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課:胡適《追悼志摩》(散文)10萬+課程老師課件

青銅月 發佈 2021-09-18T10:56:49+00:00

幼年就讀於家鄉私塾,19歲考取庚子賠款官費生,留學美國,師從哲學家約翰·杜威,1917年夏回國,受聘為北京大學教授。


竇躍生

一、作家介紹

胡適, 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以倡導"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聞名於世。擁有36個博士學位。

幼年就讀於家鄉私塾,19歲考取庚子賠款官費生,留學美國,師從哲學家約翰·杜威,1917年夏回國,受聘為北京大學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編輯部,大力提倡白話文,宣揚個性解放、思想自由,與陳獨秀同為新文化運動領袖。他的文章從創作理論的角度闡述新舊文學的區別,提倡新文學創作,翻譯法國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從事白話文學的創作。他於1917年發表的白話詩是現代文學史上第一批新詩。

"五四運動"後,同李大釗、陳獨秀等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分道揚鑣,。1938~1942年出任中華民國駐美大使。193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1946~1948年任北大校長。1949年去美國。1952年返台,1957年始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二、原文賞析

《追悼志摩》(節選)

胡適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再別康橋》開門見山引入徐志摩最著名的詩句,把最精彩的寫在最前面)   志摩這一回真走了!可不是悄悄的走。在那淋漓的大雨里,在那迷濛的大霧裡,一個猛烈的大震動,三百匹馬力的飛機碰在一座終古不動的山上,我們的朋友額上受了一個致命的撞傷,大概立刻失去了知覺,半空中起了一團大火,像天上隕了一顆大星似的直掉下地去。我們的志摩和他的兩個同伴就死在那烈焰里了(一連串的排比,詩人詩意地走了)!

  我們初得著他的死信,卻不肯相信,都不信志摩這樣一個可愛的人會死的這麼慘酷;但在那幾天的精神大震撼稍稍過去之後,我們忍不住要想,那樣的死法也許只有志摩最配。我們不相信志摩會「悄悄的走了」,也不忍想志摩會死一個「平凡的死」,死在天空之中,大雨淋著,大霧籠罩著,大火焚燒著,那撞不倒的山頭在旁邊冷眼瞧著,我們新時代的新詩人,就是要自己挑一種死法,也挑不出更合式,更悲壯的志摩走了,我們這個世界裡被他帶走了不少的雲彩。他在我們這些朋友之中,真是一片最可愛的雲彩,永遠是溫暖的顏色,永遠是美的花樣,永遠是可愛(結合詩人的詩句,用排比惋惜詩人)。他常說:   我不知道風   是在那一個方向吹——   我們也不知道風是在那一個方向吹,可是狂風過去之後,我們的天空變慘澹了,變寂寞了,我們才感覺我們的天上的一片最可愛的雲彩被狂風捲去了,永遠不回來了!   這十幾天裡,常有朋友到家裡來談志摩,談起來常常有人痛哭。在別處痛哭他的,一定還不少。志摩所以能使朋友這樣哀念他,只是因為他的為人整個的只是千團同情心,只是一團愛。葉公超先生說,   「他對於任何人,任何事,從未有過絕對的怨恨,   甚至於無意中都沒有表示過一些憎嫉的神氣。」   陳通伯先生說,尤其朋友里缺不了他。他是我們的連索,他是黏著性的,發酵性的。在這七八年中,國內文藝界裡起了不少的風波,吵了不少的架,許多很熟的朋友往往弄的不能見面。但我沒有聽見有人怨恨過志摩;誰也不能抵抗志摩的同情心,誰也不能避開他的黏著性。他才是和事的無窮的同情,使我們老,他總是朋友中間的「連索」。他從沒有疑心,他從不會妒忌。使這些多疑善妒的人們十分慚愧,又十分羨慕。   他的一生真是愛的象徵。愛是他的宗教,他的上帝(文眼,評價詩人的品質)。      志摩今年在他的《猛虎集自序》裡,曾說他的心境是「一個曾經有單純信仰的流入懷疑的頹廢」。這句話是他最好的自述。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裡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在敘述中加入評論寫詩人的個性)。他夢想這三個理想的條件能夠會合在一個人生里,這是他的「單純信仰」。他的一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這個單純信仰的實現的歷史。   社會上對於他的行為,往往有不諒解的地方,都只因為社會上批評他的人不曾懂得志摩的「單純信仰」的人生觀。他的離婚和他的第二次結婚,是他一生最受社會嚴厲批評的兩件事。現在志摩的棺已蓋了,而社會上的議論還未定。但我們知道這兩件事的人,都能明白,至少在志摩的方面,「這兩件事最可以代表志摩的單純理想的追求。他萬分誠懇的相信那兩件事都是他實現那「美與愛與自由」的人生的正當步驟。這兩件事的結果,在別人看來,似乎都不曾能夠實現志摩的理想生活。但到了今日,我們還忍用成敗來議論他嗎(人物性格的多樣性,有爭議的人物)?        任公一眼看透了志摩的行為是追求一種「夢想的神聖境界」,他料到他必要失望,又怕他少年人受不起幾次挫折,就會死,就會墮落。所以他以老師的資格警告他:「天下豈有圓滿之宇宙?(引入哲學思辨)」


