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是先選工作,還是先陪伴孩子成長?讓事實告訴你

智慧奶奶 發佈 2020-03-01T01:31:38+00:00

鄭麗麗本來想的好好的,生了孩子之後就自己辭職在家裡帶孩子,等孩子上學以後再重返職場。人生無草稿,孩子的成長也不可能重來,千重要萬重要,孩子的成長是重中之重,為了孩子媽媽暫時放棄工作或許會一時失落;如果為了工作放棄陪伴孩子,將會造成終身的遺憾。

人常說計劃趕不上變化,真是一點都不假。鄭麗麗本來想的好好的,生了孩子之後就自己辭職在家裡帶孩子,等孩子上學以後再重返職場。可是誰曾想鄭麗麗剛生過孩子不久,身體一直硬朗的寶寶爺突然病了,而且病得很嚴重。寶寶爺生病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老公又是獨生子女,現在靠老公一個人的工資顯然緊張得很。鄭麗麗想讓老人帶孩子堅持工作,老公不太支持。鄭麗麗知道自己帶孩子對孩子好,可是自己不上班經濟緊張又怕生活質量下降,所以心裡一直很糾結。

還有鄭麗麗更擔心的是,現在知識更新那麼快,如果自己在家幾年再重返職場,會不會被淘汰也說不定。


❉女人是應該先選工作,還是該先陪伴孩子成長?

對於這個問題說法不一,當然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從眾多的案例來看,竊以為作為一個女人工作重要,陪伴孩子更重要,如果是我我肯定是先選陪伴孩子成長。

❉孩子不在身邊的後果

1、容易養成壞習慣

蘭蘭是剛走出學校大門不久結婚的,結婚的當年蘭蘭就生了兒子樂樂。因為當時找工作的時候費了不少的勁,蘭蘭擔心剛上班就請假帶孩子影響到工作,當時由於出租的房子太小,又不能讓婆婆過去一起住,不得不忍痛割愛,於是就把兒子送到農村的老家叫婆婆帶。



孩子在奶奶家一呆就是3年多,直到孩子要上幼兒園了,蘭蘭才把孩子接回身邊,孩子回來後才發現在農村奶奶家長大的兒子,不僅沒有禮貌、不講衛生、做事任性、還滿嘴都是髒話,蘭蘭真的是腸子都悔青了!

因為老人以前長期生活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他們生活的習慣已經養成,又加上文化素質不高,帶孩子依然按照老方式老方法,平時在日常生活中不但不注意衛生,而且說話也不注意,甚至說話帶一些不文明的口頭禪。孩子正值模仿的年齡段,老人的言談舉止孩子都記在心裡,孩子的言行效仿著去做在所難免。


2、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

我同事的外孫女姍姍,也是送回老家奶奶帶的,姍姍都3歲多了,說話還是一個字兩個字的往外蹦。同學聚會時爸爸媽媽帶著姍姍,當看到和姍姍同齡的孩子個個都像小話癆,一個個背古詩、唱兒歌的表演,爸爸媽媽看到自己的孩子比同齡人相差一大截,也是後悔不已!

孩子3歲前是言語發展的黃金時期,年輕人帶孩子會天天陪著孩子不停地說,不停的講,孩子語言就會得到迅速的發展,老人帶孩子除了給孩子吃喝,很少跟孩子交流,這樣當然對孩子有影響。

由此可見,還是先陪伴孩子成長,工作的事情可以放在次要


3、孩子失去安全感

李華外出學習半年把女兒送到姥姥家,李華回來之後發現女兒突然變小了,每天上班走的時候女兒哭著不讓走,下班回來女兒就黏在身上不撒手,就是去個衛生間女兒也跟在身後。李華不明白孩子為什麼會越大越像小毛娃一樣黏媽媽。

心理學上說:孩子在三、四歲的時候是情感表達的敏感期。在這期間,孩子往往喜歡粘著父母,讓媽媽抱抱,親吻媽媽、摟住媽媽的脖子等等,這些信號都是孩子表達自己情感的方式,父母千萬不要推開孩子,要理解和關愛他們。

孩子依戀媽媽一方面是孩子對媽媽有種特殊的感情,另一方面孩子依戀媽媽的背後隱藏著恐懼和焦慮。



因為3歲之前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最佳時期,因為媽媽離開孩子的時間比較長,沒有媽媽在身邊孩子感覺沒有安全感,一旦媽媽回到身邊,孩子唯恐媽媽再離開。想讓孩子有安全感,孩子3歲之前父母一定要陪伴在孩子身邊,因為父母的愛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

4、長期離開父母的孩子膽小內向

不知道你大家注意了沒有,身邊有許多孩子,在家裡什麼都願意說,什麼都敢說,可是一旦出門遇到陌生人就往家長身後躲,這樣的孩子之所以膽小、沒有自信,也是由於長期不跟父母在一起,孩子安全感缺失造成的。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孩子3歲之前父母不在身邊將對孩子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所以在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期,在孩子智力開發的黃金期,在孩子各種習慣培養的最佳時期,父母一定要陪伴在孩子身邊。


人生無草稿,孩子的成長也不可能重來,千重要萬重要,孩子的成長是重中之重,為了孩子媽媽暫時放棄工作或許會一時失落;如果為了工作放棄陪伴孩子,將會造成終身的遺憾。到底是孰輕孰重?在為了工作和陪伴娃之間猶豫不決的媽媽自己好好掂量掂量吧!

(圖片來自網絡如涉侵權聯繫即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