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貫中塑造的關羽,是栩栩如生的英雄,也是一位悲劇人物

老家許昌 發佈 2020-02-04T18:57:40+00:00

好的文學作品,是運用形象思維和寫作技巧,在典型的環境中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和人物的典型性格,使人物在讀者的腦海里活起來,這就是成功。有位外國作家說,讀了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一千個讀者的腦海里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形象。

【「楊森武評三國」第15評】

神勇忠義又高傲幼稚:羅貫中如何塑造多面關羽?‖老家許昌

文‖楊森武


(欲欣賞「楊森武評三國」第14評「諸葛亮為什麼好為《梁父吟》?」,歡迎點擊以下連結:諸葛亮為什麼好為《梁父吟》?


《三國演義》對人物形象塑造的寫作技巧,值得文學愛好者們學習和借鑑。好的文學作品,是運用形象思維和寫作技巧,在典型的環境中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和人物的典型性格,使人物在讀者的腦海里活起來,這就是成功。

有位外國作家說,讀了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一千個讀者的腦海里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形象。筆者認為此論不成立,因為一部好的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一定會在讀者心目中形成很多一致的地方。

比如我們讀了《三國演義》,都可能覺得陸樹銘在電視劇里扮演的關羽最像;讀了《紅樓夢》,也一定會覺得陳曉旭就是天生扮演林黛玉的人!

不光是小說,影視作品也一樣,蘇聯的史楚金扮演的列寧和古月扮演的毛主席,形似神似,得到了觀眾的一致認可。所以說,經典的文學作品,它所塑造的人物,必然會在讀者的腦海里形成大致一樣的形象。

讀《三國演義》,看看羅貫中是如何去塑造關羽這個形象的。

出場亮相: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配上赤兔馬和青龍偃月刀,簡直就是天神下凡!

自報家門:關羽,字雲長。河東解良人也。因本處勢豪,依勢凌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五六年矣。這段話,標明了關羽是一位正義感很強的人。

接下來,作者要完成關羽神威奮武和義薄雲天的人物形象的塑造,需要有許多情節和細節。

【其一,關羽的神勇】


作者精心描寫了「溫酒斬華雄」的情節。八路諸侯會盟共討董卓,在虎牢關前,華雄連斬諸侯的數員大將,盟軍無人再敢出陣。這時,關羽請戰:

紹曰:「使一弓手出戰,必被華雄所笑。」操曰:「此人儀表不俗,華雄安知他是弓手?」關公曰:「如不勝,請斬某頭。」曹教釃熱酒一杯,與關公飲了上馬。關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來。」出帳提刀,飛身上馬。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震,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眾皆失驚。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

這段情節的描寫,作者採用的是「虛寫」的技法,通過關前的戰鼓聲,廝殺聲,讓讀者感受到戰鬥的驚心動魄,戰鬥的結果是華雄的頭被擲於帳前,酒還是熱的。可見關羽斬華雄之迅猛。

另一段的描寫是關羽斬顏良。作者這次用的是「實寫」手法。在東郡白馬,袁紹的第一上將顏良率兵十萬與曹軍對陣,連斬曹軍兩員大將,又戰敗了曹軍名將徐晃。無奈,曹操命關羽出戰:

曹操指山下顏良排的陣勢,旗幟鮮明,槍刀森布,嚴整有威,乃謂關公曰:「河北人馬,如此雄壯!」關公曰:「以吾觀之,如土雞瓦犬耳!」操又指曰:「麾蓋之下,繡袍金甲,持刀立馬者,乃顏良也。」關公舉目一望,謂操曰:「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操曰:「未可輕視。」關公起身曰:「某雖不才,願去萬軍中取其首級,來獻丞相。」張遼曰:「軍中無戲言,雲長不可忽也。」關公奮然上馬,倒提青龍刀,跑下山來,鳳目圓睜,蠶眉直豎,直衝彼陣。河北軍如波開浪裂,關公徑奔顏良。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衝來,方欲問時,關公赤兔馬快,早已跑到面前;顏良措手不及,被雲長手起一刀,刺於馬下。忽地下馬,割了顏良首級,拴於馬項之下,飛身上馬,提刀出陣,如入無人之境。河北兵將大驚,不戰自亂……

這兩處驚心動魄的戰鬥,作者用了「其酒尚溫」和「如波開浪裂」的修辭,把關羽的神勇表現得淋漓盡致。作者的這種寫作手法,的確是小說家的神來之筆!

