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XT-4和X-Pro3 究竟怎麼選?

testv官方頻道 發佈 2020-05-22T16:16:37+00:00

這是富士X-Pro3,一眼看見,就能感受到它和其他相機不同的地方轉盤,轉盤,提起來還是轉盤刻度,刻度,轉起來還是刻度再搭配上這個獨特的混合旁軸取景器,X-Pro3給人的印象就是:復古的外形,有歷史沉澱老派的操作,有操作樂趣一個對攝影講究情懷和感覺的人,或多或少都對富士X-pro3

這是富士X-Pro3,一眼看見,就能感受到它和其他相機不同的地方

轉盤,轉盤,提起來還是轉盤

刻度,刻度,轉起來還是刻度

再搭配上這個獨特的混合旁軸取景器,X-Pro3給人的印象就是:

復古的外形,有歷史沉澱

老派的操作,有操作樂趣

一個對攝影講究情懷和感覺的人,或多或少都對富士X-pro3有些喜愛

即使是一個對攝影不了解的人,看見富士X_Pro3的造型也會拿起來盤兩下

相機,我很在意的是能隨時拿出來用,而不是真的擺在家裡當裝飾

富士X-Pro3的機身不大,可以讓你時時刻刻帶著它。

出門把它放進包里,有了創作慾望就把它拿在手上。

靈感來了,抬起手就可以完成拍攝。

X-Pro3拍照時的感覺,就倆字「有!癮!」。

對於很多人來說,看到旁軸相機,的確會有一些陌生感。這些陌生感來自於當下很少見的相機造型,也來自於古老的取景方式,更來自於對攝影歷史的不了解。

但是這些陌生感恰恰讓我對旁軸攝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那旁軸是什麼呢?

旁軸是一種取景方式。

它的特點之一就是,你的視線,和相機CMOS的視線,是兩條不同的光路,因此形成了視線上的差異。這樣的獨特構造會有這樣的問題:

首先,如果你上的是一些非餅乾鏡頭,那很大機率你會在取景器里看到你的鏡頭。但廣角頭還好,可要是長焦,就會遮擋住你很大一部分視野,有時還會誤以為自己在開坦克呢。

另外,你在這個取景器里拍到的畫面,照片並非和取景器里一模一樣。第一,在這個取景框裡,透視是固定的,你以為拍下來是這樣的,其實你拍出來是這樣的,偶爾還可能會意外收穫一張大長腿。你以為你把這個畫面拍完整了,其實你拍下來的只是其中一部分。

雖然旁軸在現在看來是個老舊的技術,拍出來的還和我看到的不一樣。但在我看來,它依然有不可取代的地方。

旁軸並非是我視線的延伸,而是我觀察生活的另一種方式。它不需要把我看到的,用最真實的方式展示給我。我希望我想拍的畫面,在它獨特的構造下給我一些不一樣。恰恰是這樣的所見非所得才讓我覺得旁軸如此有魅力。我甚至希望富士相機可以關掉這些白色的框,讓我盡情的去享受旁軸的視差,旁軸的透視,旁軸觀察生活的樂趣

另外,看到富士X-Pro3的外表,覺得它只是個花拳繡腿的相機,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X-Pro3看起來溫文爾雅,實則雷霆萬鈞。

澎湃的拍照性能,讓它在參數方面也毫不遜色於市面上的大部分微單

當你把對焦方式設置為連續對焦,對焦範圍改為廣域對焦,你哪怕是拍攝一匹脫韁的野馬也不再話下,對焦速度也非常的快,幾乎每張照片都精準合焦。你再聽聽這個連拍速度,相機的主人聽著就心疼啊。

富士X-pro3的光圈、快門、ISO全都由段落感明顯的轉盤設置,清脆的噠噠聲,轉動起來十分有儀式感,讓操控黨十分滿足。

而這樣的設計,即便在關機狀態下,曝光三要素也一目了然。

掃街時遇到自己想拍的畫面,只要調整好參數,打開相機,按下快門,拍完就走,整個過程行雲流水。不會打擾到被拍攝的對象,對於有掃街恐懼症的人來說也更隱蔽。

一直以來,富士的膠片模擬,都是富士引以為傲的東西。而這次富士X-pro3新增的膠片濾鏡:Classic Negative ——經典負片,深受我的喜愛。原因非常簡單,我個人是比較喜歡對比色調,以及對比度較高的照片。恰巧經典負片模擬適當地提升了對比度,並且為高光染上了橙色,陰影中增加了一些青色。掃街時使用它,不用回看照片,他們只會比你在取景器里看到的漂亮。

