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石鑑定工具之鑷子和放大鏡

彩寶胖哥 發佈 2020-02-02T19:23:06+00:00

放大鏡的放大倍數與明視距離和放大鏡的焦距有關,即:放大倍數=清晰影像的最小距離/放大鏡的焦距放大鏡的放大倍數經常用「X」來表示,如10 倍。雙凸透鏡 由單個的雙凸透鏡構成,價格便宜,放大倍數常小於 3 倍。2)雙組合鏡 由兩個平凸透鏡組成。3)三組合鏡 由一對無鉛玻璃做成的凸透鏡

一、寶石鑷子


寶石鑷子是一種具尖頭的夾持寶石的工具,內側常有凹槽或「#」紋以夾緊和固定寶石.寶石鑷子可根據尖端的大小不同分為大、中、小號,中號和大號可適用於大顆粒寶石,小號則適用於顆粒小的寶石。鑷子還可分為帶鎖和不帶鎖兩種。對於特殊種類的寶石,如珍珠,配有專門的珍珠鑷子。使用鑷子時應用拇指和食指控制鑷子的開合,用力須適當,過松夾不住,過緊會使寶石「蹦」出。在顯微鏡下操作時,可將手或鑷子置於顯微鏡的工作檯(載物台)上,使寶石穩定及減輕手部疲勞。

彈簧寶石夾是另外一種類型的寶石鑷子,可配備在多種寶石檢測設備上,如寶石顯微鏡、台式分光鏡等,使用起來方便簡單。


二、放大 鏡


對於寶石鑑定來說,利用光學放大是至關重要的。在很多情況下,仔細觀察寶石的外部和內部特徵可提供大量的有意義的信息。放大鏡是最常用、最簡便的寶石鑑定工具,它的正確使用也是寶石工作者的基本技能。能長時間清晰觀看而不易感到疲勞的最短觀察距離稱為明視距離。正常眼睛的明視距離約為 25cm。放大鏡的放大倍數與明視距離和放大鏡的焦距有關,即:放大倍數=清晰影像的最小距離(明視距離)/放大鏡的焦距放大鏡的放大倍數經常用「X」來表示,如 10 倍(10X)。

(一) 放大鏡的結構


常見的放大鏡有:

1)雙凸透鏡 由單個的雙凸透鏡構成,價格便宜,放大倍數常小於 3 倍(即 3X)。

2)雙組合鏡 由兩個平凸透鏡組成。

3)三組合鏡 由一對無鉛玻璃做成的凸透鏡和兩個由鉛玻璃製成的凹凸透鏡粘合而成。

其中三組合鏡最為常用,不僅視域較寬,而且消除了圖像畸變(球面像差)和彩色邊緣現象(色像差)。常用的為 10X 放大鏡。25X、30X、50X 的放大鏡因其放大倍數大,觀察視野小,焦距短而難於操作。放大倍數越大的凸透鏡,其視域邊緣像差也就越明顯。大於 3 倍的單透鏡有明顯像差。判斷寶石用三組合鏡的質量,最好是觀察方格紙。判別標準如下:

1)視域中所有線條應平直,若線條彎曲或在視域邊緣處線條寬窄不一,則質量不好。

2)視域中線條應清晰、「乾淨」,若帶有色邊則質量不好。

3)視域中所有線條應於同時保持准焦狀態。

(二) 應用

放大鏡主要用於觀察寶石表面特徵及內部特徵,且觀察者的知識、經驗越豐富,通過放大鏡所獲得的信息量越大。


1.外部特徵

包括寶石基本性質及加工質量的觀察與判別。寶石基本性質觀察 通過放大鏡可以確定寶石的光澤、刻面稜線的尖銳程度、表面平滑程度、原始晶面、解理、斷口和拼合特徵等。如寶石的冠部、亭部光澤不同,表明其可能為拼合寶石:刻面稜線尖銳,表面平滑者表明其硬度很大;表面具多組平直紋理,具階梯狀斷面者表明其解理很發育;而具貝殼狀斷口者表明其可能為單晶寶石;具土狀斷口者,表明其可能為多晶質集合體寶石。寶石加工質量觀察 即寶石的切磨質量和拋光質量的觀察。包括寶石的各部分比率及修飾度等。

2.內部特徵

包括色帶、生長紋、後刻面稜線重影和包體等。如色帶呈弧形,則可能是合成品;有後刻面稜線重影,必為雙折射率較大的寶石。寶石的包體特徵及其組合可以表征其成因(天然或合成),甚至提供產地息。

3.綜合評價

主要用於鑽石的簡易鑑定和凈度分級、切工分級等。

(三) 放大鏡的使用方法

放大鏡的熟練使用是建立在大量實踐練習基礎上的。鑑定寶石時,應一隻手將放大鏡儘可能地靠近眼睛,另一隻手用鑷子夾住寶石置於離放大鏡約 2.5cm 處的光下。調整寶石與光源的角度,在反射光下可觀察寶石的外部特徵;光線由側面或背面入射,有利於觀察寶石的內部特徵。使用放大鏡時,要求雙眼同時睜開,以避免眼睛疲勞。

(四)放大鏡的保養

放大鏡的透鏡玻璃硬度不高,灰塵、寶石鑷子及大多數寶石都可以劃傷玻璃透鏡。因此,我們在使用放大鏡時,應避免透鏡體與寶石或鑷子接觸,當透鏡體表面有灰塵時,應用鏡頭紙輕輕擦拭。另外要隨時檢查固定透鏡體的螺母,以防透鏡鬆動互相摩擦。使用結束後,應將透鏡體旋轉至金屬框架內,放人包裝皮套中,防止損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