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我們就有軌道交通「鐵路網」

歷史上的小秘密 發佈 2020-01-27T21:03:26+00:00

中國考古界曾驚奇地發現,在河南南陽的山區里竟然有古代的「鐵路」。不過枕木已經腐朽不堪,顯然沒有經過防腐處理,材質也不如軌道堅硬,但還可以看出其大致模樣來。

中國考古界曾驚奇地發現,在河南南陽的山區里竟然有古代的「鐵路」。經有關專家鑑定,是二千二百多年前的大秦帝國遺存。當年的秦國 「鐵路」原理和現代鐵路無異,還是複線。不僅如此,當時秦國還擁有龐大的「鐵路系統」,也就是「鐵路網」。只是這「鐵路」上行進的車子不是用蒸汽機車牽引,而是用馬力拉動的。看到這樣「鐵路」,專家們無不驚嘆我國二千二百年以前竟有如此先進的交通設施。最近,有關專家披露了這個比兵馬俑更為驚人的龐大「鐵路網」鮮為人知的秘密。

1、馬力「火車」日行可達八百里?

秦始皇的「鐵路」當然不是鐵鑄造的,而是用木材鋪設的。做軌道的木材質地堅硬,經過防腐處理,至今尚保存完好。不過枕木已經腐朽不堪,顯然沒有經過防腐處理,材質也不如軌道堅硬,但還可以看出其大致模樣來。

這條「鐵道」路基夯築得非常結實,枕木就鋪設在路基上。專家認為枕木的材質比較軟,不僅是為了減少工程量,也不僅僅為了廣泛地開闢木材來源,而是有意識地選擇的。比較軟的枕木可以和夯築得非常堅硬的路基密切結合,從而使軌道平穩,車子在上面可以快速平穩地行駛。

凡是在鐵路的枕木上走過的人都明白:兩根枕木距離和人們的步子很不合適。一次跨一根顯得步子太小,跨兩根又太大,在枕木上走路既慢又很不習慣。但是經過測量卻驚奇地發現,秦始皇的「鐵路」,枕木之間的距離竟然正好和馬的步子合拍。馬匹一旦拉車到了軌道上,就不由自主地發生「自激振蕩」,不能不飛快奔跑,幾乎無法停留下來。那麼最後又是怎麼停下來的呢?專家們的意見是:一定還有專門的車站,在車站枕木之間由木材填充平整。

馬在這兒餵得飽飽的,休息得好好的。一旦需要,套上車就能飛馳,馬不停蹄。到了下一車站,由於枕木之間已經填充平整,因此馬兒就可以逐漸減慢速度並停下『來。換上另一匹吃飽休息好的馬,繼續飛馳前進,這樣就可以達到很快的速度。由於使用軌道,摩擦力大大減小,所以馬也可以一次拉很多貨物。專家認為這是一種最節省地使用馬力的方法,或者說是一種效率極高的方法。公認的速度日行六百里,一天一夜至少六百公里,有的人認為七百公里。這是比八百里加急還高一倍多的速度。無怪平秦始皇可以不用分封就有效地管理龐大的帝國,並且經常動輒幾十萬人的大規模行動。

2、建「鐵路網」的原因

關於這個問題,有不少專家認為,這個龐大「鐵路網」是秦始皇滅楚國時修建的,目的是進行後勤補給。秦滅楚國,動用了六十萬軍隊,後勤補給需求量一定很大,於是修建了這個全國性的「鐵路網」。

但是也有不少專家認為,說秦始皇滅楚國時使用過這條鐵路固然不難想像,但這絕不是個別的工程。不然的話秦國的馳道就難以理解,而且從技術上來看也已經非常成熟,不是臨時需要才想出來的。

過去一般認為秦始皇修建的馳道是「公路」,現在看來應該是「鐵路」,由於馬匹在上面飛馳、故稱之為「馳道」。歷史記載秦始皇在統一中國後在全國建設馳道,依此看,他竟然在二千二百年以前就已經在全國修建了一個「鐵路網」。

對於秦始皇的書同文,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人們都很可以理解,但是對於車同軌卻各說不一。郭沫若認為是統一社會制度和風俗習慣,顯然是牽強附會的。但是,另一些人解釋為車輪子的距離必須相同,這雖然符合字義,卻也難以解釋。現代的公路上,各種不同類型的汽車輪子間距各不相同,也未見有什麼不妥。

為什麼秦朝的「公路」上必須使用相同的車輪間距呢?而且秦始皇自己的車子用六匹馬來拉,這和普通的一匹或兩匹馬拉的車子車輪間距顯然不會相同。現在發現秦始皇的「鐵路」,一切都迎刃而解了。但是按照這種說法,修建「鐵路」的不僅僅是秦始皇了。即使其他六國並不是個個都修了「鐵路」的,那至少修「鐵路」的還應該有一個或一些國家。就好像現在各國的鐵路軌道間距未必一樣。那個時代各國的「鐵路」軌道間距也不可能一樣。這也是國防上的需要。

其實,在我國在解放前,雲南省和山西省修建的鐵路軌距也還不一樣!各路軍閥根據自己的需要定下鐵路的寬度,使得其他地方的火車沒法開到自己的地盤上來。解放後,國家高度統一,這一切不合理的現象也就隨之消亡了。全國統一使用國際上通用的標準鐵路軌距1.435米。

那麼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的車同軌也就是統一「鐵路」軌道之間的距離了。而且戰國時期其他國家修建的規模都比較小,到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就在全國大規模地修建起來了,以致成了一個茂密的「鐵路」網。

當時我國廣袤的土地上植被茂密,到處都是森林,也有良好的木材,這就為修建「鐵路」提供了物質條件。如有損壞,隨時隨地可以取得木材修復,這是秦朝「鐵路」網出現的物質條件。



3、秦國「鐵路網」為何沒流傳下來?

秦朝時的車子,其輪子非常奇特,以前一直沒有理會也沒有想到這中間會有什麼奧秘。現在對照秦朝的「鐵路」,一切都明白了,原來車輪的這種特性,使得它既可以在普通的公路上跑,也可以隨時進入「鐵路」飛馳,這是現在的鐵路也沒有的特點。我們不能使得汽車上鐵路線,也不能使得火車從鐵軌上下來到公路上去行駛。

馳道路線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