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城」名城啟示:里約熱內盧是如何成為智慧城市的?

讀城雜誌 發佈 2020-01-19T15:20:28+00:00

近年來,里約熱內盧全面升級城市系統,促進城市新興經濟體建設,進一步提高城市創新能力和現代化水平,更多地採用高科技和創新手段,實現技術與人類的無縫對接。

里約熱內盧敢於開拓進取,是一座積極向上、勇於進取與創新的城市。近年來,里約熱內盧全面升級城市系統,促進城市新興經濟體建設,進一步提高城市創新能力和現代化水平,更多地採用高科技和創新手段,實現技術與人類的無縫對接。

說到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大家都會想起它狹長的海灘、明媚的陽光、熱情的桑巴女郎、美麗的城市風景。同時,他又是2014年世界盃和2016年奧運會的舉辦地,連續舉辦國際性重大賽事,充分說明了里約熱內盧的城市魅力。

里約熱內盧可謂「秀外慧中」,不僅有自然美景,隨著新興經濟體建設,里約熱內盧逐漸完善的城市數據網絡系統和科技對城市的運營與管理。也賦予了這座城市更多的創新色彩。

在2013年,巴塞隆納世界智慧城市博覽會上,里約熱內盧一舉奪得「世界最佳智慧城市」稱號,這與該城市的智慧光網系統和數據控制系統緊密相關,通過城市運營中心,可以清晰地掌控整個城市的運轉情況,及時做出反應和回饋。由此可見,里約的「智慧城市」理念已經深入到整個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智能環保,讓城市更加低碳

在建造智慧城市的過程中,首要前提是城市環境的低碳無污染,這是所有城市打造智慧之城的最大基礎,沒有綠色可持續的生存環境,一切無從談起。

里約熱內盧擁有世界最大的城市森林,大約1.9萬公頃。該市在過去30年開展了大量植樹造林和維護工作,並計劃於2016年在1300公頃退化土地上植樹造林。

里約低碳城市發展規劃將採用一個叫做「i-Tree」的創新工具對儲存和封存在樹林中的碳進行量化。除了碳量化外,此項工具還可以幫助對城市樹木提供的服務進行估值,中心服務諸如降低建築物取暖和降溫需求、治理城市空氣污染、減少泥石流風險等。此外,城市森林試點項目將與巴西和美國森林服務部門、本地民間組織和里約市政造林隊伍合作,在森林採訪分析方面開展本地能力建設。

為了更好的迎接2016年夏季冬奧會,里約全力做好減排工作。早在2012年,里約與世界銀行共同啟動低碳城市發展突破性規劃,規劃旨在監測和說明全市低碳投資和氣候變化情況,協助里約走上低碳增長軌道,保護該市豐富的自然資源。

正如里約熱內盧相關領導所言:「里約熱內盧在緩解氣候變化領域是領先者,也是巴西首個設立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的城市。到2020年,里約計劃減排20%,我們擁有大量減排庫存。在世界銀行的支撐下,我們又啟動了一個核查城市所有減排活動的透明和可靠的方法。」

不僅如此,里約低碳城市發展規劃建立了一個數據收集分析框架來促進低碳項目,並逐步量化和認證減排量。項目產生的減排量可以納入里約減排目標或者作為碳補償出售,該規劃包括城市造林和非機動車城市交通(自行車)領域的兩個初步試點項目,然後逐步擴大到其他部門。

智能交通,讓生活更加便利

為提高公交運行效率,里約熱內盧通過市政運營中心全面對公交系統進行改質提速,優化了全市公共運輸建設,緩解了過去交通擁堵狀況,能適時調動公交線路滿足不同車輛的通行需求。

市政機構管理人員坐在控制室內巨大的螢幕牆前靜靜地工作著,監控著各個交通路口的車輛運行情況,螢幕上顯示著里約熱內盧城市動態監控視頻,包括各個地鐵站、主要路口的交通狀況,通過複雜的天氣預測系統預報出來的城市未來降雨情況,及時協調交通車輛運行方向,從而全面控制交通事故處理情況、停電處理狀況、以及其他城市問題處理及其進展等狀態。上述數據信息能有效幫助數據監控人員查找問題,及時排解交通險情,做到遠距離精確傳輸運行數據,實現精準控制和及時調配。

據悉,里約熱內盧約有600萬人口,機動化交通占出行方式近70%,占城市總排放量45%。里約市正在建立一個公共自行車分享系統,擴建自行車道。替代交通方式將有助於緩解里約的交通擁堵。改善居民的交通安全和出行便利。里約低碳城市發展規劃將幫助量化擴大自行車分享系統和擴建自行車道產生的減排。該規劃預計將在不久的將來擴大到其他部門,包括公交快速道、回收再利用政策、建築和路燈節能等等。

