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黑色的野生貓科動物如此少見?

鹿角網 發佈 2020-02-05T04:48:56+00:00

而當你的面前突然出現一隻黑貓時,你要麼會不自覺地多看它幾眼,假如是跟朋友一起,可能還會談起關於黑貓的奇聞。


你可以觀察一下你的生活環境,似乎很少能見到黑色的貓。而當你的面前突然出現一隻黑貓時,你要麼會不自覺地多看它幾眼,假如是跟朋友一起,可能還會談起關於黑貓的奇聞。一些鄉村怪談里,也常常少不了一隻神秘的黑貓。

中國人對於黑貓有著許多仿佛與生俱來的誤解,這一點連黑貓警長也沒能挽救。可能是因為,黑貓警長並不是一隻真正意義上的黑貓吧。

黑色的貓科動物,其身上的皮毛使它們很容易混入陰影,在黑暗中幾乎不露痕跡。像豹子、美洲虎和豹貓等貓科動物的黑色變種被專家稱為「黑化」。

多年來,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系列假設,來解釋為什麼有些野生貓科動物的皮毛顏色更深。黑貓不僅能在夜晚隱藏得更好,它們的身體也能夠在陽光下更快地變暖,甚至能抵禦某些寄生蟲。

但是,《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一隻全黑貓的「煩惱」來源於,黑色的外衣會使那些對貓的交流而言至關重要的標記變得模糊。

一些黑貓可能不會像沒有月亮的夜晚那麼黑,通常它們的斑點仍然可見。但是,黑豹、美洲虎和其他野生貓科動物的耳朵和尾巴上沒有其他同類經常用來相互傳遞信號的白色斑紋。這種無法與其他貓科動物交流的「遺憾」給黑貓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動物學家們研究了40種貓科動物,其中15種有黑毛變種。他們還觀察了這些貓主要是在白天活躍、晚上活躍還是兩者兼有,以及它們是否有明顯的白色標記,能否向同一物種的成員發出信號。

令人驚訝的是,黑貓比其他貓更不喜歡夜晚的掩護。也就是說,黑化個體和斑點個體的晝夜活動沒有區別。黑色的外衣幾乎在任何時候都是一種偽裝,但問題就在這裡:當一隻黑貓遇到一隻斑點貓時,它們可能很難相互溝通、理解。

貓用可以各種各樣的線索互相交流,從刺鼻的氣味到各種各樣的啾啾聲和低吼聲。但是,視覺傳達畢竟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斑點貓耳朵和尾巴上的白色斑紋可以傳遞各種各樣的信息,包括從友好的意圖到「後退」!

鹿角網可以舉個簡單的例子。貓媽媽可以抬起頭,伸長耳朵,亮出白色的記號,向她幼崽發出「可能有危險」或者「獵物在附近,保持安靜」的信號。就好像你踩下汽車的剎車來提醒你身後的人前方有情況。

但是想像一下,如果是一隻黑色母貓和有斑點的小貓呢?她能讀懂小貓發出的信號,但小貓可能看不見或不理解媽媽發出的信號。因此,當需要安靜時,他們可能會大聲喧譁,令自己陷入危險。

成年貓也可能是這樣。黑貓可以理解斑點貓的意圖,但在昏暗的光線下,斑點貓可能很難與黑色的貓交流。這種無法有效溝通的能力可能是大多數黑色野貓相對稀少的原因。它們根本無法和有斑點的鄰居說話,因此,也很難求偶和養育後代。

只是,這項新研究提出的假設中有一個例外,它是偽裝和交流之間權衡的最佳證據。在所有物種中,美洲虎是黑色個體比例最高的一種。大約80%的美洲虎是黑色的。但研究人員指出,這些美洲虎在白天大多很活躍。在光線充足的環境裡互動,似乎比其他在黑暗的時候更活躍的黑貓更容易克服溝通障礙。

當然,一個有利的或限制性的特徵並不是所有影響貓毛顏色的因素。偽裝和交流有時會相互競爭,就算耳朵後面出現白色標記對於貓的無聲視覺傳達來說非常重要,那麼如果某種突變沒有產生白色斑紋,貓科動物又會是什麼樣子呢?豹子身上的斑點不僅代表著某些寓意,也是一個普遍存在的進化之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