,十分難得。詔書屬於應用文體,詩歌屬於文學文體,武則天用詩的形式寫詔書,而且寫得如此形象生動,可見武則天的寫詩技巧,亦可見唐代詩風之盛。

詩的前兩句「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一寫因,一寫果,同時引起懸念,頗具戲劇性、情節性。武則天貴為皇帝,生活極為豪奢,忽然異想天開,在冬天裡想見到百花盛開的春日景象。立意不可謂不奇,構思不可謂不奇,想像極為豐富。



臘八節,正是寒意極濃之時,百花一般在春天才開放。雖是違背常理的想法,但卻構成了濃郁的詩情畫意。詩的第三句回答了大家的疑問,最後一句更是對第三句有力的補充,並以符合詩人身份的口吻,也切合作為詔書的寫作要求。

這首詩想像奇特,充滿著浪漫主義情調,語言明白如話,不事雕琢,在詠臘八節的詩作中是難得的佳篇。由不得裡邊見之,也甘拜下風!


讀者們,關於「武則天的這首詩作」,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