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世藝術品之金銀器&玉器

愛文者說 發佈 2020-01-06T23:00:30+00:00

《萬曆皇帝金絲冠》這一金冠是1958年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發掘北京市昌平縣明代定陵時發現。它是迄今為止中國考古發掘中獲得的唯一一件古代皇帝金冠。用極細的金絲編成翼獸的形式,裝飾兩條用同樣的金絲編成的金龍,對稱裝飾在冠頂的兩側,居中是一顆火焰寶珠。


《萬曆皇帝金絲冠》這一金冠是1958年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發掘北京市昌平縣明代定陵時發現。它是迄今為止中國考古發掘中獲得的唯一一件古代皇帝金冠。

用極細的金絲編成翼獸的形式,裝飾兩條用同樣的金絲編成的金龍,對稱裝飾在冠頂的兩側,居中是一顆火焰寶珠。

不是所有成年人都能戴冠,只有士大夫以上的達官顯貴才能戴,而且什麼人戴何種冠也有規定,冠有固發功能,也是古代典禮時的禮帽,是身份地位的象徵或者禮儀裝束的標誌。

《流金銀竹節紋銅熏爐》1981年出土於陝西興平縣茂陵附近,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整器金光錚亮,玲瓏剔透,是中國最精緻最貴重的熏爐之一。

在鏤花的底座中心,上升一根挺拔的仿真5節竹竿形支座,頂部三條飛龍呈叉狀,托起博山爐,龍體鎏金,爪鎏銀,全器紋飾多鎏金銀,異常華美。

《金翅鳥》這件南宋作品通高18.5厘米,重125克。鳥作張翅欲飛狀,頭頂飾羽冠,頸,尾羽毛豎起,呈火焰狀。尾部鑲嵌水晶珠5顆,周身遍刻羽毛,足踩蓮花座。這件作品於1978年在雲南大理三塔主塔塔頂發現,現藏於雲南省博物館。

金翅鳥即大鵬金翅鳥,被尊為大理國的保護神,至今大理三月街民族節還用大鵬金翅鳥做標誌性圖案。

《金編鐘》是清代皇帝所擁有的重要禮器之一,具有極高的地位。編鐘以純金製作,總重量達460818克。收藏於故宮博物院。

《明神宗孝靖王皇后鳳冠》此鳳冠是1957年同時出土於北京昌平縣定陵的3件鳳冠之一,堪稱世界皇冠奢侈豪華之最。

面料以絲帛製成,前部有9條金龍,口銜珠滴,下有8隻金鳳,後部也有一隻金鳳,共9龍9鳳,冠上共有紅寶石100餘顆,珍珠5000餘顆,極其豪華奢侈。

明代厚葬之風盛行。

《鎏金銀冠》這頂鎏金銀冠是遼代陳國公主所戴,冠頂上共有20朵圓形花做裝飾,花朵各異,中部兩側各有一隻似鳳似鷹的大鳥展翅騰飛,整體風格古拙,質樸,粗獷。

它是在內蒙古奈曼旗遼代陳國公主墓出土的,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與時代風格,保存完好,為國寶級文物。

《玉覆面》此件由十幾塊蓋在臉上的玉片組成,是玉衣的早期形態,戰國時期開始出現,最初貴族下葬只用玉覆蓋五官,後來用的玉越來越多,到了漢代,整個身體都包裹在玉內,就形成了玉衣。

此玉覆面出土於雙乳山漢王陵,始建於西漢武帝天漢四年(公元前97年),該墓是濟北王劉寬之墓。

《皇后之璽》玉印,這方玉印是1968年在咸陽韓家灣鄉狼家溝一處水渠旁發現的,產於西漢,高2厘米,印石邊長2.8厘米,重33克,玉璽上刻篆字「皇后之璽」,字體莊重流暢,四側刻雲紋,頂部有立體螭(chi)虎。漢制天子六璽,皇后與天子同,此璽為「六璽」之一。

其發現地距漢高祖與呂后合葬墓長陵僅1000多米,故可能是呂后用印。

《黃玉璜》這塊玉璜出土於春秋戰國時期。長11.5厘米。玉璜是一種作用和地位都很特殊的玉器,是王室同姓分封的信物。

《玉龍形鉤》此器為新石器晚期紅山文化時期製作。此件玉龍體形很大,完整無損,呈黃綠色,龍體蜷曲優美,呈「C」字形。


《玉鳳》這件商代的玉鳳於1976年在河南省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婦好是商王武丁的配偶,大約死於公元前13世紀末到公元前12世紀初,死後諡號為「辛」。

《玉璇璣》又稱戚璧,用途至今仍有爭議。此玉璇璣是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時期製作,直徑約12厘米。龍山文化介於公元前1500年~2000年,範圍包括山東以北,遼寧大連旅順等東北區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