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打工人,一聽要團建就渾身發抖

職場 發佈 2021-09-18T14:27:14+00:00

老闆們,網上都有「為什麼每次團建後很多人離職」的聲討了,還沒引起你們重視嗎?作者 | 陶紫東編輯 | 許詩雨插畫 | 於 瑒除了加班和降薪,打工人最不願聽到的詞可能就是團建(team building)。

老闆們,網上都有「為什麼每次團建後很多人離職」的聲討了,還沒引起你們重視嗎?

作者 | 陶紫東

編輯 | 許詩雨

插畫 | 於 瑒

除了加班和降薪,打工人最不願聽到的詞可能就是團建(team building)。

在初入職場的小白看來,團建就和學生時代的春遊差不多,工作之餘和同事一起享受吃吃喝喝遊山玩水的樂趣,聽上去似乎不是什麼壞主意。但這樣的想法還是too naive,職場混跡多年的老油條深諳其中的門道,畢竟,不同公司的團建方式可謂五花八門,好的團建可以增進同事感情,壞的團建換來的可能是次日清晨的離職信……

「我這一輩子最討厭幹的事情就是集體活動,總是被迫參與一些看上去不孤獨的集體活動,但並沒有緩解內心的孤獨。」脫口秀演員李雪琴在綜藝節目中的一段吐槽,再次喚醒了廣大社畜被團建支配的恐懼。

老闆們可能此刻已經集體想不通了,明明為員工花了錢,還每次絞盡腦汁翻新花樣,怎麼組織吃喝玩樂員工還不高興了。但這真的不能怪大家。

團建招人煩的點首先在於,它破壞了同事間微妙的距離感。管理學中的「刺蝟理論」強調,刺蝟在天冷時會依偎在一起相互取暖,但同時也會保持一定距離,以免互相刺傷。同事間本來是工作上的合作夥伴關係,但你看,像「兩人三足」這樣的團建長青項目,在物理空間上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但這種強行的親密接觸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只會讓人徒增尷尬。

在一些大公司,團建還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困擾。比如因為業務原因,你和同公司另一部門的小王需要頻繁線上對接,但由於公司規模太大,你和小王從未謀面,兩人唯一的社交重合點,就是在朋友圈給對方磨皮十級的自拍點個讚。在一個特殊的日子裡,公司團建將你們聚在一起,但見面後發現,對方才是那個最熟悉的陌生人。看著眼前陌生的面龐,敲鍵盤時一口一個的「親」「北鼻」實在叫不出聲。

說到團建,當然少不了拍集體照,其實拍照才是團建的核心要義,畢竟領導們熱愛各種有紀念和傳播價值的載體,各位在團建照上笑得張牙舞爪的模樣,還肩負著填充貴司招聘主頁和文化牆的使命。但對於每個員工來說,沒有一次團建照不曾誕生一些新的黑歷史。

畢竟,團建拍出來的照片往往是這樣的:在某處不知名的綠地上,平時穿梭於國貿CBD的Lucy和Linda化身為二丫和大妮,套裝裙變成了五顏六色的衝鋒衣,臉上的妝已經被汗水打花,咔嚓一聲,大家在鏡頭前露出了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還沒等人反應過來,手快的HR已經將照片迅速發到公司群中,搞不好還會有熱心的領導立馬跟進,拿去幫你相親。為了營造團結友愛的集體氛圍,晚上回到家後,照片會以精修的形式出現在所有人的朋友圈,配文是「相當愉快的一天」,當然,每張圖里同事們的臉似乎都不太一樣。

苦於團建的不只普通打工人,還有明星們。有些經紀公司喜歡組織藝人團建看電影,乍聽上去沒什麼不妥,魔鬼的是,藝人看完後還要排隊拿著麥克風發表觀後感,這就好比領導請你吃飯,吃飽喝足後拍拍你說,小王,最近工作感覺怎麼樣啊,寫篇月報總結下吧。不過,想到明星賺這麼多錢也逃不脫團建的命運,心裡瞬間平衡了不少。

當然,比起團建中的各種私人尷尬,大家最敢怒不敢言的還是非上班時間團建,尤其是占用假期的那種。在各種團建項目「黑榜」中,被吐槽最多的還有需要出力的團建,比如有的公司動不動送員工去野外拉練,晚上還要自己生火搭帳篷,與其說是團建,倒不如說是特種兵訓練。這,誰能忍?

說到底,出汗出力的苦打工人平時已經體驗夠了,他們的理想團建不過是「工作日、海島邊或山林間、舒服地吃喝玩樂」,至於那些高強度訓練,組織還是考慮留給公司高層們吧。當然,最理想的可能是不團建。

優秀的團建可能是這樣的……

不占用周末及下班時間

團建的理想時間不是周末,也不是打擦邊球的周五,而是周一到周四。團建開始的時間不宜太早,最好能在下午開始,讓打工人們美美地睡個覺再出發,趕在下班之前圓滿結束。

不需要過度social或體力支出

有些公司每逢團建,一定會請來職業團建機構和導師,部分走煽情路線的導師最喜歡看的,就是同事們抱頭痛哭。有些導師更絕,在冬天最冷的時候把一車人拉到荒郊野外開展廚藝大賽。其實打工人不需要通過團建增長才藝,也不想讓本就疲憊的身軀雪上加霜,無腦吃喝玩樂就能皆大歡喜的事兒,何必花多餘的錢請別人幫忙解決呢?

省一頓飯錢

理想的團建其實一頓飯就可以解決,價位超過員工的日常消費標準就行,比如一頓不錯的高檔自助餐,或者去在榜的米其林餐廳,如果能配上按摩和溫泉酒店一條龍就更香了。總之,團建既然是福利,就應該有點福利的樣子,對吧。

領導有事不參加

領導不在,意味著不用敬酒,不用說客套話,也不用吹彩虹屁。如果在小遊戲環節不慎和領導分到對家小組,這場比賽我是輸還是輸還是輸呢?

自由結對

團建最怕的就是和完全不熟的同事分到同一小組,有些HR為了增強公司凝聚力,甚至會故意將不同部門的小夥伴拼湊到一組,在尷尬的寒暄後彼此只能大眼對小眼。如果能自由結對,想吃燒烤的吃燒烤,想打牌的打牌,那於人於己都會輕鬆許多。

不強行灌輸企業價值觀

在有些領導看來,團建遠不止集體活動那麼簡單,它應該是對員工狼性的呼喚,是對員工奮鬥精神的洗禮,團建結束後大家都是嶄新的打工人。下次遇到這種要喊口號的洗腦式團建,請務必借用賈伯斯的話來反駁:「文化不是紙面上怎麼宣傳,而是信仰什麼,如何思考,如何做事。」

線上團建

在豆瓣,「團建」已經成了一種特色的小組文化,組員會定期確定團建主題,自發圍繞這一主題展開討論,比如脫口秀演員楊笠因代言英特爾廣告陷入輿論旋渦時,一些豆瓣鵝組成員組織組員們聲援楊笠,並稱其為小組團建。相比走傳統老路的團建,不如考慮在線上集體討論討論有價值的社會議題。

不團建

這恐怕是最得人心的解決辦法,與其勞民傷財搞團建,不如發薪日多打點錢。

來聊一下

你有哪些不吐不快的團建回憶?

你理想的團建長啥樣?

歡迎分享在評論區。

原文刊載於《第一財經》雜誌2021年8月刊

本文版權歸第一財經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