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吳承恩改編《大唐西域傳》,看小說《西遊記》的4大創作特點

萬里悲秋 發佈 2020-02-26T11:00:09+00:00

導讀:到了今天,我們已然可以從各種史料中找到一定的記載,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其劇情和人物並不是吳承恩完全捏造的,而是根據《大唐西域傳》等進行改編,然後根據想像構思後創作出來的。

導讀:到了今天,我們已然可以從各種史料中找到一定的記載,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其劇情和人物並不是吳承恩完全捏造的,而是根據《大唐西域傳》等進行改編,然後根據想像構思後創作出來的。

在甘肅酒泉的一個千佛洞中,保存了一副較為完整的壁畫,即「玄奘取經圖」。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到唐僧師徒二人,其中的唐僧原型是大唐高僧玄奘,而他的徒弟孫悟空也卻有其人或者「猴」。

本文將從吳承恩創作《西遊記》的背景、4大創作特點及其社會影響這三個方面,帶你重新認識一下這本書。


吳承恩的創作《西遊記》的背景

唐太宗貞觀元年左右,有個叫玄奘的僧人從長安出發,開始了一次史無前例的西域取經之旅。歷時約16年,途徑130餘個國家、城邦和地區,包括今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中亞地區、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等地。

後來,玄奘奉太宗旨意,寫了一本名為《大唐西域傳》的地理史集,又稱《西域記》。這本書記載了玄奘西去的所見所聞,疆域、氣候、山川、風土、人情、語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歷史傳說、神話故事等,為後世研究宗教、地理和歷史等留下了寶貴的資料。

約900年後的宋代,一個男孩出生了,叫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他打小就非常的聰明,喜歡看書,尤其是喜歡看神話故事書。承恩這個名是他父親取得,希望他能做一個承惠皇恩,福澤百姓,留名青史的好官。

"嘗愛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輩所著傳記,善模寫物情,每欲作一書對之","髫齡,即以文鳴於淮"

但現實往往不盡人意,吳承恩到了快50歲才候補了一個貢生,當時在分配時卻沒有被選上,等第二年才當了一個知縣,由於年事已高,加之難以融入官場事故,因此鬱郁不得志,生活也極其困難。其實,在他當知縣的時候,寫過《西遊記》的前幾十回,後來斷更了,再後來辭官回家重新執筆。

綜上,我們可以知道吳承恩愛讀志怪小說,並且官場不得意,而此前更有前人所著的《大唐西域傳》,這些都為他後來創作《西遊記》埋下了伏筆。


《西遊記》4大創作特點

《西遊記》與以往的小說有所不同,它算是中國古代首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講述了從石頭裡蹦出的孫悟空大鬧天宮,然後被佛祖鎮壓,再遇到師傅唐僧、坐騎白龍馬、二師弟豬八戒、三師弟沙和尚,經歷了整整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得真經的故事。

這部書老少皆宜,通俗易懂。有人說這是一部喜劇小說,因為九九八十一難的結局是完美的,皆大歡喜;也有人說這是一部個人英雄小說,因為塑造了孫悟空這樣一個嫉惡如仇、敢作敢當的人物形象。也有人說這是一部諷刺小說,裡面有很多劇情和人物性格、言語引起我們的深思。

當然,《西遊記》之所以能與《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齊名,這都離不開它的4大創作特點,分別是:

  • 01.世界觀大膽而不荒誕;
  • 02.故事劇情獨立而聯繫;
  • 03.人物形象生動而鮮明;
  • 04.反諷現實感極其強烈。

下面,我將結合《西遊記》內容一一為你講述。


01.世界觀大膽而不荒誕

《西遊記》的世界觀不是完全虛擬的,而是有一定依據的。在小說開篇,以一首詩引用來點明天地從混沌中由盤古破開定型,然後再有了日月星辰和陰陽五行,接著又孕化萬物,然後形成了人神魔共處的天地人三界。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在天地人三才形成的過程中,引入了一個神話人物盤古,故此在唯心主義世界裡,又暗含了人定勝天的唯物主義觀點。先有自然天地,然後再有神魔世界。而天界又分為三十三重,由天庭掌控;地界又分為十八層,由地府管理;人界有東勝神州、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四大部洲,以及其他的十小洲三島,人、妖、魔、怪共處。

這種世界觀借鑑了外來佛教和本土道教,兩者相結合又不矛盾,大膽而不荒誕,神奇而貼近現實,從而引人入勝,難以自拔。


02.故事劇情獨立而聯繫

吳承恩的這部小說,共有100回,九九八十一難。其中的故事情節,看似獨立卻又大有聯繫,時間地點分散卻緊密相聯。簡單的說,就是許多篇小故事,湊成了一個大故事,少了其中一個也沒什麼大關係。

比如,孫悟空在花果山認識了牛魔王等6大魔王,於是結拜為兄弟,號稱7大聖。後來取經過程中,孫悟空在觀世音的幫助下降服了紅孩兒,則是兄弟牛魔王的兒子。再後來,師徒四人要過火焰山,不得不去向鐵扇公主借芭蕉扇,鐵扇公主則幾次為難,因為她兒子被孫悟空欺負了,做母親的當然要「報仇」。

