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漢亮|閒話崇明這些藉助空氣的玩具

心語文化 發佈 2020-01-24T09:48:46+00:00

閒話崇明這些藉助空氣的玩具崇明島,地處長江口,是祖國的第三大島。這裡,天藍、地綠、水清,空氣新鮮,植被茂密、景色迷人。

閒話崇明這些藉助空氣的玩具

崇明島,地處長江口,是祖國的第三大島。這裡,天藍、地綠、水清,空氣新鮮,植被茂密、景色迷人。這裡,久居城市的人們經常要來度假,說是到島上換換氣、洗洗肺,看看景、嘗嘗鮮。這裡,外出闖蕩打拚的遊子們留下了片片鄉情、鄉思、鄉戀、鄉愁……尤其留戀這裡清新滋潤的空氣。

家鄉的空氣好,你可記得這些藉助空氣的各種玩具嗎?這裡,聽我一一道來。

1、風車

風力發電機

當我坐車經過上海長江大橋時,就會看到長興島上的一排風力發電機,它那長長的三片銀白色的風葉在風的吹拂下,時快時慢,時而變換方向,正在晝夜工作。此刻,我總會聯想到用蘆葉做成的風車。那時候,沒有託兒所、幼兒園,大人在田間勞動,就會把小孩子帶到田裡。小孩子坐在坐車裡,大人就到泯溝沿上采幾片蘆葉,折成風車,按裝在蘆頭心子上蘆頭插在坐車邊上,讓風車隨風轉動。小孩子看到轉動的風車,準會手舞足蹈,「咯咯咯……」笑出聲來。大人就會安心地去勞動。後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商店裡出現了各種色彩斑斕、形狀各異的紙質玩具風車出售。我估摸著,這蘆葉風車是不是就是風力發電機的雛形呢?

蘆葉風車

2、竹蜻蜓

用毛竹加工成兩翼對稱的有一定斜度的竹片,兩翼中間打一小孔,插上小竹柄,就成了竹蜻蜓。當兩手搓動小竹柄,一鬆手,竹蜻蜓就飛出去了,當飛得很遠很高的時候,突然,一個折返,竹蜻蜓又飛回來了,然後落地。

這是七八歲、十來歲的小朋友玩的玩具。他們要比賽誰的竹蜻蜓飛得高、飛得遠。當然,比賽的時候要小心竹蜻蜓飛到頭上來噢。

小時候,我也猜想過,這竹蜻蜓的原理是不是用到了直升機上呢?什麼時候我們能夠登上直升機鳥瞰家鄉呢?

年前,我們聽到區攝協的高鳳洲先生乘了直升機拍攝了許多家鄉的照片,他代表同齡人、代表家鄉的父老鄉親實現了童年的夢想,過了一把癮。

竹蜻蜓

3、哨子

家鄉小朋友用蘆葦杆、蘆葦葉做成的最簡單的哨子大概是最原生態的。有的人只能吹響,吹成一個單音,有的人則能夠吹成幾個音,甚至能吹簡單的曲子,比如《東方紅》、《社會主義好》等。我琢磨著,這個原生態的哨子呢在以後朝著兩個方向發展了。一個方向單音的就用於軍事和體育,什麼海螺、軍號、裁判哨子等,裁判做得好,還被譽為「金哨子」;另一個方向多音的,就演化成樂器,什麼嗩吶、喇叭、笛、簫、笙等等,兩種用途都給人們以娛樂和享受。

吹蘆葉哨

4、皮球

皮球是小朋友的最愛。因為它是圓的,就可以轉,可以滾,因為它打足了氣,就可以彈,可以跳。經常玩皮球的小朋友,你看他反映多少敏捷、身體多少結實。所以,小朋友很小的時候,家長都有意識地讓他們玩球,上了幼兒園,體育課中專門有球類活動。所以,全世界的體育比賽中,少不了球類,諸如足球、籃球、排球、桌球、網球、羽毛球、水球等等。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們提倡要有底氣、充滿朝氣、鼓足勇氣,不能像泄了氣的皮球。

足球名教練徐根寶選擇崇明島建立足球基地,創造「中國的曼聯」,十年磨一劍,二十年磨二劍,終成正果,靠的就是這股底氣、朝氣、勇氣。

小朋友玩皮球

5、氣球

家裡殺雞過年的時候,小朋友認真等在旁邊觀看,他倒不是為了等待吃雞肉,而是等待雞肚子裡取出雞食敦,洗乾淨,吹成雞鼻鼓玩。吹雞鼻鼓,要漲得面孔通紅,吹足氣後,把口紮緊,舉在手裡,飄飄蕩蕩,要高興一陣子呢。氣球,也許是得到雞鼻鼓的啟發後,用新材料製成的。

家鄉逢年過節、結婚喜慶,在張燈結彩的同時,少不了掛上各種彩色氣球,增添喜氣。小朋友手中舉著氣球,滿臉高興。

國家大型的慶典活動,要放飛成千上萬隻氣球,以示吉慶祥和。

最為驚心動魄的是,有人乘了大型的熱氣球週遊世界,與大自然挑戰。

小朋友玩氣球

6、風向標

我父親在的時候,總要在自家屋前豎一根風向標。風向標如一根羽毛,箭頭總是對著風吹來的方向,箭頭朝東南,就是東南風,箭頭朝西北,就是西北風……

這風向標還是蠻管用的。「江西人識寶,崇明人猜天」。這猜天,好多是根據風向猜的。比如:「東北風,雨祖宗」;「八月南風兩日半、九月南風當夜雨、十月南風一歇歇」;夏天刮西南風預示著悶熱,如轉為西北風,則預示大風來臨,所謂「西南側北,搓繩襻屋」……這些諺語的理解和記住,得益於風向標的形象生動的教學。

