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比、喬丹、貝克漢姆、李娜——我們向偶像們學點什麼?

猴叔講繪本 發佈 2020-02-04T12:47:26+00:00

早知道故事的結局是這樣,我真應該在斯台普斯球館給猴兒子買下那件科比的球衣…… 2018年夏天,我們一家人去美國旅行時,在洛杉磯我們住的地方離湖人隊的主場斯台普斯球館很近,我每天早晨散步都會到走到這裡。球館沒有比賽時並不開放,只能去球迷用品商店裡逛逛。



早知道故事的結局是這樣,我真應該在斯台普斯球館給猴兒子買下那件科比的球衣……

2018年夏天,我們一家人去美國旅行時,在洛杉磯我們住的地方離湖人隊的主場斯台普斯球館很近,我每天早晨散步都會到走到這裡。球館沒有比賽時並不開放,只能去球迷用品商店裡逛逛。那年夏天NBA最轟動的新聞就是小皇帝詹姆斯轉會到了湖人隊,於是商店裡鋪天蓋地到處都是詹姆斯一次都沒穿過的湖人隊23號球衣,而兩年前剛剛退役的科比·布萊恩特的24號球衣,靜靜地掛在一個角落裡,幾乎無人問津。

我們感慨消費時代追星族們的喜新厭舊,猴兒子則高高興興地舉著一件23號和一件24號的紫金戰衣,他都想買回去。我們看了看標價,貴得離譜,就把猴兒子批評了一頓,然後只給他買了詹姆斯的那件。但我沒想到,短短一年半以後,科比竟是以這種方式隕落人間……


在球類運動這件事上,我只是個普通的「假球迷」,上中學時喜歡公牛隊,多年來一直自稱國安球迷,但去現場看球不超過三次。猴兒子遠遠超過我,他是個「真球童」,3歲多開始在朝陽公園跟著一個黑人教練學籃球,5歲開始在十八中的操場上踢足球,到現在大大小小的獎盃獎牌擺滿了他的小柜子。體育占據了我們一半的日常聊天,體育的精神也深深地融入這個10歲小胖子的血液中。

我當然知道,猴兒子將來成為專業運動員的機率真是太低了,多數和他一樣喜歡踢足球、打籃球,學桌球、羽毛球的孩子,也並不會真地走上職業道路,但作為教育的一種形式,體育的精神會幫助孩子們在身體和心靈兩方面都健康成長,「拼搏—失敗—不服輸—再拼搏—勝利」的磨礪,也會是他們人生道路上中寶貴的精神財富。科比意外逝世這件事,讓我們回想起去洛杉磯的那次旅行,也聊到了更多體育明星的故事。我和猴兒子聊起的第一位值得學習的體育明星,是足球屆的人氣偶像——大衛·貝克漢姆,恰好猴叔翻譯的處女作,就是貝克漢姆自傳體足球技巧書,名叫——《夢想成真》。


1. 夢想家從不嫌小,夢想從不嫌大——大衛·貝克漢姆的故事

「媽媽!媽媽!」我揪著母親的裙子叫她。開始媽媽不理,我就接著叫「媽——」。終於她低下頭,看看到底我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事情。「媽媽,我長大以後要當英格蘭國家隊的隊長。」

當我纏著媽媽說這些想法的時候,她總會用理解的目光看著我,仿佛在說:那很好,大衛,現在就去踢球吧。當然了,成千上萬的孩子都有這樣的夢想:要當職業球員,要當國家隊的隊長。所有的小足球迷們都是伴隨著這種夢想長大的。直到今天,我才認識到我是多麼的幸運,無數次夢到的事情,纏著媽媽嘮叨的事情,最終竟然真的實現了。

這是《夢想成真》開篇的一段話。每個孩子小時候都有各種各樣的夢想,最難能可貴的是,這些大人聽起來是「童言無忌、大風吹去」的「夢話」,在孩子心中卻是無比真實的期待,經過深思熟慮才認認真真說出來的。大衛·貝克漢姆小時候家住倫敦,受爸爸的影響,他也是個曼聯球迷,8歲時聽說博比·查爾頓在曼徹斯特開辦了一家少兒足球學校,立刻就讓爸爸給自己報了名。

童年的大衛最愛的就是足球,而踢球對於這個男孩子而言,並不是和同學們瘋跑瘋鬧那麼簡單。大衛家裡有一個不大但細長的後院,兒時的他經常一個人顛著球從一頭走到另一頭,再走回來,一練就是一兩個小時。在公園的草地上,他想大腳射門,爸爸卻要求他反覆練習停球、傳球、控球,特別是讓他練習自己並不習慣的左腳。每到周六的晚上,小夥伴們就叫不動大衛了,他要待在家裡和爸爸一起看比賽,同時要為周日上午的俱樂部比賽保存體力。

貝克漢姆說,他小時候也有各種各樣的愛好,他喜歡音樂,曾擔任過學校唱詩班的獨唱;喜歡畫卡通,最擅長畫唐老鴨;他喜歡玩滑板,中學時甚至還選修過烹飪……但是,唯一能成為他的夢想的,就是足球。「要成為英格蘭國家隊的隊長」,這句無忌的童言,鼓勵著大衛,一路從小球童,到青年隊,到曼聯一線隊,一直到戴著袖標踏上世界盃的草皮。