  然而我們的志摩「在這恐怖的壓迫下」,從不叫一聲「我投降了」!他從不曾完全絕望,他從不曾絕對怨恨誰。他對我們說:   你們不能更多的責備。我覺得我已是滿頭的血水,能不低頭已算是好的。(《猛虎集自序》)是的,他不曾低頭。他仍舊昂起頭來做人;「他仍舊是他那一團的同情心,一團的愛。我們看他替朋友做事,替團體做事,他總是仍舊那樣熱心,仍舊那樣高興。幾年的挫折,失敗,苦痛,似乎使他更成熟了,更可愛了(寫詩人的個性、成長)。   他在苦痛之中,仍舊繼續他的歌唱。他的詩作風也更成熟了。他所謂「初期的洶湧性」固然是沒有了,作品也減少了;但是他的意境變深厚了,筆致變淡遠了,技術和風格都更進步了。這是讀《猛虎集》的人都能感覺到的。志摩自己希望今年是他的「一個真正的復活的機會」。他說:   抬起頭居然又見到了。眼睛睜開了,心也跟著開始了跳動。   我們一班朋友都替他高興。他這幾年來想用心血澆灌的花也許是枯萎的了;但他的同情,他的鼓舞,早又在別的園裡種出了無數的可愛的小樹,開出了無數可愛的鮮花。他自己的歌唱有一個時代是幾乎消沉了;但他的歌聲引起了他的園地外無數的歌喉,嘹亮的唱,哀怨的唱,美麗的唱。這就是他的安慰,都使他高興(排比)。   誰也想不到在這個最有希望的復活時代,他竟丟了我走了!他的《猛虎集》裡有一首詠一隻黃鵬的詩,現在重了,好像他在那裡描寫他自己的死,和我們對他的死的悲等候他唱,我們靜著望,怕驚了他。但他一展翅,衝破濃密,化一朵彩云:   他飛了,不見了,沒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熱情。   志摩這樣一個可愛的人,真是一片春光,一團火焰,   一腔熱情。現在難道都完了(排比,高度評價)?

  決不!決不!志摩最愛他自己的一首小詩,題目叫《偶然》,在他的《卞崑岡》劇本里,在那個可愛的孩子阿臨死時,那個瞎子彈著三弦,唱著這首詩: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需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暗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互放的光亮!   朋友們,志摩是走了,但他投的影子會永遠留在我們心裡,他放的光亮也會永遠留在人間,他不曾白來了一世。我們有了他做朋友,也可以安慰自己說不曾白來了一世。我們忘不了,和我們   在那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前後照應,扣合主題。)


三、主題情懷

文章通過引用他人的評價、徐志摩本人的詩句、詩人和他人往來的書信來印證詩人追求「美與愛與自由」的「單純信仰」的人生觀,並為他所遭受的不公平的責難進行辯解,抒寫志摩不幸遇難給人們帶來的悲痛和人們對他的懷念與讚美之情。是對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白話文運動,新詩和詩人,及詩歌成就的肯定。

四、藝術特色

1.借詩寫人。

大量引用志摩的詩句來抒情寫人,這些詩句有豐富的寓意,且具有連綴文章篇章的作用,詩句的意境和作者的追悼之情融合為一體,寓情於理,運用妥帖。

2.構思獨特。

引用志摩本人的書信、詩句等原始材料作為典型論據來解讀徐志摩的靈魂世界,以結構美學增強說服力。

3.凸顯性格。

通過爭議突出人物性格。徐志摩與前妻張幼儀、老師梁啓超來往的三封書信直接證明了他離婚和再婚正是為了追求「美與愛與自由」的人生理想和絕不隨俗從流的人生態度,體現出他對愛情理想化、絕對化、完美化的理解和反世俗偏見的非議。