為進一步體現關羽神勇,作者接下來又精心描寫了關公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以及攻樊城,水淹七軍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天神般的英雄形象!

【其二,關羽的膽略和意志】


赤壁之戰後,關羽鎮守荊州,孫權命令魯肅要採取一切辦法奪回荊州。魯肅便設了個鴻門宴,邀請關羽過江赴會。關羽明知此去凶多吉少,卻毫不畏懼,過江赴會。作者用畫家的筆鋒,為讀者描繪了關公過江的情景:

見江面一隻船來,梢公水手只數人,一面紅旗,風中招颭,顯出一個大「關」字來。船漸近岸,見雲長青巾綠袍,坐於船上;旁邊周倉捧著大刀;八九個關西大漢,各跨腰刀一口。

在這裡,作者好像不是在寫書,而是像畫家一樣,為讀者描繪了一幅《關公過江圖》,十分生動形象,給人以美感。

魯肅見關羽單刀赴會,十分驚疑,接入江邊亭內,「入席飲酒,舉杯相勸,不敢仰視。雲長談笑自若。」

席間雙方因荊州歸屬問題談不攏,魯肅事先埋伏的幾十個刀斧手正欲動手,關羽卻不慌不忙,「奪周倉所捧大刀,立於庭中,目視周倉……倉會意,先到岸口,把紅旗一招。關平船如箭發,奔過江東來。雲長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魯肅手……魯肅魂不附體,被雲長扯至江邊。呂蒙、甘寧各引本部軍欲出,見雲長手提大刀,親握魯肅,恐肅被傷,遂不敢動。雲長到船邊,卻才放手,早立於船首,與魯肅作別。肅如痴似呆,看關公船已乘風而去。」

這就是關公的膽略。書中有詩讚曰:

藐視吳臣若小兒,

單刀赴會敢平欺。

當年一段英雄氣,

尤勝相如在澠池。

【其三,關羽的超人意志】


大凡英雄人物,除了英勇不怕死外,大多具有超人的意志,其堅韌無畏是一般人難以做到的。為了突出關羽的堅韌意志,作者生動地描述了關羽「刮骨療毒」的故事:

關羽進攻樊城,臂膀中了一支毒箭,請來華佗給他治傷。華佗說:當於靜處立一標柱,上釘大環,將臂穿入環中,以繩系之,然後以被蒙其首,用尖刀割開皮肉,直至入骨,颳去骨上的箭毒,用藥敷之,以線縫其口,方可無事。但恐君侯懼耳。

關公笑道:如此,容易!何用柱環?

於是關公命華佗動手術,自己和馬良飲酒下棋,全然不懼!華佗用刀割開關公臂上皮肉,直至入骨,骨上已青;刀刮骨,悉悉有聲。帳上帳下見者,皆掩面失色。關羽飲酒食肉,談笑弈棋,全無痛苦之色。

全無痛苦那是假的,做任何手術,必須得麻醉了才行,就是打針注射,意志薄弱者,也會喊疼、暈針。關羽在無麻醉的情況下做手術,其痛苦可想而知,然他一邊接受治療,一邊飲酒食肉下棋,其意志的堅韌,非英雄不能為也!

