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與鴉片的博弈,商業與帝國的興衰:東印度公司與茶葉

士兵的餐桌 發佈 2020-01-28T20:11:38+00:00

記得多喝茶,茶可是好東西~茶能走出中國,出現在英國每家每戶的桌上,東印度公司實在功不可沒。東印度公司也叫不列顛東印度公司或英國東印度公司,是一個股份公司。

年初四咯~大家在家過得可好?記得多喝茶,茶可是好東西~

茶能走出中國,出現在英國每家每戶的桌上,東印度公司實在功不可沒。東印度公司也叫不列顛東印度公司或英國東印度公司,是一個股份公司。這個公司像個小王國一樣,不僅擁有東印度貿易的壟斷權,還擁有協助統治和軍事職能,如同大英帝國的一把長劍,揮向全世界。

■ 這是東印度公司位於英國倫敦利德賀街的總部大樓。


茶葉和鴉片

在茶葉貿易擴大後的18世紀,中國仍然禁止外國人進入內陸地區直接向茶農購買茶葉。中國商人壟斷了交易,只允許在中國南部廣東沿岸的交易所向歐洲人銷售茶葉。著名牙行「廣州十三行」管理著中國南部山地的茶葉產地,和廣東沿岸的供給網,讓歐洲人對茶葉的產地、種植和茶的製作一無所知。因此,那些跟中國商人進口茶葉的歐洲商人,有人甚至連綠茶和紅茶其實是用同一種植物製作的都不知道。

中國商行對茶葉產地保密,對東印度公司收取的貨款也只限於黃金和白銀,再加上中國幾乎沒有進口貨物的需求,大量黃金白銀流入中國,東印度公司實際上在這個雙向貿易中沒能獲利,這個貿易只對中國有利。因此,東印度公司不得不尋找減少損失的方法,這也是東印度公司在印度進行領土擴張的主要原因之一。

英國東印度公司特別重視孟加拉地區,他們為了將孟加拉完全殖民地化,與法國東印度公司和孟加拉王公發生了矛盾,並爆發了戰爭。最終,羅伯特·克萊武率領英國軍隊,在1757年的普拉西戰役中大獲全勝,孟加拉成為了英國的領地。這場戰役為英國人最後征服整個印度鋪平了道路,也加強了之後英國的作戰資源和經濟資源,為徹底打敗法國在印度的勢力奠定了最後的基礎。英國東印度公司獲得了巨大利益,在孟加拉取得霸權。之後英國人又將矛頭轉向法國,並在隨後的第三次卡納蒂克戰爭中將法國的勢力從印度徹底清除。自此,印度開始逐漸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 在普拉西戰役後,羅伯特·克萊武與孟加拉王公進行了會談。

——弗朗西斯·海曼(畫於1760年)

■ 圖為鴉片走私船「滑鐵盧號」。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獲得孟加拉之後,開始壟斷印度的鴉片貿易,並在此後的50年里利用鴉片貿易籌措資金。這筆資金除了用於印度的貿易外,還用於與中國的茶葉貿易。由於東印度公司的船隻被禁止運送鴉片到中國,將孟加拉地區產的鴉片賣給加爾各答的第三方商人,再由第三方商人將鴉片走私到中國,得到的收益交由駐中國國內的東印度公司事務所使用。當時的中國,吸食鴉片已經蔓延,儘管中國政府一直禁止鴉片入口,屢次禁菸,但東印度公司仍可以透過貿易商和中介走私鴉片到中國。

這個行為放到現在就是販賣毒品和洗錢,但東印度公司和英國政府似乎並不在意。又或者,他們有想過遠離幫助他們販賣毒品和洗錢的商人,但是,鴉片貿易確實創造了誘人的高額利潤。1800年,東印度公司繳納的稅金占到了英國所有稅收的1成。18世紀大英帝國擴大,英國海軍的發展也主要得益於這一財源。1805年,英國海軍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中顯示了威力,由霍雷肖·納爾遜率領的英國軍隊擊敗了法國和西班牙的聯合艦隊。通過這次勝利,英國掌握了海上霸權,並在此後的100年里一直保持著霸主地位,這個時期是英國真正「統治」海洋的時代。

