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李嘉誠未見行動,但他這個發明,卻被罵一輩子

碧影悠悠 發佈 2020-02-05T00:26:27+00:00

以往內地發生什麼大的災難時間,李嘉誠捐款都比較積極,比如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李嘉誠捐了1.3億,但這次武漢疫情,尤其是在馬雲,馬化騰,許家印等人都斥資上億,香港企業也在為武漢加油的同時,李嘉誠卻保持了沉默,可能也是有一點心灰意冷吧。

武漢疫情牽動著全球華人的心,企業和個人紛紛行動了起來,款項和物資不斷地向湖北輸送,助力打贏這場防疫戰。目前,「香港四大富豪」中的鄭裕彤家族以及李兆基家族紛紛帶頭捐款,恒基兆業的李家和新世界集團的鄭家都捐了1000萬,也讓人們感受到了香港企業的溫暖。可是,身為「香港四大富豪」之首的李嘉誠,卻遲遲沒有動靜。

身為曾經直言「賺得都是老外的錢,捐款都在國內」的李嘉誠,這次自然也是備受關注。以往內地發生什麼大的災難時間,李嘉誠捐款都比較積極,比如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李嘉誠捐了1.3億,但這次武漢疫情,尤其是在馬雲,馬化騰,許家印等人都斥資上億,香港企業也在為武漢加油的同時,李嘉誠卻保持了沉默,可能也是有一點心灰意冷吧。

李嘉誠可說是威名赫赫,原來倍受景仰。但隨著他在中國「撈金」卻投資英國、「捂地不建」,坐等升值等一系列糗事曝光,與往年不同的是,近段時間李嘉誠名聲掃地。如今新媒體時代,李嘉誠甚至被貼上「賣國求榮」標籤。如今他已九十多歲,臨老確實為富不尊。

李嘉誠還有一大發明,那就是房屋「公攤」。這個概念一經提出,就得到了香港政府及其他房地產商和物業公司的大力擁躉,並迅速被內地學習吸納付諸實行。自此後,倒了血霉的購房者們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公攤」有何八「好處」呢?

一、有效的降低了「房價」

如此具有中國特色的公攤面積,自然是無法在別國找到先例的。歐美國家一般都是按「室內面積」來計算房價,比方說美國某個住宅樓的某套房的「室內面積」有一百平方,房價摺合成RMB是一百萬,那麼單位房價就是10000元/平方。

而國內的開發商一看按照國際通行的計算方式來換算,自己的房價簡直高的可怕,為了避免惹得天怒人怨,他們結合李富豪發明的公攤面積這一概念,創造出了「建築面積」這一概念,以此來計算房價。比方說國內某個住宅樓的某套房的「建築面積」有一百平方,房價摺合成RMB也是一百萬,那麼這個單位房價也是一萬元/平方。


然而事實上,這一百平方的「建築面積」之中,還包含不屬於任何個人的「公攤面積」,小到一二十平方,高檔一點的小區或將達到二三十平方,這麼一算,我們實際買到的「室內面積」只有區區七八十個平方,而單位房價實際達到一萬三、一萬四一個平方。

在眾多的樓市數據中,這些房價通過一系列包裝,全部大幅縮水。所以,通過「公攤」這個概念,我國在國內統計房價時,通過「建築面積」這個基數,不動聲色之間便大幅拉低了房價,於是樓市就在政府和開發商合力粉飾出的太平之中,繼續一路高漲。

二、利用公攤這個概念,可以更好的「無中生有」

關於公攤面積,還有一個很老的梗,可能大家都聽過:

每一個小區的所有房子的公攤面積加起來,一定會超過這個小區的實際公攤面積。大概這就是所謂的1+1>2了吧。

一般來說,業主對自己房子的室內面積是可以測量,也是很容易測量的,但公攤面積……(攤手)咋量?


公攤面積可不僅僅光是電梯和過道哦……

包括: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幢服務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築面積,以水平投影面積計算。而且還包括套與公共建築之間的分隔牆,以及外牆(包括山牆)以水平投影面積一半的建築面積。

甚至有的小區,連獨立使用的地下室、車棚、車庫、為多幢服務的警衛室,管理用房,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都給你計入到公攤面積中(國家法律明文規定這些不算公攤)。

作為業主,你當然可以拿著尺子仔細的量你的家,甚至也可以量一量樓梯過道,電梯……可難道你能把上面這些全都量了嗎?

假定還是之前說的那套住宅,只要能無中生有多計入一平方的面積,那麼總房價就能多收一萬元,那麼一千套就是一千平方……更何況,以我國房地產商的機智,只多計入一平方你也太瞧不起他們的聰明才智了。


三、公攤面積更有利於收取物業費等相關費用的機構和組織

物業費大家都清楚,是按照平方收的,70平方和100平方收的錢差了將近40%。有人說,如果不交公攤面積的物業費,就沒有人來打掃過道,電梯的衛生……所以必須交!

那你有沒有想過,室內面積你倒是交了物業費,但是物業是否派過人到你家來打掃衛生嗎?


室內的物業費本身就包含了這些所有的費用,所謂的「公攤面積」的收費不過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重複收費」罷了。


大家都是「建築面積」,業主雖然明知道不公平,但總體來說是模糊的,也沒辦法,但如果把「建築面積」換成「室內面積」,這種違和感立馬就呼之欲出了。所有人都知道對「公攤面積」收取物業費是荒謬的行為,但又有什麼辦法呢?


歐美的房地產商對我國那叫一個羨慕嫉妒恨,只恨腐朽的帝國主義國家法令滋彰,慣壞了一群刁民,動不動就喜歡打官司……少賺了多少錢啊……


這就是為什麼我國房地產業一定要堅持「建築面積」不動搖的原因,誰會看著錢不賺呢?換了你你也不會啊。


事實上,歐美國家的房子交房時是沒有「毛坯房」這個概念的。而我國目前在售的商品房大部分仍舊是「毛坯房」,房價也是根據毛坯房來制定的,所以在對比國內外房價時,國內還需要加上基本的裝修成本。


歐美的房地產商房子蓋好後,新房的基礎設備和裝修都已經完成狀態,一經交付即可入住,大概就是我們「精裝修」的狀態了。也就是說,如果要真正公平公正的對比國內外房價的話,統一我們實際居住的「室內面積「來算,再加上相應的裝修成本……那麼我國的單位房價,會在現有的基礎上,整體上浮20%-30%不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