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結婚你都不來,還嫌遠?」

戀愛婚姻家庭雜誌 發佈 2021-09-18T11:07:16+00:00

來源:十點讀書(ID:duhaoshu)網友分享的一個故事,讓人十分感慨。多年不聯繫的大學同學十分突然地在QQ上聯繫自己。簡單寒暄後,同學問:「你下個月5號有時間嗎?」網友A笑道:「是有什麼喜事嗎?」同學:「請你來參加我的婚禮。

來源:十點讀書(ID:duhaoshu)

網友分享的一個故事,讓人十分感慨。

多年不聯繫的大學同學十分突然地在QQ上聯繫自己。

簡單寒暄後,同學問:「你下個月5號有時間嗎?」

網友A笑道:「是有什麼喜事嗎?」

同學:「請你來參加我的婚禮。」

考慮到近期工作很忙,而且自己上班的地點與同學婚禮現場實在有些遠,往返行程和禮金就要耗去薪資的一大半,網友A婉拒道:

「距離有些遠,工作比較忙,可能沒法到場,但心意會到。」

同學立馬不高興,說道:

你怎麼這樣,我們這麼熟,我結婚你都不來,還嫌遠,這藉口真的好爛!

都是老同學了,你提前規劃規劃,請假過來有那麼難嗎?哪裡就忙成這樣了?

我還說你來就讓你當我伴娘,你這樣真的掃興!

同學的話讓網友A極度不適,幾句話下來,她也不想再回復了。

對方想當然地隨意安排行程,多年不聯繫、自以為關係好卻一點也不在意別人所說的困難,趾高氣揚的姿態實在讓她無力吐槽。

曾國藩曾說:「與人相處,疏疏落落。」

人與人相交相處,涇渭分明,熟不逾距,方顯個人修養。

作家三毛曾說過:「朋友再親密,分寸也不可差失,自以為熟,結果反生隔離。」

在豆瓣生活圈的小組,有這樣一個引發熱議的帖子:

樓主在加拿大留學期間與一好朋友做了室友。

兩人初見時,樓主覺得室友性格直爽,決定一起合租。

然而,相處的過程,室友的自來熟卻讓樓主不勝其煩。

室友喜歡將一切公共區域的東西都自行取用,一開始樓主並沒有什麼意見,只是希望室友能別不經同意就用自己的洗護用品。

然而,室友並沒有聽樓主的,依舊我行我素。

樓主家人送了樓主一套銀質餐具,樓主非常喜歡,洗乾淨放在櫥櫃晾乾時,自己還沒用就被室友不打招呼地拿走使用,甚至成了她的獨享。

當樓主讓室友不要再用自己的銀質餐具時,室友說:

「這有什麼關係啊,我們倆還分什麼你的我的呀!」

室友認為住在一個屋檐下,就是自己人,更加變本加厲地介入樓主的生活。

從樓主自己買的小米、零食、水果,到在樓主不在家的時候進入樓主房間拿粘毛器,再到樓主同學來訪不合時宜地開玩笑,一次又一次打著「自己人」的名義越界。

樓主忍無可忍,找到合適的房子就搬家了,從此兩人成為了陌路人。

正如村上春樹說的:「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涇渭分明地活著,明白自己對別人而言是個外人,不自來熟,不過分打擾,是生而為人必備的修養。

很贊同一句話:

當一個人缺乏界限感時,常常把自己的事情託付他人,也常常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人,強行跨入他人的界限。

人與人最好的關係,不是不分彼此,而是熟不逾矩。

電視劇《我在他鄉挺好的》有這樣一個情節:

