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書法最好的宦官,害死皇儲逼死名相還弒君,滅亡一個強大朝代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發佈 2020-01-31T02:13:20+00:00

一個朝代的盛衰興廢有著各種各樣的因素,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任何強大的王朝總是免不了滅亡,哪怕是強如「奮六世之餘烈、歸天下於一統」的千古一帝秦始皇所建立的強大秦朝,也不過二世而亡,只存在了15年而已。

一個朝代的盛衰興廢有著各種各樣的因素,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任何強大的王朝總是免不了滅亡,哪怕是強如「奮六世之餘烈、歸天下於一統」的千古一帝秦始皇所建立的強大秦朝,也不過二世而亡,只存在了15年而已。

秦朝滅亡的客觀原因很多,有秦法嚴苛,有勞民傷財,有對外用兵,但秦朝滅亡的主觀原因卻是因為一個人,這個人還是個宦官,他的名字叫趙高

一、趙高其人

趙高,嬴姓,趙氏,先秦時期的人總是稱「氏」而不稱「姓」,所以趙高被稱為趙高而不是嬴高,關於趙高的來歷,有的說他是趙國宗室,有的說他是秦國宗室,因為戰國時期趙國先祖其實和秦國先祖是一家人,都是嬴姓趙氏,秦始皇也被人為稱為「趙政」。

從秦始皇對趙高的重用來看,趙高是秦國宗室的可能性較大,畢竟重用敵國宗室,放在皇帝身邊管理重要且核心的工作還是不太合適,任何朝代的皇帝重用臣民,都要講一個政治正確和絕對忠心,沒有這兩點要求,再有才能的人也不會重用

根據已有的資料來看,趙高的母親因為觸犯了法律而受到秦法的處罰,受了肉刑,身體的某個部位變得殘缺,之後又被送進秦朝專門用來安置刑滿釋放人員的手工業作坊,在這裡趙高兄弟才出生,趙高的父親是一名官吏,沒有記載姓名,母親的名字也不知道。

雖然是秦國宗室,但由於趙高的母親受了肉刑,地位是相當低下,在當時的叫法是隱官,地位介於奴隸和普通平民之間,差不多就是半個奴隸了,而且趙高的母親也不願意見人,只能終身待在作坊中,就是這樣一種出身,造就了趙高的童年和一生的性格。

地位低下,激勵著趙高刻苦學習以出人頭地;被人看不起,激勵著趙高有著無限向上發展的動力。在這樣一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終身要背負母親是隱官的身份,也造就了趙高左右逢源、察言觀色的性格特點,環境造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恐怕是趙高一生寫照。

二、趙高的才能

趙高的才能主要體現在6個方面:

1、趙高書法一流。

都知道秦國丞相李斯的書法一流,秦國統一天下文字用的就是經李斯等人改進整理的小篆,李斯成為秦朝的書法第一人,李斯所做的《倉頡篇》成為秦國官方版本的識字教材,其實很少有人知道趙高的書法其實不亞於李斯。

趙高所做的《爰歷篇》也同樣成為秦國官方版本的識字教材,與當時的太史令胡毋敬的《博學篇》及李斯的《倉頡篇》一起成為秦國官方教材,可見趙高的書法功底在秦國是與李斯齊名的一流水平。

2、趙高精通法律。

秦國是以法家治國,法律人才一直都能在秦國得到重用,比如丞相李斯,就是標準的法家人才,得到了秦始皇的重用,被封為左丞相,同樣的道理,秦始皇也因為趙高精通法律,不僅將趙高調到自己身邊擔任中車府令,還讓趙高教育自己的兒子胡亥。

3、趙高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高手,善於左右逢源。

趙高能在秦始皇身邊服侍多年,又擔任皇子胡亥的老師,需要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這本身就說明了趙高有著強大的人際關係處理能力,就連趙高犯了法,秦始皇都不惜以皇帝權威赦免趙高幹涉法律,可見秦始皇對趙高是相當重視的,反過來又說明了趙高對秦始皇服侍得稱心如意,秦始皇甚至都離不開趙高了,否則也不會幹涉司法赦免趙高。

4、趙高是心理專家,能準確地分析出居於何種地位的人心理活動和利益訴求。

沙丘之變時,趙高敏銳地抓住機會,先是用利益和地位說服皇子胡亥這個他曾經的學生,皇子的地位是尷尬的,趙高以皇子和皇帝的區別說服胡亥挺而走險,幾乎沒有費多少精力就說服了胡亥,說明趙高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和胡亥的切身地位利益。

同樣的道理,趙高說服了丞相李斯,同樣是抓住了李斯急於保住地位和利益的心理,切中了問題的要害,在利益和誘惑下,李斯不得不臣服於趙高,拋棄原則與趙高、胡亥合謀撰改秦始皇的詔書,這都說明了趙高是心理專家,善於分析對手心理活動和利益訴求。

5、趙高善於車馬。

趙高被秦始皇任命為中車府令,負責掌管皇帝的車馬,這相當於皇帝身邊的交通部長兼貼身保鏢長,如果不是特別被信任以用熟悉車馬,秦始皇也不用趙高擔任這個官職,並且還是破格提拔,趙高之前的官職並不清楚,一下子提包中車府令絕對是皇帝的破格提拔,其提拔的原因自然就是趙高別具一格的能力,其中就是善於車馬的能力,另外還有辦事勤勞、才能出眾的能力。

6、趙高性格極其隱忍,城府極深,不輕易透露個人情緒。

以秦始皇這樣的用人識人大師都沒有識破趙高這樣的包藏禍心的小人,說明趙高的城府之深,已經無人能識破,趙高在秦始皇身邊至少工作了20多年,秦始皇都無法識破趙高,更不用說別人,千萬不要懷疑秦始皇的識人能力,如果一個城府高深的人始終隱藏自己,就算是再好的伯樂,恐怕也無法看破一個人的內心吧,何況是秦始皇這樣身居高位、雄才大略的一國之君呢?