另外,這個濾鏡會把綠色變得青翠墨綠。紅色也不會溢出,紅色色系的顏色也層次分明。

當然,這個濾鏡也不像萬能的醬一樣萬能。特別是在光比,比較大的環境中拍攝人像,最好就不要使用這個濾鏡,本身對比度就很高,膠片模擬再給你再加上一些對比度,就會讓人更黑。

在這種環境下,我十分推薦你使用Classic Chrome——經典正片。這個濾鏡的魔力在於能把照片的整個氛圍變得小清新。對比度、飽和度適當降低,膚色更白潤,十分適合一些甜美清純的照片。

富士的色彩為什麼那麼毒,為什麼讓那麼多人看到它的成片就大呼「腹肌南波灣」。我覺得富士優質的膠片模擬,配合上出色的拍照性能,讓每一次成片都近乎最佳觀感呈現在你眼前,一次次讓你產生「我靠,我TM就是最牛攝影師」的錯覺。

這種錯覺會讓人上癮,以至於,我有了x-pro3,無論拍攝題材大小,還是嚴肅輕鬆,我都願意拿著它,而不是手機或者大一點的微單。

如果說上面那些東西都是一個固件就可以從X-Pro2上搞定的,那麼這個全新的翻折屏就得好好聊聊了。它是一個不讓我輕易打開的螢幕,或許富士根本就不想給我一個螢幕,只是害怕我沒得選。不過你看,這個旁軸裡面查看照片也不是不可以。

誒對啊,這個感覺不就是拍膠片的感覺嗎,一組36張照片拍完,然後再去洗出膠捲回看。每一張照片都是我自己的經典之作。我是說拿著富士X-Pro3拍照怎麼這麼有情懷呢。這個螢幕,設計得妙啊!腹肌!


X-T4延續了富士一貫的復古外觀。是的,這漂亮的皮囊,很容易會讓人忽略他強大的內在實力。X-T4在諸多方面的改進讓他的綜合實力比起X-T3更上一層樓。

X-T4機身比X-T3重了70g,手柄更加突出,只是對於男生來說,這樣的手柄還是太小了,感知不明顯。而真正明顯的是變大的電池,帶來的續航上的提升。像我們拍攝值不值得買正片,一塊電池能支撐半天的拍攝。不過續航再強,也用完的時候呀。富士官方配了兩塊電池和一個PD的快充。

不然,當你兩塊電池都用完了之後,就只能搞這種騷操作了。

X-T4 取消了3.5mm的的耳機接口,給了Type-C轉3.5mm的轉接線。問題雖然不大,但出門始終是多帶了一個東西。如果轉接線丟了,或者到了拍攝場地發現忘了帶轉接線也是夠你喝一壺的。當然,如果你剛好要買官方的增能手柄,就沒有這個擔憂了,因為手柄上是帶有3,5mm的耳機接口的。

作為一個X-T3的用戶,以前我們出去拍節目都有點抖。而現在,我終於可以和大家一樣了。X-T4上加入了機身防抖功能,再配合富士的鏡頭防抖,可以說是比較穩了。除此之外,富士還提供了電子防抖,不過伴隨著畫面裁切。而這個被單列出來的穩定增能,一般的橫移和跟拍時,不要開啟,因為你會發現開了之後更抖。簡單說就是相機要移動,就別打開它。手持靜態拍攝,也就是相機不動時可以打開。不過我相機都不動了,穩定的意義也不大了,除非是抓過麻雀的手。