4.以情動人。

一開頭就以兩個不同世界的人、兩種不同文體,兩組截然不同的意象畫面--瀟灑與痛苦、舒緩與震動、含蓄與直露相撞擊,讓詩的寧靜恬美與詩人死的悲壯慘烈的形成強烈對比,以悼者的悲愴之情為連線,使兩個境界完美地融合統一,創造了飄逸與慘酷、幽美與悲壯的動人意境,產生了催人淚下、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對比是抒情中常用的手法,而胡適把該手法用到了極致。


五、相關閱讀欣賞

二月河去世?深深懷念學兄

竇躍生


剛剛,微信急發:文壇泰斗二月河於15日凌晨2點在北京逝世。偉大時代,不朽作品。


1.

不敢相信!

不會相信!!

不願相信!!!


2.

噩耗傳來,心靈的聖壇塌方。

因為,微信的消息一貫不著調兒;所以,打電話給文友,多方證實。

只留不盡的嘆息。


3.

而,二月河先生的音容笑貌猶在眼前。

該是1985年吧,我在南陽日報當編輯,二月河的處女作《康熙大帝》出版。他帶著親筆簽名的著作送給我。這是我們最早的接觸。

先生在寫作方面吃苦,我是極了解的。他那個時候是光頭。那是「鬼剃頭」所致。

鬼剃頭。可能是生物紊亂,頭髮掉光。

文壇黑馬以生命搞創作,才有了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


4.

二月河是我的學兄。我保存有他的字畫多幅。

許是1995年,鄧州花洲書院邀請「南陽作家群」主力作家採風。當時,有二月河、周大新、秦俊等人。

花洲書院曾經是鄧州市一中。這是我的母校。

在採風現場,二月河說,誰是這個學校畢業的?跟我單獨合影。

我們二人相擁合影留念。

他留下墨寶:吾師,吾母。他也給我贈送一幅字:康。

多年的交情,先生還贈送我畫作:荷花,南瓜。


5.

那一年,先生給我打電話,他的一幅斗方拍賣4。5萬元。我為此寫了新聞報導。

在這次公益活動中,二月河的《牡丹圖》被深圳一位女士收藏。其拍賣的收入捐獻給了「希望工程」。先生說,共襄盛舉。

因為,很多人都知道我跟二月河老師的關係。於是,拐彎抹角地找我買書,讓二月河簽字。

從我手中轉發出去的二月河親筆簽字的落霞三部曲,約有幾百套。

二月河簽名是收費的。並且,一次只簽3套。但是,所有收入全部捐獻給「希望工程」。


6.

我印象最深的是,先生的平民意識。

他經常在大街小巷散步、買菜。平和得就像鄰家大哥哥。

他家是平房,院子大。他就在院子裡種菜、栽花,還養了一些雞。

於是,先生就去同樂巷撿拾菜葉。賣菜的指著三輪車下面的白菜葉說,這些都可以免費撿拾。他就鑽進車下去扒拉那些菜葉。

剛好,頭碰頭遇到一個人。二月河還以為對方是搶菜葉的。誰知,那人說:「老師,我認識你,我幫你撿。」

二月河感慨,昨日還在主席台上向全市人民祝賀新年。現在卻拱在車下面撿菜葉。

其實,人們在同樂巷每每都能碰到令人仰慕的文學大師。


7.

二月河大師的去世,向我們昭示:熬夜是生命的強大殺手。

因為寫作,他總是夜以繼日。

先生是在45歲時開始寫處女作《康熙大帝》的。上千萬的作品,他不知道耗費了多少個不眠之夜啊。

在他五六十歲的時候,突發腦溢血,緊急住院。我和「南陽作家群」的老師一起去醫院探望。

二月河說,差點喪命。如果,不是搶救及時的話。

後來,他就給自己制定了:五個一。

每天寫一篇千字文,寫作一首詩詞,練習一幅字,畫一幅畫,散步一個小時。


8.

二月河大師走了。

走得急急匆匆。

學兄,除了深深的懷念,還是深深懷念。

所有活著的人應當牢記二月河先生的一句經典:

好好過日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