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就業雙「激活」巴中出實招助力群眾穩定增收

四川新聞網巴中頻道 發佈 2020-06-04T16:00:00+00:00

巴中是勞務輸出大市,僅南江縣每年外出務工達22.6萬人,今年春節返鄉農民工15萬餘人,通過春風行動等措施,目前已有6萬多人順利外出務工,滯留在家9萬多人。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增加貧困群眾收入、開展各項重點工作帶來了新的困難和挑戰。為有效應對疫情影響,我市各區縣多措並舉,積極推進扶貧產業、就業雙「激活」。

就業扶貧

依託產業基地開發臨時性崗位

這幾天,南江縣下兩鎮東埡村裡,村民韋艷在離家不遠處的茶園當起了工人。「上午上班,中午還可以回家給孩子做午飯。」韋艷說,往年她一直在廣州打零工,一年下來除開生活費、來迴路費,最多掙2萬元。今年遇到疫情,韋艷原來的工作單位一直沒開工,她急得團團轉。

關鍵時刻,下兩鎮黨員幹部在回訪滯留農民工就業情況時,了解到韋艷的情況,介紹她到鎮上的茶葉公司務工。「從采春茶到管護、賣茶,我的工作已經排到9月份了。」解決了增收問題,韋艷眉頭舒展。

「受疫情影響,全鎮7000餘名返鄉農民工外出務工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下兩鎮黨委書記何秋結說,下兩鎮近幾年新植茶葉面積達1萬畝,如今到了投產採收的時候,吸納了大量農民工就業。

巴中是勞務輸出大市,僅南江縣每年外出務工達22.6萬人,今年春節返鄉農民工15萬餘人,通過春風行動等措施,目前已有6萬多人順利外出務工,滯留在家9萬多人。該鎮依託茶葉、核桃、金銀花、南江黃羊四大主導產業,採取進園區務工、加入合作社、針對性地開展技能培訓等措施,開發各類臨時性崗位2800個,預計今年在本地發展的農民工收入至少3萬元。

產業扶貧

確保貧困戶有2項以上收入來源

南江縣在就業促增收上做文章,而通江縣,則以產業扶貧為支撐,深挖資源稟賦。

「種銀耳效益比傳統種植划算,這幾年品牌打出去了,種出來的銀耳可以賣個好價錢。」走進通江縣陳河鎮陳家壩村,銀耳種植戶塗代軍忙著管護銀耳,他介紹,今年他家種了4000袋菌種,比去年增加了500袋。

通江銀耳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為了提高產業效益,近年來通江縣提出「銀耳產業倍增計劃」,擴大銀耳種植規模和產量。

「為了提高村民種植銀耳積極性,我們在購買菌種、保險方面給予補助。」通江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通江銀耳(食用菌)產業重點鄉(鎮)由去年的23個增加到30個,銀耳標準菌種用量146萬袋(瓶),比去年增長35.2%。

規模提上去了,還要延伸產業鏈。去年,通江縣裕德源潤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將通江銀耳做成了銀耳面膜,市場青睞度較高。「由賣銀耳到賣銀耳面膜,產品附加值提高了5倍左右。」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利好消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耳農的種植信心。

銀耳產業是通江縣激活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該縣始終把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放在首位,按照每戶有2項以上收入來源的標準,對生產發展類的1.8萬戶貧困戶,堅持種養結合,支持發展產業。(記者 何歡)

原標題:且以詩意共遠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