春節期間一個人在家做節目,又要拍又要演,X-T3那個螢幕快要逼死我了。所以你能想像我在看到X-T4這塊翻轉屏時的歡呼雀躍了吧。X-T4採用了GH5一樣的側翻屏,這樣不會被機載麥克風遮擋。不過,高興之後很快被打臉就是我們的日常。當我插上麥克風的時候,側翻開的螢幕不能直接向下轉,被擋住了。你得往迴轉一定的角度,再往下折。本來我覺得這樣也沒有多麻煩。但當我插上這個用Type-C口轉出來的監聽耳機時,我懵了。這限位,我腦海里瞬間出現了當年駕考時被側方位停車支配的焦慮。特別是像我們這種拍攝,要不斷變換角度,我真怕自己哪天手速一快把它掰下來了。不過這塊側翻屏也妙在它的角度很自由,朝里扣,可以很好地保護住螢幕。向外扣,他依然是和X-T3一樣的漂亮小火雞,給我等X-T3老用戶保留了一點念想。

富士的菜單系統我本就喜歡,而X-T4身上又做了很好的改進。X-T4對視頻和拍照菜單做了分離,通過這個撥輪可以快速切換視頻和拍照模式。在視頻模式下,關於拍照的菜單選項就會隱藏起來。這樣目標更明確,設置起來更快捷、省心。除此之外,X-T4提供了一個視頻優化控制的選項在螢幕上,通過它可以無聲地設置一些常用參數。不過我不太習慣用它,因為一下一下滑太慢,整條很快的滑又容易點不准。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視頻優化控制選項擁有最高優先級,一旦他打開,這些旋鈕撥盤就失效了。所以我還是選擇不用它。

X-T4採用了X-T3同款的CMOS,按道理成像素質差不多,不過固件大廠有的是辦法。X-T4能在4K,60幀,進行人臉識別了;1080p,能到240幀。如果你拍攝24幀的話可以進行10倍速的放慢。

和X-T3一樣,X-T4抓焦很快,幾乎是鏡頭剛一到位,焦點立馬就能對上。不過X-T4的對焦策略就很迷了,在拍照上的4種對焦範圍選項到視頻這兒只剩下兩個,要麼多重要麼區域,而這個區域對焦的框框最大也就這樣了。鏡頭在兩個物體間環移,你需要保證移過來後的物體也在這個框框裡,但這樣往往已經不是我想要的構圖了。而這種情況下,用多重對焦,機器根本不知道該對誰。當然也有解決辦法,就是一邊移動一邊點螢幕進行對焦,不過這樣肯定會影響握持相機的穩定性。

除此之外,我們在拍攝時機身也會發熱。但也許因為我們沒有進行採訪類的連續的長時間拍攝,所以還沒有遇到過死機的情況。

X-T4甚至擁有比X-Pro3更出色的拍照能力。15張每秒的機械快門連拍,30張每秒的電子快門連拍。X-T4擁有目前富士相機最全的膠片模擬,X-Pro3同款的Classic Neg,還獨有一款新的Eterna Bleach Bypass濾鏡。這款膠片模擬在Eterna影院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飽和度,強調了暗部,厚重的感覺,非常具有電影感。

這兩台相機,就像不同性格的他們,來自同一個地方,卻在出門一個向左走,一個向右走。

X-pro3,從他採用旁軸起,毫無疑問的,它就偏向了拍照。富士的X-pro3從它偏執的螢幕設計,到復古機械的操作,都在向過去靠攏,又在經典的外表下塞入了強勁的數碼「芯」。如果說你是一個對攝影有追求的人,而且對機械復古的旁軸感興趣,你可以考慮它,但最好不要讓它作為你的第一台相機。結合,X-Pro3單機身12790元的價格,你願意為這個情懷和拍照性能買單,那這是一台能夠讓你滿意的相機。

如果說X-Pro3轉向了拍照,那X-T4則毫無疑問是轉向了視頻。單機身11790元的價格,比X-pro3還要便宜1000。但它可要實在很多,除了拍照依然強大之外,更多的功能提升集中在視頻上。它的視頻性能可以說在目前的微單里都是相當優秀了。對於個人視頻創作者,小型工作室,微電影拍攝者,它完全能勝任工作上的拍攝。在X-T2和X-T3的時代,雖然很多人不吝讚美之詞,但他們離真正的工作用機還有一段距離。而今天的X-T4,則真正成為了你視頻創作時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TESTV給出X-Pro3 剁手刀:7刀

TESTV給出X-T4 剁手刀:8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