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集體英雄主義依然是中國人的行動哲學

遠方青木 發佈 2021-09-18T11:00:21+00:00

近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公司中央研究院創新先鋒座談會上與部分科學家、專家的內部談話公開。畫面是抗日戰爭末期,一名16歲中國小戰士即將奔赴前線,美國記者與他的對話——「中國會勝利嗎?」

近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公司中央研究院創新先鋒座談會上與部分科學家、專家的內部談話公開。當被專家問及「到底該專注基礎研究,還是該參與商業轉化」時,他特意提到了一張掛在華為食堂的海報。畫面是抗日戰爭末期,一名16歲中國小戰士即將奔赴前線,美國記者與他的對話——「中國會勝利嗎?」「中國一定會勝利的。」「當中國勝利後你打算幹什麼?」「那時我已戰死沙場了。」

寥寥數語,卻飽含大義;平白直接,卻震撼人心。這個小戰士或許說不出「個人主義」「集體主義」這樣的名詞,卻以自身行動證明了自己的選擇和理解:將個人理想融進國家理想,不為個人功名患得患失,以達成集體目標為最高榮譽。這對於我們不無啟示,一個集體就像一塊拼圖板,個人終究只是其中一塊,很多塊拼出來才是一個大的扇面。惟有堅守集體主義,各就其位、人盡其才,才能既實現個體價值,又達致集體目標。

一張海報引人深思,而這已經不是華為海報首次出圈。從「芭蕾腳」,到「破飛機」,再到「小戰士」,畫面不同,主旨如一,那就是「梅花香自苦寒來」「長風破浪會有時」。這些海報引發了很多公眾的共情,不僅是出於對民族企業的天然親近,更在於「苦難點亮未來」「君子自強不息」的精神譜系很大程度上反映著中國人傳統的英雄主義與行動哲學——無限風光在險峰。追求遠大目標的征程註定不會輕鬆,甚至會遇到難以想像的驚濤駭浪,需要從沒路的地方踩踏出來、從遍布荊棘的地方開闢出來。但心有所向,縱使傷痕累累,也必須敢於鬥爭、堅信勝利,只有衝鋒沒有後退,只有戰鬥沒有妥協。超級英雄不會從天而降,唯有一個個有勇氣、有骨氣、有心氣的普通人挺身而出。所謂「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正是如此。

無論對一個國家,還是對一家企業,自主創新就是這樣一條充滿坎坷的躍升之路。七十多年來,依靠永不停歇的艱苦奮鬥,中國人把飯碗端在了自己手裡,而放眼未來,要衝破所有「卡脖子」的瓶頸,要做的事情還太多。這些年,中國和中國企業遭遇的風險挑戰和極限打壓有目共睹,我們所處的,正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有焦慮有迷茫,有陣痛有調整,對此,怕是沒有用的,「躺平」更是自欺欺人。唯有「斗罷艱險又出發」,才能爭取到更大空間,牢牢攥住命運發展的主動權。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這個時代,尤其呼喚英雄主義,而我們張揚的英雄主義,一定帶有鮮明的集體主義色彩。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多災之邦,多災多難的民族記憶,讓中國人尤其明白「家國一體」的邏輯關係、「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深刻道理,家國情懷、集體主義早已成為代代相傳的「精神基因」。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關乎國計民生的關鍵領域、重大項目中,我們都堅持全國一盤棋,調配優勢資源,匯聚攻堅合力。從「只能造桌子椅子、茶壺茶碗」,到今天「蛟龍入海」「嫦娥奔月」「神舟飛天」,事實既證明了這套「中國方案」行之有效,也讓中國人集體英雄主義的價值取向愈發清晰堅定。

科技自立自強,事關國運國脈,關乎民族興衰,是名副其實的「時代大計」。偉大的事業必然不是單兵突進能夠成就的;偉大的目標註定要在接續奮鬥中實現。再一次發揚集體主義精神傳統,我們才能在這一輪科技革命中占據主動。而在這張時代拼圖裡,科學家、工程師、大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也都是奮鬥的主角。強調自我、張揚個性無可厚非,關鍵是不能就此割裂個人與集體的關係、否定集體主義的價值。拿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氣魄,讓無數個「我」組成「我們」,才能最高效地攻克困難險阻;也只有在科技自立自強的「中國夢」里,每個人才能更好實現「我的夢」。

微光點點,聚而成炬;累土不輟,丘山崇成。在這場元創新的長征中,註定有很多人「播種,但不參加收穫」,註定有很多人「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就像幾位航天員出征太空,但在他們身後,是一批備份航天員「打滿全場」的義無反顧、轉身離去的無怨無悔。誠如歌中所唱,「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國不會忘記,不會忘記我。」每一位將青春融入祖國江河的奮鬥者,都是民族的脊樑、人民的英雄,都將被時代銘記。

今日中國,有風有雨是常態,風雨無阻是心態,風雨兼程是狀態。所有人都是時代的一分子,「你所站立的地方,便是你的中國,你怎樣,中國便是怎樣。」大家與集體同心同向、與國家同頻共振,時代才可能向前、國家才可能向上。依靠集體英雄主義的行動哲學,中國已經書寫了發展的奇蹟;我們堅信,賡續傳統,中國必將書寫新的歷史。

作者:夏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