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悲哀的教育:普通家庭孩子,卻被養成了生活條件上的「富二代」

寶媽嗎的育兒觀 發佈 2020-03-20T18:44:56+00:00

有很多父母在孩子長大了之後抱怨孩子是這樣抱怨的:你說我,為了你放棄了大好的生活,你現在這麼沒出息是不是對不起我?

有很多父母在孩子長大了之後抱怨孩子是這樣抱怨的:

你說我,為了你放棄了大好的生活,你現在這麼沒出息是不是對不起我?

基本上說這些話的都是在孩子小時候省吃儉用也要給孩子穿金戴銀的家長,這些家長傾盡所有百般努力,把家裡最好的條件給孩子享受,但是最後結果並不理想,他們就有了疑問,我對孩子這麼好難道不應該嗎,為什麼孩子最後是這樣的?

其實,這些家長是不知道給孩子的真正的教育是,讓孩子懂得艱難和辛苦,教孩子珍惜饋贈與財富,引導孩子依靠勤奮和努力,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饋贈。

孩子不是天生就懂得父母的艱辛的,他們只有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才會對父母心生感激,勁兒嚴格要求自己,不辜負父母的一片苦心。

最悲哀的教育:普通家庭孩子,卻被養成了生活條件上的「富二代」

如果父母把生活中的風雨和困苦都過濾掉的話,孩子就會一直生活在一個甜蜜的生活環境裡,被生活的蜜糖浸泡的不知道「苦」是什麼滋味,自然不知道父母養育自己的艱辛,蜜里泡大的少年,如何懂得愁滋味?

現在,一些條件並不寬裕的家庭,覺得虧欠了孩子,擔心孩子被別人家孩子比下去,產生自卑心理,反而更加嬌慣、寵溺孩子。孩子們心安理得享受著一切,根本不知道知足,不知道感恩,不知道體貼父母,不知道生活的不容易,相反,還滋生了很多虛榮、懶惰、不學無術的壞毛病。

有父母擔心,當別的孩子要什麼有什麼時,要求自己的孩子勤苦儉約,會不會讓孩子感到變得自卑、壓抑,影響健康快樂成長?

我們要求孩子勤苦儉約,不是說要像祥林嫂一樣,天天跟孩子訴苦,抱怨「我們很窮,買不起東西」,嘮叨「我每天起早摸黑地干,還不是為了你?你如果不成才,你還有臉嗎?」這麼做,當然會把貧窮感和自卑感深深植入到孩子的心中,揮之不去。

在生活的艱苦面前,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怨天尤人,自暴自棄;另一種是坦然面對,自立自強。父母的選擇與示範非常重要。

這是我們應有的生活觀和教育觀,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永不止息 ,深信再大的磨難,只要人活著,肯勤勞,就有轉機。

溺愛對於孩子來說也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儘量不要搞特殊,不要給孩子特殊待遇,讓孩子跟平常人一樣就可以了。如果我們總是特殊對待孩子的話,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高高在上的,甚至他們會做出一些不忠不孝的事情。

但有的父母就會說了,你總是說孩子的教育要全部依靠家長,家長也很累的,這些事情方方面面都要做到,那我們還要不要工作了?還要不要生活了?我們生活的重心也不能全部圍繞著孩子生活啊。

有這個困惑的家長,大家別急,其實這個問題很容易解決,只需要在家裡立一個家訓就可以完美解決了,全家一起遵守,一起進步,還能讓孩子從小知道立規矩的重要性,有家長又要問了,生活中這麼多問題,什麼時候這個家訓才有立完的那一天啊。

我知道家長們很多都是新手,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像那些教育名家那樣會教育孩子,我特意為大家找了一本總結育兒經驗的《哈佛家訓》

這本《哈佛家訓》中的每個故事都很深刻,不管是對教育還是對生活,都是非常有意義的,而且還能激發青少年對社會和人生的思考。能點燃他們內心深處的智慧,使他們知微見著,從一滴水中看見大海,從一點光芒看到整片天空。

這本書匯集了很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精華,不如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感悟人生,為成功的人生樹立航標

很多人都希望孩子能夠成龍、成鳳,但是不學習哪裡會夠呢?王淑貞在60歲的時候為了移民美國還在努力學習呢。

他的內容是屬於一頁一篇文章的形式,文章不長,但是有寓意和深意,一般孩子會喜歡看,大人看也不覺得辛苦。

它是用小小的故事彰顯出人生中的哲理,充分的汲取哈佛大學的教育理念和家訓精華,參照並借鑑大量先進人生勵志理念。

不管你從事著什麼職業什麼年齡,擔任著什麼角色,都可以從中獲得啟發!

用盡了很多方法都沒有成功,那不如試試一本好書,這本《哈佛家訓》僅需要68塊錢,但是哪怕讓自己學到一點有用的知識,能教育好孩子,那也是賺了

點擊下方的商品卡就可以購買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