途中的快速帆船,是1840年至1869年間用於運輸鴉片和茶葉的三根桅杆橫帆式帆船,兼顧了裝載量和航行速度,它們在海上繁忙地來回像在競賽一樣,只為了把中國產的新茶在最短時間內運到倫敦。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後,航海所需時間減少了一半,更是大大提高了效率。但由於這條運河只能通行輪船,所以快速帆船就被廢棄了。目前世界僅存的一艘古代運茶帆船「卡蒂·薩克」號,是一艘古董級快速帆船,代表了快速帆船製造的最高水平。它長約85米,重約963噸,1870年首次前往中國上海經營茶葉貿易。2007年「卡蒂·薩克」號遭遇了一場大火,船體在火災中嚴重損壞,經過了大規模的修復之後,「卡蒂·薩克」號現在位於格林威治,已經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景點。


鴉片戰爭

■ 第一次鴉片戰爭——愛德華·鄧肯畫於1843年。


鴉片源源不絕的輸入中國,大量資金從鴉片走私流入茶葉貿易,進入中國茶葉市場的資金含金量驟減,使中英貿易形成了龐大的逆差,儘管中國向英國輸出茶葉、絲綢和瓷器,仍未能阻止白銀大量流出。更糟糕的是,整個中國的鴉片上癮人數和中毒事件都在增加,鴉片不僅危害中國人民的身體健康,還腐蝕了中國的統治機構,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

中國清政府方面試圖遏制鴉片交易,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前往廣東禁菸。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歲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則徐下令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至6月25日結束,共歷時23天,銷毀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此為「虎門銷煙」事件,後來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南京條約》也是那次戰爭時清政府簽訂的。

終於在19世紀中期,兩次鴉片戰爭爆發,在英國壓倒性的軍事力量面前,中國兩次戰敗。1839年至1842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中國被迫把香港租借給英國,增加對外貿易的港口。1856年到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中國在商業上被迫又作出了進一步的讓步,鴉片交易在中國國內被合法化了。

鴉片戰爭以後,外國列強長期介入中國。另外,中國在政治上和社會上的不穩定,也是鴉片戰爭的原因之一,中國歷史上把這個時期稱為「百年國恥」。1860年代在中國南部發生了破壞性的太平天國之亂,19世紀末發生了義和團事件。在義和團事件中,針對外國列強在中國進行的鴉片交易等行為,來自地方的抗議呼聲高漲。這種抗議在1900年擴展到了北京,中國清政府和軍隊內部也出現了支持者。義和團和中國軍隊包圍了外國列強的公使館區域,歐洲列強、美國和日本等向北京派遣了聯合軍。在55天後這一包圍終於被聯合軍解放,義和團的叛亂也就此結束,但中國清政府的弱點也暴露無遺。此後,經過辛亥革命,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結束了長達2000年的專制帝制,建立了共和政體。


印度紅茶

18世紀末期,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始尋找打破中國壟斷茶葉供應的辦法。這是極為艱難的工作,因為中國對茶葉的栽培很保密,所以他們幾乎不知道茶樹什麼樣子,也不知道中國以外還有沒有茶樹。因此,倫敦的皇家植物園和東印度公司於1787年在加爾各答的植物園設立了研究項目,但沒有什麼進展。1813年東印度公司失去了印度和英國之間的貿易壟斷權,印度種植茶葉的研究項目也停止了。20年後,與中國貿易的壟斷權也被剝奪了,東印度公司重新開始研究茶葉種植。與此同時,在印度東北部與中國和緬甸接壤的阿薩姆地區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發現了野生茶樹。