2.自己,是一座你必須翻過去的高山!——麥可·喬丹的故事

《鞋子裡的鹽》是我經常給孩子們講的一部體育明星傳記繪本,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段關於麥可·喬丹的故事。少年時代的麥可·喬丹熱愛籃球,每周都要和兩個哥哥一起去公園裡打比賽,但他當時個子矮小,經常被身高體壯的對手馬克欺負。麥可一心認為,只要自己能長高一些,就能打得更好。媽媽告訴他:長高的秘密是往鞋子裡撒點鹽……


鞋子裡撒鹽當然無助於長個,但耐心和堅持不懈的訓練,卻可以讓麥可變得更強。終於,他掌握了在比自己高的人面前投籃得分的技巧,也不再為自己的身材而擔憂。喬丹的母親迪洛絲·喬丹是本書的文字作者之一,她在本書的致辭中說道:「我將本書獻給那些常常說『我辦不到』、『如果我有天分就好了』、『如果我有才華就好了』的孩子。」

實際上,少年時的麥可·喬丹,很長一段時間打籃球都超不過自己的哥哥賴瑞,一直到高中時代,他都不是校籃球隊里的頭號人物,進入NBA之後,他的面前又有大鳥拉里·伯德、魔術師詹森、人類電影精華多米尼克·威爾金斯等大師橫亘在前。從小到達,追逐夢想的喬丹一直在翻越高峰,看起來那些高峰是馬克、哥哥賴瑞、同學、超巨,其實他心中的真正的魔障是自己。兒時要相信自己能單挑身高更高的孩子,中學時要克服自己在同學光環下的自卑,在NBA成為頂級巨星後,還要戰勝自己的心中滋生的惰性和自滿,甚至要在父親被槍殺之後,背負巨大的壓力走向賽場……

3.通向聚光燈的道路,是昏暗的!——科比·布萊恩特的故事

或許因為從小喜歡喬丹的原因,科比並不是我的偶像,但在公號中和各種講課的場合,我經常引用科比的一句話:「我知道每天凌晨四點鐘洛杉磯街道的樣子。」科比或許並不完美,但他無疑是一個內驅力極其強大的人。因為他的內驅力,他才能在早已成為地球最強籃球運動員之後,仍然堅持每天早起去球館獨自訓練,才能將籃球運動生命延長到38歲。

作為一名職業運動員,你或許可以期盼終點處的掌聲、鮮花和聚光燈,但通向終點的道路註定漫長、曲折、昏暗,甚至布滿荊棘和溝壑。特別是當你超越了身邊大多數同儕的時候,你能得到的指導和幫助會越來越少,而面對的質疑和嘲諷則會更多。

比如科比的罹難,有人立刻提出問題:為何他帶女兒去看球賽,不坐汽車而是要乘私人直升機?這是有錢人的任性嗎?其實科比早就解釋過這個問題——長年的訓練比賽,除了帶給他一個又一個的總冠軍戒指和MVP獎盃,還給退役之後的他留下了數不盡的病痛:腳踝、膝蓋、腰背都有老傷,手指關節折斷過很多次,這些傷病造成他無法在汽車內坐兩個小時以上。我們可以想像,30多年的籃球生涯里,他如何一次次默默忍受傷病的折磨,克服身體的疼痛和心理的恐懼,再次走上訓練場,加速、變向、起跳……

4.成長,來自每一次勇敢地獨自上場!——李娜的故事

中國的年輕人,也有一些離我們更近的偶像,比如姚明、李娜,這兩位運動員特別值得尊重,是因為他們在並非國人優勢項目的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世界頂尖的舞台上展現了華人的風采。沾猴媽的光,我很早就讀到了李娜的自傳《獨自上場》,當她開始寫這本書時,她還沒有退役,她正在忍受著傷病的困擾,迎著很多人的質疑,向第二座大滿貫金杯和更高的世界排名發起衝擊。

在《獨自上場》這本書中,我看到了一個鏡頭之外的李娜,看到了一個懷揣著夢想打球的孩子,一個背負著重擔堅持的年輕球員,一個孤獨求索卻從不服輸的鬥士,一個失去父親的女兒,一個愛丈夫的妻子。小時候李娜坐在爸爸的自行車大樑上去體校訓練,懵懂的她答應父親:替他圓夢,拿一個全國冠軍。然而父親卻沒有看到那一天,14歲的李娜失去了父親,從此就開始了一次又一次地獨自上場。17歲的李娜,曾因為誤會被美國機場禁止入關,把她關在小黑屋裡;20歲的李娜曾因為身體健康惡化,不得不在全國第一的位置上早早退役……

命運的折磨,時代的鬥爭,或許也有她性格的原因,李娜經歷的磨難、遭遇的挫折、背負的壓力,比其他成功的體育明星更多。在又一次獨自上場時,她沒有忘記兒時父親那句淡淡的話:「做更好的自己。」

為夢想而拼搏,不是收集幾件偶像的球衣,也不是在場上模仿幾個偶像的動作,而是像偶像一樣,每一天都要付出汗水,戰勝自己的懶惰、貪婪、恐懼和猶豫。大明星或許離我們很遠,但他們的故事卻通過這些書走進全世界懷揣夢想的孩子們的心裡,他們的精神也可以借著飛旋蹦跳的足球、籃球、網球,將能量傳遞到孩子們的身上。

這兩天,疫情鬧得大家不能出門,原定的籃球訓練營也都取消了,沒有教練也沒有場地,猴兒子還是自己在在地下車庫裡練習著胯下運球、背後運球……猴兒子或許並不會成為體育明星,但我相信和他一起刻苦訓練、追逐夢想的小球員中,一定有人會在十幾年後成為那個時代的偶像。而體育的精神,不僅會體現在球場上,也會綻放在他們人生的每一片天地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