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收藏】當代書畫收藏是收藏的潛力股,不可錯過

滄州俠客999 發佈 2020-02-05T23:21:47+00:00

書法和繪畫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也同為中國獨有的藝術形式,既有相通相同之處,又有各自的特點,難分輕重,但自古以來在市場中書畫並未平起平坐。


【書畫收藏】當代書畫收藏是一個趨勢,是收藏的潛力股,不可錯過

常言道:「書畫同源」。書法和繪畫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也同為中國獨有的藝術形式,既有相通相同之處,又有各自的特點,難分輕重,但自古以來在市場中書畫並未平起平坐。書法作品的市場價格一直處於低位,與動輒百萬元乃至上億元價格成交的繪畫還是無法比擬的。市場的流通性讓本是珠聯璧合的書畫,卻落得「好字不如爛畫」的尷尬境地。

書畫價值的分離

在傳統文化里,詩文高於書畫,書法高於繪畫。因為,詩文書法是一個文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仕途進取之器,與科舉考試緊密相關的。繪畫則純粹是文人的「餘事」而已,流入技匠之列。直至文人畫的出現,專職的畫家地位才大有提高。以書法發展歷史來看,魏晉南北朝300多年中,我國出現的書法家遠比畫家要多,書法成熟期遠比繪畫要早。宋代之前,書法作品在藏家心目中的分量遠遠超過繪畫,唐太宗就是個書法作品的大藏家。到了元明清,文人畫逐漸成為眾多藏家追逐的對象,書法作品則稍顯冷清,「字不如畫」的格局才慢慢形成。

近年來,書畫作品愈發奪人眼球。去年,吳冠中、關山月等一批國內頂級畫家的繪畫作品一躍進入了千萬元級行列,而當代的書法家,即使是啟功這樣的大師,其作品難拍至千萬元。當然,書法拍賣市場中,也有過億的拍品,如黃庭堅的書法長卷拍出4億元,僅僅是書法市場的特例一方面是熱錢湧入的結果;另一方面,因為是年代久遠的宋代作品,無法以此來衡量當前書法收藏市場。

目前,一個現當代書法大師的書法作品,若是能賣至數十萬元的價格已屬相當不錯;而一個現代繪畫大師的繪畫作品卻能賣至數百萬元乃至上千萬元。即使像張大千、齊白石這樣大家的書法作品和繪畫作品兩者的價格之差相當懸殊。

有業內人士分析樂觀的稱,中國書法是潛力股,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把目光轉移到書法作品上。可書法迎來與繪畫真正義意上的價值平等在何日?這隻潛力股到底能否走出「好字不如爛畫」的怪圈?

書畫差異的內因

好書不如爛畫,這是書法在市場中不爭的無奈。從創作時間上講,書法的創作沒有繪畫來得複雜,所以,人們總會認為一幅繪畫要比書法吃功夫,也就要更有價值,可以說這是投資者和收藏者收藏字畫的一個誤區。其實,書法的創作遠比繪畫要難得多,書法之所以難,就因為字人人都會寫。但對書家而言,他的書法要得到大多數藏家和觀者的認可實屬不易,沒有千錘百鍊的功夫恐怕難以在書法上站住腳。相反,繪畫畢竟形象生動,短時間的業餘愛好者也能畫出比較形象的畫作。就是從世界的範圍來看,講書道的,也只是亞洲廖廖幾個國家。範圍有限,也造成了很多國家的不認可。這種不認可是因為他們不懂,由於不懂也就會有一種自然的拒絕性。

通過拍賣結果可以看出,書法作品的成交率明顯不如畫作,這可能和藏家的偏好有關,現在喜歡書法的人不如喜歡畫的人多。目前書法拍賣市場兩極分化,絕大多數作品是古代和近現代已經作古的書家作品,而當代書家的作品卻寥寥無幾,主要集中在沈鵬、歐陽中石等幾位大家上。

有人說,「字不如畫」是因為一書家做不到苦鑽勤練,常以「大家」、「大師」自居,創作一幅「大作」是信手拈來的事兒,這樣的作品收藏價值讓人生疑書法的藝術性得不到體現,自然在收藏價值上就得不到認可。還有人認為,現在很多書者都削尖了腦袋往地方或全國書協擠,在書協職位越高,書法作品價位也隨之增高。這種「位高字貴」現象也讓書法在市場中愈發尷尬。但筆者認為,這種現象同樣存在於繪畫里,並不是「字不如畫」的真正原因。

