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忍再忍,終於決定向東北用兵,討伐三十年前的手下敗將

於左 發佈 2020-01-20T20:26:45+00:00

洪武十九年十二月,朱元璋下令,徵調北平、山東、山西、河南等地的二十多萬民夫,向松亭關、大寧、會州等地運送一百二十萬石糧食,每運送一石糧食,民夫可以得到六錠錢鈔。

洪武十九年十二月,朱元璋下令,徵調北平、山東、山西、河南等地的二十多萬民夫,向松亭關、大寧、會州等地運送一百二十萬石糧食,每運送一石糧食,民夫可以得到六錠錢鈔。

松亭關在北平以北,大寧在今天內蒙古的寧城縣一帶,會州也就是承德附近的平泉。

同時朱元璋又下令,凡是在征戰之中陣亡的將士,如果家中有年幼的子女,或者堂上有父母雙親,都要照數發放他生前應得的軍餉,以供養他的家人。

種種跡象表明,朱元璋又要在北方發動一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果然,二十年春正月,朱元璋任命馮勝為征虜大將軍,傅友德、藍玉分別為左右副將軍,趙庸、王弼、胡海、郭英等人為參將,率領二十萬大軍北伐。此外,朱元璋又命令幾位第二代國公隨軍出征,比如常遇春的兒子常茂、李文忠的兒子李景隆、鄧愈的兒子鄧鎮等人隨軍出征,鍛鍊一下這些貴公子,讓他們在實戰中長一長見識。

這一次,明軍打擊的對象是納哈出。

納哈出是元初太師木華黎的後代,屬於元朝的世家子弟,元末時為萬戶。朱元璋渡江之後將他擒獲,但在至正十五年的冬天將他釋放。當時徐達等人擔心納哈出將來可能成為強勁的對手,不如殺掉他。朱元璋沒有同意,給了納哈出一筆錢,放他北歸。

以後納哈出到了遼東,據守遼陽,原本與明軍並不搭邊。但是,隨著明軍的北征,明朝的疆域不斷擴大,慢慢就和納哈出有了衝突的機會。

洪武四年二月,殘元的遼陽行省平章劉益向明朝投降,獻上遼東地圖和印信,朱元璋設立遼東衛,任命劉益為指揮。但劉益很快就被人殺死,朱元璋把遼寧衛升格,變成定遼都衛指揮使司,任命馬雲、葉旺為都指揮使。

洪武五年的年底,納哈出率兵來犯,搶奪、燒毀十萬多石軍糧,明軍損失五千多人。洪武八年年底,納哈出再一次率軍進犯蓋州、金州等地,明軍堅壁清野,據城嚴守,納哈出毫無收穫,退兵時又遭到明軍的伏擊,大敗而逃。

在此前後,朱元璋多次給納哈出寫信,希望他不要忘記當年自己對他的恩典,認清形勢,早日歸順。納哈出雖然沒有響應朱元璋的召喚,但也沒有非常積極地進犯明軍,所以朱元璋也一直沒有對他用兵,只把精力集中在北面和西南。

西南和北方形勢大體安定之後,納哈出就顯得有些刺眼了。有大臣認為,納哈出倚仗自己身世高貴,實力強大,不聽從元嗣君的號令,他的部下之間也矛盾重重,總體來說,納哈出「勢孤援絕」,如果明軍出兵討伐,可以輕易取勝。


現在,朱元璋終於決定向遼東用兵。不過,這次北征和以往有一個明顯的不同,就是伴隨著軍事行動,還有一系列的築城、拓邊的行動。

三月,馮勝率軍北上,越過松亭關,分別在大寧、寬河、會州、富峪等地築城。此時,納哈出的據點在金山,也就是現在吉林的雙遼一帶。

朱元璋還是他一貫的作風,就是遙控指揮前方的作戰,他聽說慶州一帶駐有元軍,就要求馮勝向慶州快速進軍,慶州也就是今天內蒙的巴林右旗。副將軍藍玉親自率領一支輕騎兵,冒著大雪快速奔向慶州,殺死駐守的元將,大勝而還。

納哈出得到明軍出動的消息,放棄金山,率眾奔向新泰州,距離遼陽兩千里路。五月,朱元璋認為納哈出可能離開金山不遠,命令馮勝留下五萬明軍駐守大寧,率領主力奔往金山,逼迫納哈出早日來降。


馮勝揮師向東,全力殺向金山。朱元璋寫信警告他說,從五月到八月,天象顯示水火相犯,明軍一定要加強戒備,小心防範。和過去一樣,朱元璋的許多決策的依據竟然是天象。

馮勝率軍渡過遼河,在金山以西紮營。六月,明軍折損一員大將、臨江侯陳鏞,他是老將陳德的兒子,這一次跟隨馮勝出征,結果他率領的部隊在金山附近迷路,與馮勝失去聯絡,最後戰敗而死。

馮勝率領主力繼續向東北方向挺進,納哈出和他的許多部將都傾向於投降。

於左 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