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等》:被嫌棄的太太們,能夠等來她們的未來嗎?

徐逢讀書 發佈 2020-01-15T03:54:40+00:00

張愛玲早期的作品很注重情節,《等》在其中並不起眼,寫的是在推拿診所候診的幾個人,沒有特別精彩的故事,人物也很普通。

張愛玲早期的作品很注重情節,《等》在其中並不起眼,寫的是在推拿診所候診的幾個人,沒有特別精彩的故事,人物也很普通。從陪著高先生看病的老派姨太太,到帶著小孩候診的女僕;從小弄堂里的王太太,到向來給人做陪襯的包太太;從丈夫在內地有了人的奚太太,到老爺專寵小妾的童太太;甚至包括龐松齡醫生的老婆龐太太和女兒阿芳,清一色的普通人,普通女人!連個漂亮些的、略為有趣的都沒有。


一條暗藏的鄙視鏈,被嫌棄的人卻不自知

《等》是一部女人戲。龐松齡醫生、就診的高先生、少爺模樣的青年,包括由女僕帶著的小孩子,男性是這群女士的陪襯。

這些人是病人與醫生家屬的關係,是病友的關係,但其中也有細微的不同。除開來自小弄堂的五十多歲的王太太,其他女士之間,暗藏著一條鄙視鏈。

比如那位老派姨太太,三十多歲的年紀,服侍好結束推拿的高先生後,龐醫生的太太同高先生道別,高先生只是點點頭,姨太太卻很周到,跟在座的人一一打招呼。結果呢?

「女人們都不大睬她。」

後來進診所的、抱著小孫女的童太太,與她認識的包太太因為長得不好看,從年輕時候起向來處於陪襯地位,見到童太太,習慣性地陪著小心。


然而童太太因為習慣了受丈夫的氣,由著他胡鬧、進出堂子和往家裡弄女人,又讓邊上的奚太太看不起,斷定這位童太太是個老糊塗,頗為厭惡。

奚太太坐在那兒好好的,忽然被負責挂號的阿芳,也就是龐醫生的女兒給注意到。這個尚未婚嫁的大姑娘,生著一雙笑眼,卻毫不留情地當眾揭開奚太太心頭的傷疤,指出她已被她丈夫拋棄的事實。

阿芳穿著一身難看的寬袍子,被眾人認定是難得嫁出去了。

而在座的各位已婚的女士,過得也未必比她好。要麼是服侍人的下賤的姨太太,要麼是丈夫在內地有了人不回來的中年太太,要麼是操勞了大半輩子卻只想熬到女兒們出嫁就上山(當尼姑?)的老年太太。

然而站在鄙視鏈最頂端的人,卻是龐太太。

她的丈夫龐醫生最近特別得法,她得看著一點,沒事兒整天就坐在診所里,雖然她的丈夫並不理睬她,有事只喊負責挂號的女兒,對她奉上的湯糰和憐惜也敷衍得很,但是,龐太太卻很得意。

她生了包括阿芳在內的一堆兒女,又有個時時處在她看守下的能賺錢養家的丈夫,對自己很滿意。

「招子亮噯!」龐太太在外間接口說。龐太太自己的眼睛也非常亮,黑眼眶,大眼睛,兩盞燈似地照亮了黑瘦的小臉……她整天坐在診所里,向來來去去的病人露出齙牙微笑點頭,或是冷冷地,僅只露出齙牙。」

龐太太的眼睛代表了她的人,她是勢利的,看人下菜的,對於被她認定的棄婦奚太太是鄙視的,視若無睹的。

「奚太太也笑,但是龐太太只當沒看見她,龐太太兩盞光明嬉笑的大眼睛像人家樓上的燈,與路人完全不相干。」


被嫌棄的太太們,能夠等來她們的未來嗎?

《等》中占據筆墨較多的,當屬奚太太和童太太。兩人遭遇了類似的命運,但即便如此,她們也互相看不起。

童太太五六十歲了,將她操勞委屈的一生歸結於命運,開口閉口算命的說的、和尚說的,對於向她請教生薑擦頭皮生髮的奚太太提出的問題,只感到詫異。奚太太問得那麼仔細,而童太太的回答「想起來的時候末擦擦它好了」,則泄露了她隨意、認命的心性。

奚太太年紀不上不下,雖然她嫌棄童太太相信命運,但她自己也是通過聽牧師講講而疏導心頭的煩悶。本質上來講,她也一樣對未來失去了希望,需要藉助別的方式來支持自己過下去。

奚太太將她的命運歸結於時局和大環境,同時也對自己的(性)吸引力憂心忡忡,前額脫髮成了她的心病,念茲在茲,盼望著丈夫早點回來的心意里,也滿含著對自己無法吸引對方的恐懼。

「不要太晚了——不要太晚了呵!但也不要太早了,她脫了的頭髮還沒長出來。」

在龐松齡推拿診所候診的太太們,都是青春已逝的人。


她們對自己的命運已不抱有憧憬和希望,只有卑微的乞求,乞求時間來得及,讓她們有個較為輕鬆的收尾;乞求時間來得及,讓她們恢復一點點吸引力。

她們的命運,如張愛玲小說中眾多女性角色一樣,都取決於男人,主要是她們的丈夫。

而隨著青春逝去,隨著她們完成了生兒育女的任務和侍奉公婆的義務,等待她們的,若非運氣特別好,或者如龐太太那樣「招子亮」,基本上都是悲劇的結尾。

被嫌棄的太太們,能夠等來她們的未來嗎?難。

她們被嫌棄,卻各有各的自我安慰或自我麻醉的方式,或是歸結於天命,或是歸結於際遇。

她們不會也不可能想得更深,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被嫌棄的。這種不自知,是時代的局限,是群體的悲哀,但同時,也是一種讓自己活下去的自我保護。

時代在進步,女性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但我們不能否認,時至今日,仍舊有類似《等》中寫到的太太們,甚至可以說,人數並不少。

常有人表示不喜歡張愛玲的作品,原因不外乎兩點:不夠爽朗、健康;格局小。

然而張愛玲的優點從來就不在格局上,而人性中藏得較深的點,通常是陰暗的。所以我覺得上述兩點也不算批評。這篇《等》,小而細碎,一樣可以帶給人思考。

參考書目:

《等》(張愛玲)

  • 書看完了容易忘,做點筆記記得牢。書里書外,都是人生。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注。本帳號持續更新讀書筆記,歡迎收藏、轉發、評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