智能管控,讓社會更加和諧

一直以來,里約熱內盧的貧民區是政府最頭疼的硬傷。通過市政運營中心系統,能全面了解貧民區的生活狀況,快速掌握當地發生的事情,甚至對於打架鬥毆、尋釁滋事的行為也能快速做出反應。IBM結合其硬軟體應用需求,以及分析和調查結果制定了用戶手冊,幫助市政運營中心員工將城市出現的問題分為四類:事件、事故、緊急情況和危機。例如,公眾聚會屬於事故,聚會發生暴亂屬於緊急情況,如果有人在暴亂髮死亡屬於危機。由於貧困區建設在山地、丘陵等地勢險要位置,一旦發生暴雨,很可能發生泥石流、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里約熱內盧在66個貧民區安裝了報警器,以無線方式連接到市政運營中心。同時,市政中心開展了大量演習,志願者在演習中幫助疏散居民。

IBM智慧城市團隊能幫助城市管理者消除城市職能部門之間的信息孤島,整合每個職能部門的數據,為整個城市運營管理提供支持,規定了城市各個部門處理洪水和山體滑坡等危急情況的流程。不僅如此,IBM還為里約熱內盧量身定製的洪水預測系統整合到城市運營中心系統中,這樣就能在第一時間對突發自然災害做出及時反應,採取應對策略。

在公共事件方面,里約熱內盧每年都會應對狂歡節的熱鬧場面,利用運營中心,市政機構現在可以協調18個不同部門,進行同步控制。此外,這些部門可以共同分配街道的表演時段並設計旅行路線,同時制定安全、街道清理、人群控制及滿足其他城市管理需求的計劃。

智能回收,讓城市更加潔凈

里約熱內盧的智慧城市建設將廢棄物回收作為重要主題,變廢為寶、循環利用,衝進了城市資源的多次消費,減少了城市垃圾的排放,環境污染控制到最低程度。

有負責人向外界披露,「智慧城市就是要遵循一種『人與科技彼此融合』的形態。」

位於里約州的布濟烏斯市被譽為拉美洲的第一座「智慧城市」,當地居民有一項專門福利,就是可以用垃圾換電費,居民把每日的生活垃圾託運到市政中心進行稱重,依據制定的數據進行價格換算,獲得的收益額會在電費帳戶上自動消減。

另外,每個街道都裝置有節能燈,而且所有寫字樓和居民用電中,65%來源於風電和太陽能電,專門裝有智能電錶,可以便捷地監控每家每戶的用電情況。據了解,巴西AMPLA公司正與各國新能源科技公司合作,大規模生產太陽能光伏板,一旦家庭使用該產品,產生的電能會自動回流到電力網絡中,經AMPLA公司記錄回流電量後,可在家庭扣繳費時自動獲得折扣或電費減免。

啟示,引領前行

從里約熱內盧的智能城市建設,可以看出現代城市發展路徑逐漸轉向人與社會、人與科技、人與自然的彼此融合,發展理念更具有創新意識和人文意識,不再局限於空間和時間限制,更多地採用高科技和創新手段,實現技術與人類的無縫對接。並且,現代社會更尊重人類發展的終極目標,即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同發展,可持續發展觀日益深入人心,並深深紮根於城市環境的建設與規劃之中。

啟示一:尊重生態基礎,打造環保產業

人類發展至今,走過了農業黃色文明和工業黑色文明。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追求綠色低碳發展,提倡人與自然的彼此融合,以可持續發展觀指導我們的生產與生活。正如里約熱內盧那樣,保護生態資源,打造世界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園,為人們生活提供了一個「換肺吸氧」的生態居所,堅持綠色理念,大力植樹造林,綠化城市環境。在生產生活方面,積極節能減排,降低環境污染,提倡低碳生活方式。

啟示二:運用現代科技,提升城市效能

城市要實現轉型,需要藉助科技的力量,網際網路的普及對人類生產生活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幾乎滲透了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里約熱內盧積極引進先進的科技理念,為原有城市市注入科技活力,提高城市運作效率,採用電子系統「全天候全方位」監測城市的經濟、社會、產業、環境等情況,建立快速反應的機制,及時解決問題,整個城市更加智能、更加多元、更加開放。從里約熱內盧建造的市政運營中心可以看出,里約熱內盧通過數據控制系統,以智能手段解決了原有社會的許多問題,包括交通、治安、天氣等等,極大改善了城市風貌,對於社會和諧、提升城市效能,完善空間治理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

啟示三:倡導人本理念,實現持續發展

在機器與理性日益張揚的今天,無論是普通大眾還是決策者,往往忽略了對人本身的關注和尊重,導致社會逐漸脫離原有軌道,失去人類本真。所以,現代城市在發展過程中,要注意保護我們原有的城市精神和人文理念,以人類需求為出發點,促進人本身的可持續發展,將歷史與現代融合,打造新型文明城市。里約熱內盧的智慧城市建設從交通、環境、生活、社會等多方面改善,為人們生活提供了更便捷、更舒適的空間環境,體現了對人本身需求的尊重與滿足,反映了一種人本理念,更能達到社會的和諧發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