【其四,關羽的忠義】


千百年來,在民間和政壇,關羽的忠義一直被推崇和褒揚。封建統治者為了鼓勵臣民忠君,給關羽不斷加封,一直封到帝王的地位;民間結義的儀式,主要是拜關聖帝。

關羽被後世所崇拜,應該歸功於《三國演義》對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書中,作者在最能體現關羽的忠義上,用了大量的筆墨。全書很多地方寫了關羽對劉備的忠和義,最典型的情節是關羽封金掛印,放棄了漢壽亭侯的爵位和豐厚的物質生活,千里迢迢到河北尋找劉備,不負當年「誓同生死」的初心。

在長沙之戰中,關羽和黃忠大戰百餘回合,黃忠馬失前蹄被掀翻倒地,此時關羽只要一刀,就要了黃忠的性命。但關羽揚起的刀卻停下,叫黃忠換馬再戰。義釋了黃忠;黃忠為報關羽的不殺之恩,有著百步穿楊的神箭手只射了關羽的盔纓。二人都是因義氣相投,最後成了同一個陣營里的戰友。

最能體現關羽義氣的情節是華容道義釋曹操。赤壁之戰孫、劉聯盟,曹操敗走。諸葛亮設了三處埋伏,張飛、趙雲各伏兵一處;關羽伏兵華容道。出兵前,因諸葛亮擔心關羽放走曹操,關羽立下了軍令狀。果然,曹操走了華容道。一路兵敗的曹操,人困馬乏,遇到了關羽,只能束手就擒。書中這樣寫道:

操曰:「曹操兵敗勢危,到此無路,望將軍以昔日之情為重。」……雲長是個義重為山之人,想起當日曹操許多恩義,與後來五關斬將之事,如何不動心?又見曹軍惶惶,皆欲垂淚,一發心中不忍。於是把馬頭勒回,謂眾軍曰:「四散擺開。」這個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見雲長回馬,便和眾將一齊沖將過去。雲長回身時,曹操已與眾將過去了。雲長大喝一聲,眾軍皆下馬,哭拜於地。雲長愈加不忍。正猶豫間,張遼縱馬而至。雲長見了,又動故舊之情。長嘆一聲,並皆放去。

三國時期的軍事集團,相互爭鬥,目的都是想一統天下,無所謂正義和非正義之說;能成功者,需得天時、地利和人和。關羽義釋曹操,是處於個人感情。對於孫、劉兩家,如果曹操死,得利的是東吳,劉備頂多分一杯羹。曹操不死,天下三分的局面就會形成。

關羽帶伏兵走後,諸葛亮對劉備說,我夜觀天象,曹操合當不死,留個人情給關羽吧。作為關羽,本來就立有軍令狀,若放走曹操,自己必死。但關羽義薄雲天,真正做到了士為知己者死。事後,諸葛亮要斬關羽,劉備說情,三人誓同生死,不能沒了關羽。——最後的處罰只是關羽戴罪立功了事。

作者用義釋黃忠、曹操的典型事例,完美地塑造了關羽的忠義形象,給讀者以深切的感染。

【其五,關羽的性格和缺憾】


塑造人物形象,重要的是要突出人物的性格。通過情節和細節,把人物的性格特徵完美地表現出來。關羽英勇善戰,不懼生死,但非常高傲,藐視一切,懂軍事卻疏於政治和大國外交。

比如,在高傲方面,當曹操感嘆說:「河北人馬,如此雄壯!」關羽卻說:「以吾觀之,如土雞瓦犬耳!」曹操說:「摩蓋之下,繡袍金甲,持刀立馬者,乃顏良也。」關羽說:「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最後雖然斬了顏良,那應該是他的馬快,顏良還沒來得及問話,就被關羽一刀斬之。

古時的戰鬥規矩,應該是先通報姓名,然後再動手。如按規矩,關羽未必這麼快就斬了顏良;劉備收伏了馬超,關羽聞馬超英勇,提出要去西川和馬超比武。幸好有諸葛亮給他戴了二尺五的高帽子,說馬超不過是勇將,只能和張飛媲美,「猶未及美髯公之超群絕倫也!」關羽這才罷了。