喬夕辰的大伯因肝不好前往北京看病,喬夕辰將他們接到自己租住的房子。

大娘一進房門就開始挑剔,一是說房子小,二是反客為主安排房間怎麼住,心安理得地把自己安排睡到喬夕辰的床上,讓喬爸喬媽睡沙發,主人喬夕辰更是得打地鋪。

快要吃飯時,大伯一定要去北京最好的烤鴨店吃,不去就甩臉不高興,喬夕辰好說歹說才讓他們打消了念頭,願意在家附近的餐館吃。

吃飯時,大娘讓喬夕辰幫掛某專家的號,喬夕辰建議檢查先掛普通醫生,做手術時再掛專家號,就被大娘呵斥「不體恤長輩」。

他們不管喬夕辰工作忙不忙,什麼麻煩都一股腦地丟給侄女,仿佛侄女是他們的私有物。

更可怕的是,大娘因為自己怕貓,就將喬夕辰的摯友晶晶的遺物「狗蛋」從家丟了出去,還擺出一副長輩的模樣說:「養流浪貓貓狗狗不好!」

網上有句話說得很好:

別把別人對你的情分,當做本該;

不要把別人的客氣,當做必須;

更別把別人,當做你的私有。

的確如此。

沒有邊界感,侵犯了他人的空間與情感,還不自知,於人於己都是一場災難。

不混淆「你的與我的」,而是彼此尊重、彼此體諒,不貶低、不趨同、不越界,才能擁有最好的關係。

在《教養的關係花園》一書里,畢淑敏寫道:

要學會和我們的父母親密無間,傾聽而不惟命是從;

和我們所愛的人唇齒相依,緊密而不混淆;

和我們的孩子亦師亦友,慈愛而不包辦;

和我們的朋友,相知而不逾界。

的確如此。

做人有度,過則為災;處事有情,無則為禍。

關於參加朋友婚禮,我曾接到過一個非常熨帖的請柬,那是一封來自我閨蜜的手作。

大學畢業後,我們一同去了新疆工作。

差不多四年時間,我回到了湖南,她則留在了新疆。

她與丈夫在我離開後的第二年相識,兩人快速步入了婚姻。

在她送我的請柬中,描繪了自己和丈夫的相識、相知、相愛的片段;也講述著我們倆共同奮鬥的歲月,最後她寫道:

「親愛的芳芳,如果你能在我身邊,見證我的幸福,我能將手捧花交到你手上,就好了!」

我感動不已,問:「婚禮準備什麼時候辦?我一定到!」

那時候,她笑著跟我約定:「你要來給我做伴娘!」

後來,因她與丈夫都不是新疆人,彼此的親戚都不在新疆,她決定在丈夫老家辦婚禮儀式,然後回自己家鄉辦回門宴。

婚禮結束,她給我發來現場照片,分享她的幸福。

我有些失落,問她:「不是說好我當伴娘嗎?怎麼你都沒有提前告訴我,讓我過去呀?」

她道:

「讓你從湖南過來,太奔波了,我不想你那麼累。」

「我這的婚禮儀式,自己的家人只有父母出席了,我不想折騰大家。」

「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也有各自的工作,我不想太麻煩大家,能來我就已經萬分高興,不能來也不做勉強,大家都把自己的日子過好就很好了。」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

偉大的友誼,不是事無巨細地要求對方參與你的生活,而是相互扶持又能保持距離,是能惺惺相惜卻也和而不同。

與朋友相處時,理解朋友的難處、為朋友著想,不因是朋友而不拘禮節,也不因是朋友而肆無忌憚,這是做人的修養,更是處事的智慧。

俗話說:「世事洞明者,不以世故待人。」

與人相處,別拿自己不當外人,別把他人當做私有,做人有度處事有情,方可給他人留有餘地,為自己積攢善意。

願你我都能在未來的日子裡,與人相處知禮儀、有分寸,做到進退有度、知情識趣,讓愛情、親情、友情歷久彌新,相看不厭,久處不倦。

作者| 繼芳翎馨,90後湘南姑娘,寫心繪聲見天下。

圖片| 視覺中國

本文首發十點讀書(ID:duhaoshu),超3000萬人訂閱的國民讀書大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