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小絹講歷史:絕世聰明的呂不韋,最後為何自喝毒酒而死

司馬小絹 發佈 2020-02-05T05:36:18+00:00

"秦王十年十月,免相國呂不韋,及齊人芧焦說秦王,秦王乃迎太后於雍,歸復咸陽,而出文信侯就回河南,歲余,諸侯賓客仗著相望於道,請文信侯,秦王恐其為變,乃賜文信侯書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呂不韋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酖而死,秦王所加

司馬遷的《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了呂不韋的一生功於過。

呂不韋本是韓國人,因擅長做生意,家裡累積了千金財富,有一次他到趙國邯鄲去做生意時。遇見當時被送到趙國當人質的秦國公子秦王之孫:子楚時,呂不韋很會深謀遠慮,他認為"奇貨可居」並立刻從商業投資轉向到了政治投資,把一個平庸又非常好色的子楚,用金錢買通秦太子最寵愛的妃子華陽夫人,因華陽夫人沒有兒子,就收子楚做兒子,然後用金錢賣關係使子楚成為最有能力的秦國接班人。

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呂不韋花重金買通守城官吏帶著子楚逃回了秦國。

(公元前249年)子楚也就是莊襄王終於當上了君王,令呂不韋為丞相,封義信侯,賜十萬戶在河南作為他的食邑!

莊襄王既位三年後死去,太子贏政繼位,尊奉呂不韋為相國,並稱他為「仲父"!

因秦王還小,太后常常與呂不韋保持不正當的夫妻關係,呂不韋為了顯示權貴,用優厚的待遇廣招天下文人學士,命他們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記下,綜合在一起,修纂編輯了《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多萬言包括了自認為是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呂氏春秋》。

隨著秦王贏政的歲數越來越大,呂不韋害怕和太后的不正當關係敗露,會把災禍降臨到自己的頭上,就給太后找了一個假太監名叫嫪毐,為了事情不會敗露,並謊稱算命的說要離開咸陽,住往雍地!

秦王九年(公元前238年)有人告發嫪毐實際上不是宦官,並和太后還生了兩個兒子,於是秦王贏政殺了嫪毐和他的兩個兒子。

把司馬遷《史記、呂不韋列傳》里下面幾段摘寫下來,原文!

"秦王十年十月,免相國呂不韋,及齊人芧焦說秦王,秦王乃迎太后於雍,歸復咸陽,而出文信侯就回河南,歲余,諸侯賓客仗著相望於道,請文信侯,秦王恐其為變,乃賜文信侯書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呂不韋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酖而死,秦王所加怒呂不韋,嫪毐皆已死,乃皆復歸嫪毐舍人遷蜀者"。

秦王十九年(公元前228年),太后薨,諡為帝太后,與莊襄王合葬茝陽。

譯文!

秦始皇十年十月,免去了呂不韋丞相職務,在齊人芧焦的勸說下,秦王這才到雍地把太后重新接回到了咸陽,呂不韋被趕出咸陽,回到了河南的封地去了!

過了一年多的時間,各國諸侯賓客仗著呂不韋以前的威望,紛紛來看望他,秦王怕他發動叛亂,就寫了一封書信對呂不韋說:「你對秦國有何功勞,秦國封你在河南食十萬戶。你和秦國是什麼親戚關係,而號稱「仲父",你現在就和你的家屬一起遷往蜀地去居住"!呂不韋感覺到秦王在一步一步把自己對絕路上逼,心裡想於其以後被他殺害,還不如現在就死,於是就喝下酖酒自殺而亡!

秦王所痛恨的呂不韋,嫪毐都已經死去,就讓遷徙到蜀地的嫪毐門客們又回到了京城!

秦王十九年(公元前228年),太后去世,溢號為帝太后,與莊襄王合葬在茝陽。

《史記、呂不韋列傳》太史公司馬遷是這樣評價呂不韋的,原文!

「太史公曰:不韋及嫪毐貴,封號文信侯,人之告嫪毐,毐聞之,秦王驗左右未發,上之雍郊,毐恐禍起,乃與黨謀,矯太后璽,郊發卒以反蘄年宮,發吏攻嫪毐,毐敗亡走,追斬之好疇,遂滅其宗,而呂不韋由此絀矣,孔子之所謂「聞」者其呂子乎"。

譯文!

太史公說:呂不韋把嫪毐介紹給太后連帶嫪毐都富貴起來了,呂不韋也被封為文信侯,這個時候有人把嫪毐的事情告發了,嫪毐也知道了有人告發他,秦王問了左右的人,左右的人都不知道嫪毐不是真宦官這樣的事,所以事情還沒有敗露!秦王要到雍地去祭天,嫪毐害怕自己不是真宦官的事情敗露,大禍臨頭,並和自己的親信密謀,盜用太后的大印,調集士兵在蘄年宮造反,秦王也調來兵馬攻打嫪毐,嫪毐大敗逃走,追到好疇將其斬殺,並滅其族,而呂不韋也由此被貶斥,孔子所指的「聞"可能指的就是呂不韋這樣的人!(此句在孔子《論語、顏淵》里「夫聞者也,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意思就是言行和表里不一樣,「聞"是指:騙取名望。

本文參考太史公司馬遷《史記、呂不韋列傳》有司馬小絹整理編輯譯文,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