劉備進位漢中王,封關羽為五虎大將之首,關羽心中不滿,藉口不願與黃忠為伍而怒辭。幸得使者費詩勸說道:君侯與漢中王結義,漢中王即君侯,君侯即漢中王,當與同休戚,共禍福,不宜計較官號之高下。一番勸說外加高帽子,使關羽轉嗔為喜,接受了封號。

關羽的傲氣,最終破壞了「隆中對」的遠大政治目標和策略。諸葛亮入川時,留關羽鎮守荊州,給關羽交待了八個字:「東和孫吳,北拒曹操。」但關羽把此話當成了耳邊風。其實,孫權並沒有放棄聯劉抗曹的方略。當曹操派滿寵來聯吳時,諸葛瑾獻了一計。書中這樣寫道:

諸葛瑾曰:「某聞雲長自到荊州,劉備娶與妻室,先生一子,次生一女。次女尚幼,未許字人。某願往與主公世子求婚。若雲長肯許,即與雲長計議共破曹操;若雲長不肯,然後助曹取荊州。」孫權用其謀,先送滿寵回許都;卻遣諸葛瑾為使,投荊州來。入城見雲長,禮畢。雲長曰:「子瑜此來何意?」瑾曰:「特來求結兩家之好:吾主吳侯有一子,甚聰明;聞將軍有一女,特來求親。兩家結好,并力破曹。此誠美事,請君侯思之。」雲長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斬吾首!再休多言!」遂喚左右逐出。瑾抱頭鼠竄,回見吳侯;不敢隱匿,遂以實告。權大怒曰:「何太無禮耶!」便喚張昭等文武官員,商議取荊州之策。

關羽的無禮,是他犯的一個致命性的錯誤。依照隆中對策,劉備在取得了荊州和兩川之地後,「待天下有變」,蜀漢可以兵分兩路,一路取長安、洛陽,直逼許都;另一路取樊城、襄陽,合圍許都;然後下江南,統一全國。但關羽不懂得劉備的政治意圖和總體戰略部署,忘卻孫、劉聯盟的外交路線,僅憑個人意氣,輕而易舉地破壞了聯盟。

按理,孫權為了大局主動來荊州求婚示好,這是一次確保荊州安全的絕佳時機。作為關羽,本身只是劉備的手下,而孫權卻是東吳的君主,按門第,孫家為大局主動降格求婚,這足表明了孫權的君王氣度。而關羽卻無此見識,本應該明白,東吳君主來結親,的確是美事,如果實在不同意這門親事,也可以婉言拒之。但他卻憑著傲氣,不僅勃然大怒斷然拒絕,而且還出口傷人,自稱女兒是虎女,孫權的兒子是犬子;這還不夠,竟將媒人——自家軍師的哥哥逐出,實在是不近情理。

這充分說明了他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幼稚。正因為這次對東吳的無禮,最終導致了丟失荊州,敗走麥城被殺的悲劇。更為嚴重的是,丟了荊州,隆中的對策也難以實現,接下來的劉備復仇失敗,白帝託孤,蜀漢從此一蹶不振。

總之,羅貫中所塑造的關羽,是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也是一位悲劇英雄。作者在寫完關羽被殺後,意猶未盡,又寫下了「玉泉山關公顯聖」的情節,藉以烘托關羽的神聖,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文學作品的魅力是無窮的,一首詩、一篇賦可以使一座城市、一處樓閣名揚天下!一部《紅樓夢》,使多少少男少女,上演著現代版的寶、黛愛情故事;一部《水滸傳》、《西遊記》,無中生有地塑造出眾多的人們喜愛的鮮活人物;一部《三國演義》,則造就了永垂不朽的關聖帝!

【作者簡介】楊森武,湖北人,畢業於華中師大中文系,就職許昌,為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有長篇小說《百里碑》,短篇小說集《口碑》、《戲神》等。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本公眾平台立即刪除。

3、「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hnxc126@126.com 。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