浙江美術副館長斯舜威近日表示,至於畫比書法值錢、好賣,其根本原因,可歸結為在商品經濟社會裡學養、學術的貶值。在商品經濟社會裡,一切都是商品,而繪畫的商品屬性又強於書法。另一方面,書法的進入門檻似乎很低,人人都可以動手寫幾筆。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士愛好書法的確實也特別多,給人以人人都可變成書法家的印象。實際上,真正的書法作品,「技術性含量」是很高的,書法市場整體「飆升」的那一天,肯定會到來。

未來書畫將齊頭並進

雖然,書法的價值體現暫時還遠遠不如繪畫,但同時也說明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書法藝術品交易仍然還處於一個價值窪地,從書法收藏與投資的角度來說,書法藝術品投資不失為一個絕佳的方向,這在近年各大拍賣行的秋拍中已經逐漸體現出來,書法作品成交率大幅提高。北京華辰《書巢秘藏近代名士手跡》專場,28件作品100%成交,成交額1132.3萬元。拍賣現場人頭攢動,擁擠不堪,競價熱烈,所有拍品都超底價成交。中國嘉德秋拍推出「宋元明清法書墨跡專場」,成交83件,成交率91%,成交額2.5億元。

盛世收藏,收藏與個人經濟能力掛勾,書畫收藏也不例外。目前古代書法作品已是鳳毛麟角,市場價格較貴,大多收藏者無法承受。普通投資者可關注近代書畫作品,特別是一些中小名氣的書法家,存世量有限,具有稀缺性特點,是投資「潛力股」。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書法價值會得到市場的確認,隨著書法收藏市場的培育,收藏界的鑑賞能力的提高,書法藝術品市場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入按質論價的軌道,市場最終會留存下來真正站得住腳的書法藝術珍品和書法大家,書法繪畫藝術品市場齊頭並進的前景指日可待。

俗話說得好,「家中無字畫,必是俗人家。中國人喜歡在家裡懸掛或者收藏一幅字畫,更多的是文化帶來的享受。一幅書畫,給家庭提供了文化的支撐、源遠傳承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底蘊,讓我們成為精神生活的「富翁」!真乃人生一大雅事、幸事!

據藝術品市場大數據分析,目前不少投資都游向了名家字畫收藏市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投資書畫,而且近幾年在全國各地掀起一股書畫「收藏熱「,書畫市場前景一路走俏!

毫無疑問,這些畫作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但是,作為普通老百姓,我們收藏不起這樣的作品,那麼又該如何收藏書畫呢? 當代名家字畫收藏市場前景怎麼樣?誰的畫值得收藏?

首先,書畫藝術品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精髓,一直源遠流長,無論是古代名家書畫,還是當代書畫家作品,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升值,變得越發值錢!

有不少藏家,往往在藝術家還沒有怎麼出名,或者根本就沒有出名的時候,就購藏藝術家的作品。隨著市場的發展,當年那些奮鬥在市場和藝術領域第一線的藝術家們受到市場的認可並得到投資者追捧,他的作品價格逐漸穩步上揚。因為市場的需求,對其作品的接受程度就更高,投資價值也就逐步顯現出來。其實藝術家作品的價格變化,既是投資價值的反映,也是市場選擇的結果。

其次,保值是書畫收藏最重要的一個理由,也比較符合投資者較高的心理預期。在當代眾多的書畫家中,隨著生活的積累,意境的追求,風格的突破,他們中的一些畫家再過二三十年,有可能成為像吳冠中、傅抱石、張大千、徐悲鴻那樣的書畫大師,到時其書畫價格有可能是現在價格的幾十倍、甚至幾百倍。

收藏行業有一條不成文的鐵律:「收藏是一項穩健、長線、低風險的投資,一般需要收藏5~10年才能讓藏品的價值升值到理想狀態。」經過書畫市場最近幾年的發展,古代和近現代大名家作品單幅價格已過百萬甚至千萬元大關,中等名家的作品單幅價格也在10萬或數十萬元,就連稍有名氣的畫家,其作品價格動輒也已漲到數萬元、數十萬元。

最後,市場上現在流通的字畫比較多,有古代名家的字畫,有近代名家的字畫,還有當代名家的字畫等,其中古代名家的字畫真跡,在市場上流通的已經屈指可數,大都進入了博物館和被富商們收為己用,而近代名家的字畫在當代市場上,贗品居多。唯有當代名家的字畫作品,價格還沒有被抬高,所以現在收藏正當時。

從上文的分析來看,當代書畫收藏是一個趨勢,是收藏的潛力股。收藏當代書畫是一個不錯的收藏方向,而投資者與收藏家也應多關注當代書畫名家和優秀中青年藝術家的書畫精品,開拓更多的收藏空間和市場,提高收藏市場價值與分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