阿薩姆是傣族的別稱。13世紀,傣族來到這裡建立阿豪姆王國,在第一次英緬戰爭中被英國占領,1947成為印度的阿薩姆邦,位於東喜馬拉雅山南麓,與不丹相鄰。

阿薩姆地區種植的茶樹被認為是中國福建的正山小種的變種,學名叫Camellia sinensis assamica,和中國的正山小種茶樹稍有不同,葉子比較寬,更適合製成紅茶,因此也有專家認為阿薩姆地區發現的野生茶樹是普洱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雲南普洱茶,而是植物分類學、茶樹品種意義上的普洱茶)。英國人從中國的茶樹中挑選,然後把茶苗帶到阿薩姆進行選育,培育出適合在阿薩姆生長的茶樹品種。1835年開始,阿薩姆東北部的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陸續建設了許多實驗茶園。在這些茶園中,最古老的茶園chapa estate至今仍在種植茶葉,現在屬於大型跨國企業塔塔集團旗下,生產「含有大量香氣撲鼻的黃金芽的紅茶,具有克隆性」。「黃金芽」是指,在第一次採摘後再次吐出的茶芽,具有金黃色澤,可製成最高品質的紅茶(這似乎跟我們國內自然變異株黃金芽不同)。所謂「克隆性」是指,這種茶樹不是用種子培育,而是用特定雜交品種扦插繁育出來的,因此能夠很好地維持原來的茶樹品質。

阿薩姆喬爾哈特附近的茶園裡,婦女們正在採茶,這個茶園位於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

從一開始就有很多英國人在阿薩姆開設了茶園,起初是帶著中國技工來的,後來慢慢地改為僱傭當地的合同工。東印度公司的壟斷結束後,茶葉貿易的競爭更加激烈了,英國商人可以從印度商人那裡購買茶葉,也可以直接從茶園裡購買。不久,在印度的其他地方也陸續出現了茶園,例如,西孟加拉地區的喜馬拉雅山脈丘陵上的大吉嶺、印度南部西格茨山脈的尼爾吉里地區等。

印度大吉嶺紅茶與中國祁門紅茶、印度阿薩姆紅茶、錫蘭高地紅茶一起,被稱為世界四大紅茶。據說是英國的一位植物學家羅伯特.福瓊將從武夷山偷來的茶苗和茶籽,從上海偷運出中國,來到喜馬拉雅山,栽在大吉嶺上,經過幾代和印度當地阿薩姆茶種的雜交選育,成就了號稱「世界茶葉之王」的大吉嶺紅茶。

在東印度公司的扶植管理下,印度的紅茶產業開始形成規模。

1813年,被英國政府取消了印度貿易壟斷權和中國貿易壟斷權之後的東印度公司,陷入了財政危機和財務腐敗之中,於1857年印度民族起義之後結束了對印度的統治。這次起義始於印度民族僱傭兵,原是由東印度公司僱傭的。叛亂蔓延到印度各地,引發了對東印度公司統治的大規模抗議。雖然叛亂在第二年就被鎮壓了,但英國政府得出的結論是,把最重要的殖民地委託給一個民間企業,哪怕那個企業發展得像一個國家一樣,也不妥當。就這樣東印度公司被解散了,印度由英國政府直接管理,「英國的統治」時代開始了。

在英國統治印度的時代,印度茶葉主要是出口到英國,但也嘗試著把喝茶的習慣推廣給印度人和在國外的英國人社區。例如,在工廠的工作崗位放置茶壺,允許賣茶的商販利用印度的龐大鐵路網進行販賣。雖說如此,印度人喝茶的習慣開始普及是在1947年獨立之後,人們手捧茶杯的時候,應該不會再聯想到以前的殖民地統治者了吧。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之後,印度人開始進一步研究栽培適合印度水土氣候的茶樹品種。1953年設置的印度茶葉局進行了推廣活動,以促成人們的飲茶習慣,這是為了防止茶葉貿易被世界市場的不穩定因素影響,也是試圖活躍國內市場的一個舉動。從近年來的數字可以看出這個活動的成效,如今印度茶有7成在國內消費。消費量的增加,也許是和18世紀英國人的情況一樣,是印度人發現了自己獨特的喝茶方式的緣故。

印度人喝茶的方式確實特別,在印度最受歡迎的風格是香料味十足的馬薩拉茶,現在這種喝法已經遠遠地越過印度次大陸擴散開來。

我們一起來做一杯熱熱的馬薩拉茶,迎接這個不安分的新年,緩和這個冬天的寒冷,舒解不能出門湊熱鬧的煩悶吧~~

將老薑洗凈拍散,把小豆蔻稍稍壓碎,與桂皮、丁香和八角一起放入滾水中開大火煮,燒沸後轉小火繼續煮,5分鐘後放入阿薩姆紅茶葉中,再開大火煮4分鐘。最後把牛奶和白砂糖倒入鍋中,邊煮邊攪拌,再次燒沸後起鍋。

濾掉茶渣後趁熱喝,保准你全身都暖暖的,心裡甜甜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