再比如,孫悟空去龍宮借寶,拿走了定海神針,後來叫如意金箍棒,因此結因於龍王。後來隨師傅唐僧取經,遇到了龍王的三太子食人為孽,按他的性格直接打死,卻被觀世音勸住,收小白龍為坐騎,這就是果。再後來,黑水河的妖怪,通天河的魚精等等都是和觀世音、龍王大有聯繫的。

再舉個例子,大鬧天宮時的孫悟空,與托塔李天王還有哪吒不打不相識,等到了無底洞遇見老鼠精就是李天王的義女,還有後來九九八十一難中非常多的妖怪都是與各路神仙有關。


03.人物形象生動而鮮明

小說里,主要有四大形象,即唐僧師徒四人。吳承恩給他們賦予的性格大不相同,各有優點和缺點。

唐僧,作為師傅,西天取經的領頭羊,是妖怪眼中的香餑餑。他滿懷理想堅定不移,可是卻手無縛雞之力,面對妖怪不僅幫不上忙,有時候還給徒弟添亂,但是到了最後總能化險為夷、相安無事。這個難道不正是一個有血有肉,最真實的人嗎?

孫悟空,以猴子為藍本,從石頭裡蹦出來的他,本領高強、神通廣大,聰明伶俐卻仍然還保留著猴性。所以孫悟空天不怕地不怕,鬧了龍宮鬧地府,接著又大鬧天宮。而在取經過程中,大部分的劫難都是他來抵擋的。這樣的孫悟空是叛逆的,不喜歡受到束縛,更是充滿了大無畏的冒險精神。但是他也有缺點,太過於爭強好勝、心高氣傲,總之非常急躁。

再說說豬八戒,他好吃懶做,喜歡享受,遇到一點困難就吵著要散夥分家。同時,他也是意志力最薄弱的那個,抵制不住美女和金錢的誘惑。在一次次的考驗過程中,吳承恩帶給我們對於現實生活中這類人的思考。當然,豬八戒也是必不可少的,取經途中他看似大大咧咧卻很聰明,被大師兄欺負,知道找師傅,只有師傅才能鎮得住孫悟空。

最後還有沙僧,憨厚老實,忠心耿耿,這些通過小說裡面的描寫就看得出來。仿佛他是最不起眼的那個人,但是又不能缺少的,因為唐僧需要一個正直無私、任勞任怨的徒弟。在現實生活里,這樣的人往往被稱之為「老實人」,不是那種貶義,而是褒獎。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給大家安全感,皮囊不好看,可是靈魂很有趣。

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小說中的人物雖然是神、是仙、是妖魔等等,但都存在最重要的人性。當然,還有很多鮮明的人物形象,我這裡就不再多說了,感興趣可以自己去看看。


04.反諷現實感極其強烈

在《西遊記》書中,我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人物形象,其實都是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的。前文說了,吳承恩仕途失意,生活困難。因此在他的筆下,通過小說來諷刺現實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小說第11回裡面,唐太宗入了地府,魏徵和判官熟悉,於是托他送信並求情。最後判官大筆一揮,把唐太宗的陽壽增加了20年,這就很明顯了。吳承恩結合自身經歷,以此諷刺當時的封建社會官官相護的本質。

吳承恩還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來寫,孫悟空前期在龍宮、地府和天庭是何等的勇武無敵,但是被降服後在取經途中遇到了很多妖怪,他束手束腳反而打不過了。這一大轉變,說明了神仙都會變的,更何況人呢?隨著經歷豐富,交際圈子大了,反而再也找不到最初的赤子之心。

與此同時,西天取經路上的各個妖怪,何嘗不是現實社會裡面欺壓百姓的鄉紳惡霸,大都有一定的來歷和背景,這些妖怪比如紅孩兒、玉兔、老鼠精等等最後都被降服卻沒有死,而那些沒有背景的白骨精、九頭蛇、蠍子精等等都難逃一死。其中深意不言而喻啊!

不管怎麼說,這都是吳承恩創作的目的,明清時期的《儒林外史》、《聊齋志異》、《官場現形記》等等,這些之所以能被人所推崇,反諷必然是很大的一個原因。


《西遊記》的社會影響

作為浪漫主義神魔小說的開山之作,《西遊記》給後來的人指明了一條道路,對後世的小說、戲曲、民俗、影視等等都產生很大的影響。並且通過各種的譯文版本,讓西方世界也關注東方的神魔小說。

比如說朱星祚的《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鄧志謨的《鐵樹記》、《飛劍記》、《咒棗記》、許仲琳的《封神演義》,還有現在的各類翻拍的影視劇等等。

當然,其影響並不僅僅如此,更是引起了後來人對於人性的思考,生老病死、七情六慾,我們都無法避免。在這些常態之外,吳承恩也想表達出那種不畏艱難、歷經磨練後,終究能取得「真經」,結成「正果」的美好心愿。


結束語:

《西遊記》是一部浪漫主義神魔小說,可是又不僅僅是一部小說那麼簡單。

小說中的許多道理,以人物和故事表現出來,而我們又能從其中得到許多感悟,並且運用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去,我想這才是讀書的真諦,值得學習一輩子。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