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犯人受刑真實照片:圖五專罰不守婦道女子,圖八讓人生不如死

古今史話 發佈 2020-02-03T05:32:20+00:00

19世紀中後期,照相機傳入中國,此後,一張張的反映清朝末年社會風氣的照片相繼出現。如圖是清朝末期處罰犯人的笞刑圖,也就是打犯人的屁股和背部。


19世紀中後期,照相機傳入中國,此後,一張張的反映清朝末年社會風氣的照片相繼出現。而通過這些照片,我們可以對清朝末期的社會生活有更好的了解。如圖是清朝末期處罰犯人的笞刑圖,也就是打犯人的屁股和背部。每一時期,主要打的部位也不一樣,隋唐時期,打腿和屁股,而在元明清時期,則只打屁股。笞刑也是我們最常見的刑罰方式之一。


圖為清朝末年的斬刑圖。在清朝末年,有些外國人為了能夠保證處死一些抗爭外國人的百姓,常常在其一旁監督。這種現象在義和團運動失敗之後經常發生。

如圖木枷鎖圖。常常用於流放的罪犯身上,在犯人吃飯時候,為了防止他們逃跑,常用此法。但這種木枷鎖,戴的時間長了,腳踝也會受到傷害,挫傷。

電視劇上我們看到的大都是被抓到的犯人直立的被綁起來,但是,其實很多的犯人被捉到的時候,為了防止他們逃跑,不光會在他們腳上套腳鏈,還會在將其綁在支架前,圖中的跪著犯人無法動彈,直至死亡。


圖中是處罰女子的墪鎖刑圖。此刑主要是針對女性不守婦道而執行的一種刑具,身體被迫蜷縮在木箱中,只露出一條胳膊和頭部,每天不給吃的,忍受著飢餓和身體的折磨。這種刑罰最初興盛於草原,便於攜帶。其後,跟隨著滿人傳入中原。如圖受刑的女子圖。

圖中的犯人脖子上掛一個鐵鏈,犯人可以自由活動,但因為鐵鏈重達五十多斤,因此,他們活動起來很是費勁,而且長時間戴,會造成脖子上的皮膚潰爛,而且他們是根本無法逃離監獄的。這種刑罰多發生在外蒙古地區。

如圖是「站籠」。將犯人的脖子卡在木板上,讓人不能動彈。脖子如果過於頻繁運動,會造成損傷。而在其下面,則是墊有一些木板,如果獄卒想讓犯人早點死,直接將木板抽取即可,很快便會死去。如果是讓犯人生不如死,那麼犯人腳尖長期著地,脖子也無法運動,會造成人呼吸困難,也是重刑之一。如圖清朝末期犯人在受站籠的刑罰。


相比較於站籠,坐籠則是坐在籠子裡。但腳上,胳膊,脖子都被鐵鏈鎖住,清朝末期獄卒常常用這種方式來審問懲處罪犯,不給罪犯水喝,讓犯人忍受口渴的痛苦。犯人昏厥後,再將犯人潑醒,長期蜷縮在低矮的囚籠之中,身體甚至會變形,無知覺。如圖犯人正在受坐籠圖。

在清朝末期之前,問斬罪犯還會有官員擔任監斬官,但到了清朝末年,犯人常常在大街上就直接就地處決了。圖中站在犯人旁邊的平民則顯得呆滯,毫無反應。如圖街頭問斬圖。

看到此圖,是否讓你想起了魯迅先生小說中的孔乙己,沒錯,這種刑罰,在封建社會隨處可見,開始於漢朝,多為富裕的地主鞭刑偷糧或偷錢的貧困老百姓。而在古代監獄中,這種刑罰也是很常見,是審問犯人的常用刑罰。如圖犯人被吊在半空中正要接受鞭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