三、趙高禍害秦朝的原因、手段和目的

從趙高的一生來看,他之所以不斷地禍害秦朝,根本原因是趙高不斷上升的權力慾望,而不是什麼報仇心切,趙高沒那個覺悟,他所做的一切,就是想讓自己獲得至高無上的權力,從接近權力到操縱權力,最後到自己想成為這個朝代權力最高的皇帝,趙高可謂什麼都敢想,什麼事都敢做,什麼人都敢殺。

沙丘之變無疑是趙高權力慾望上的第一步,趙高作為掌管秦始皇貼身事物的宦官,掌握著秦始皇所有的詔書、印章、玉璽,憑藉趙高的才能,他發現了秦始皇一生最大的漏洞,就是沒有規定法定的繼承人是誰,即使是秦始皇一生最後下的詔書,也只是「與喪會咸陽而葬」,這更像是交待後事,而不是選定繼承人。趙高發現了這個漏洞,在秦始皇去世之後,起了異心,與胡亥、李斯合謀沙丘政變,隱瞞皇帝死訊,同時下詔書逼死秦始皇的長子扶蘇,同時逼死的還有鎮守北疆的將軍蒙恬和他的弟弟蒙毅。

趙高謀權的手段其實很簡單,就是扶持皇帝上位、控制皇帝屠殺異己、弒殺皇帝三步曲。

首先趙高利用沙丘政變將胡亥扶上皇帝寶座,成為秦二世的胡亥自然對趙高這個他曾經的老師,和現在的功臣極大感激,再加上趙高非常清楚了解胡亥的為人,軟弱、平庸、享樂,因此趙高的話胡亥基本上是聽了,趙高利用胡亥至高無上的權力,一個一個剷除了潛在的競爭對手。

趙高首先對胡亥的兄弟姐妹動手,以皇帝之命,秦始皇其他的兒子女兒們都成為趙高謀權路上的犧牲品,不僅僅是長子扶蘇,按理說胡亥即位之後,其他的兄弟根本沒有能力與胡亥爭奪,尤其是胡亥的姐妹,有什麼威脅呢?恐怕這些事都是趙高的主意,與其說是胡亥為了消除威脅,倒不如說是趙高為了自己能登上皇位,屠殺秦始皇的所有直系後代。

屠盡了皇室,接著到了權臣,蒙恬和蒙毅兄弟自然不必說,是重點防範對象,很快就被趙高利用皇帝逼著自殺,接著是右丞相馮去疾和將軍馮劫被逼自殺,最後是左丞相李斯,這個曾經的同謀,也被趙高當成了謀權路上最大的障礙,權臣的權力再大,也比不上皇帝的權力,趙高穩穩地控制了皇帝,假借皇帝之手,自然也能除去丞相李斯了。

等趙高利用皇帝把所有的權臣去除乾淨了,那天下的權力自然就只有趙高一個人獨享了,所以就有了指鹿為馬,那不過是一個打擊異己的小把戲而已,趙高利用自己是皇帝胡亥與外界唯一的信息傳遞窗口控制了整個朝廷,等到時機差不多的時候,趙高居然作出了殺害皇帝胡亥的事情來。

弒君這種自古以來就是大逆不道的事情,趙高居然毫不理會,逼著自己的女婿殺害了秦朝的第二位皇帝秦二世胡亥,自以為篡位已經是板上釘釘的趙高,也忽視了權力是永遠收不來民心的道理,雖然趙高權傾天下,但是民心仍然沒有歸隊趙高,趙高最終想當上皇帝的目的,也因為輿論的激憤而作罷,於是就是了秦王子嬰的上位,最終子嬰依靠計謀殺了趙高,為國除害。

可到了這個時候,秦朝的滅亡已經是水到渠成了,沒有任何可以挽回的希望,經過六七代人,花費數百年時間統一天下的大秦帝國,在趙高的禍害下,僅僅2年時間,就處於滅亡的前夕,這不得不說是一種莫大的可惜和無奈。

趙高禍害秦國的目的就是謀權,最高目的是想做皇帝,他的本意其實不是禍害秦朝,而是謀權,因為秦朝是趙高的權力來源,卻因為趙高自己的謀權,一手葬送了自己權力的來源,究其背後的原因,就是趙高童年的經歷和性格,你無法想像一個身處社會低層、受人歧視的刑滿釋放人員的後代對權力的極度渴望,對人格的深刻扭曲,對道德的變態認知,對達到目的的不擇手段,這就是趙高謀權的原因

就這樣,一個中國歷史上書法最好的宦官趙高,害死皇儲扶蘇,逼死名相李斯,弒殺秦二世胡亥,滅亡了中國歷史上一個最為強大的朝代秦朝,這便是有才無德的最大危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