風向標一詞,現在已被廣泛運用於其它一些領域,喻為事物發展的趨勢和主流。

風向標

7、鷂子(風箏、紙鳶)

五十開外的張團長轉業了,回到家鄉,第一個活動就是放風箏(俗稱鷂子)。我有點不解,為什麼回來選擇放風箏。他說:第一,小時候,我沒有玩夠;第二,放風箏是很好的體育活動。我又有點不解,放風箏是體育運動?他說,是的,放風箏跑跑停停,強身健體,有益身心;遠眺風箏變化,增強視力,防止近視;心情放鬆,舒筋活血,調節血壓……

怪不得春天來臨,廣場上、公園裡、田野中放風箏的人還真不少。

記得小辰光,我父親還喜歡做蝴蝶鷂,用竹篾編扎,糊上油光紙做成,體積較大,它的亮點是鷂紙上有兩根很薄的竹片,升空後會發出「嗡嗡嗡~」的聲響,引來周邊群眾觀看。可惜,這項技術沒有得到傳承。

從小,父母親也經常叮囑我們兄弟姐妹幾個,外出離家,要戀家、想父母、不要當「脫線蝴蝶鷂」(意:斷線風箏)。我們銘記終生。

放鷂子

8、洋燈(孔明燈、放願燈)

正月半,鬧元宵。掛紅燈,猜燈謎。傍晚時分,天色漸漸暗下來,天空中就會升起一盞盞洋燈,學名孔明燈。洋燈,原先是用蘆葦紮成燈的框架,然後糊上紅紙頭,上下部分留著空,底部的兩根十字形蘆葦中間的釘子上插上紅燭。當舉起洋燈,點燃紅燭,燈內空氣稀薄了,洋燈就慢慢升起,隨風飄向遠方。此時,只要你雙手合十作揖,黙黙許願,洋燈準會把你的願望帶給菩薩,所以,民間也稱之為放願燈。現在,洋燈商店有售,紅紙糊成,簡便易拿,已經不用再扎框架了。

正月半前後幾天,放洋燈的人不少,而元宵節這天最旺,千百隻洋燈升空,如繁星點點,煞是好看。秋高氣爽,中秋節期間也有放洋燈的。

放洋燈

崇明島的空氣,您不但提供給了我們豐富的負氧離子,而且藉助於你的各種玩具給了我們歡樂的童年記憶和相關知識。也許,這些玩具還會在新的科學技術的發展過程中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啟迪,我們期盼著。

版權申明:本公眾號原創文章均為作者授權發布,任何媒體及個人轉載請聯繫本公眾號授權,並在轉載時標明出處及作者,謝謝合作。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 END -

作者簡介

黃漢亮上海市崇明人,早年就讀於崇明大同中學,在職中央農業廣播學校畢業。曾經在中國人民解放軍83302部隊服役。長期在家鄉農村工作至退休。

黃漢亮 心語 往期作品

黃漢亮|蜿蜒十里蟠龍河

黃漢亮|走老街 憶童年

黃漢亮|竹編能手施志達

黃漢亮|記憶中的大同食品站掠影

黃漢亮|豆腐攤頭話今昔

黃漢亮|家鄉廁所文化的變革

黃漢亮|崇明人口中奇特的數量詞

黃漢亮|「一日一夜」話時辰

黃漢亮|在挑泥築岸的日子裡

黃漢亮|第二次葬禮成因之探究

黃漢亮|知名鐵匠姜三郎

黃漢亮|蟠龍鎮歷史概貌(1949)

黃漢亮|難忘老家的醬香味

黃漢亮|撫摸大同中學舊時光

黃漢亮|海島油菜花盛開 醃製鹽雞正當時

黃漢亮|媽媽梳妝盒裡的秘密

黃漢亮|一位老人記憶中的二條豎河

黃漢亮|大同,昔日「搖籃」知多少

黃漢亮|從崇明方言「搲空」兩字說開去

黃漢亮|記得那年去太原

黃漢亮|他是我們家鄉走出去的最可愛的人

黃漢亮|我的獨輪車情結

黃漢亮|用崇明方言拼湊起來的俗對

黃漢亮|形容崇明人淳樸厚道的兩句俗語,你知道嗎?

黃漢亮|家鄉的杮子熟了

黃漢亮|話說崇明的綠顛

黃漢亮|崇明也有個虹橋鎮

黃漢亮|路是靠自己走出來的

黃漢亮|水橋~崇明島上古老的親水平台

黃漢亮|遠去的水車聲

黃漢亮|我家的水井小史

黃漢亮|崇明人話「崇明蟹」

編者留言:親愛的讀者,如果您也有崇明故事,歡迎您能給我投稿,傳播和傳揚鄉土文化,讓一個個動人的老鎮故事得到傳承和記錄,讓鄉土故事沉澱在時代的發展中,讓鄉土文化魅力永遠留存在人們的心間。來稿請發送電子郵件至:1466670@qq.com或者下面的微信。謝謝您!

趕快來分享關注吖

如作者原創內容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歡迎關注陸安心的私媒體「心語」。

感謝您的支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