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漿壺、代工壺、做舊壺……細數那些年你踩過的紫砂的「坑」

小茗文化 發佈 2020-02-05T06:02:50+00:00

灌漿壺純正的紫砂泥是不能用來做灌漿壺的,所以在做灌漿壺的時候會在泥料中加入較多的玻璃水,把泥料放在球筒裡面打48個小時,就變成很細的泥漿,然後再把漿灌到開好的模具裡面,等1-2分鐘拿出來,放置晾乾,就可以加工成壺了,一個人一天可以灌300-500個。

在紫砂領域,實在是有太多的「坑」,讓我們防不勝防!花了高價卻買了劣質品,這種事相信很多朋友都曾經歷過,現在我們就來細數一下那些年大家踩過的紫砂壺的「坑」吧。


灌漿壺

純正的紫砂泥是不能用來做灌漿壺的,所以在做灌漿壺的時候會在泥料中加入較多的玻璃水,把泥料放在球筒裡面打48個小時,就變成很細的泥漿,然後再把漿灌到開好的模具裡面,等1-2分鐘拿出來,放置晾乾,就可以加工成壺了,一個人一天可以灌300-500個。

製作過程中加入的玻璃水,是不能因為高溫而揮發,而是會直接滲透到紫砂壺中,而玻璃水的成分對人體的傷害大家可以具體去了解一下。

避坑法:

記住不要被幾塊幾十塊的低價所迷惑。不要亂買低價、造型怪異的壺。線條越多,工藝可能就更複雜,所以器型複雜、價格又便宜的紫砂壺你儘量別碰。

除此也可以直接看泥料質感,灌漿壺用的泥料目數非常細,無顆粒成分。如果表面上看起來非常細膩,沒有什麼砂質感,手指滑過表面感覺有點膩、有類似滑塑料面的感覺的,注漿的嫌疑很大。


代工壺

代工是紫砂壺造假的常見現象。一般套路是一人刻多套印章,找人「代工」製作紫砂壺,然後刻上自己的印章賺取其中的差價。消費者拿到壺時,有章有證書,很容易認為就是真的。

避坑法:

代工很多時候是抓住消費者不懂紫砂壺、容易被章、證書等表面迷惑的虛榮心理。消費者在買壺是還是應該回到對實用紫砂壺的定位上,多學學紫砂壺的專業知識,學會看是否真正的紫砂泥料、看造型、看做工。


做舊壺

這些奸商都是抓住消費者被老壺收藏價值高影響的觀念,使勁兒造。市場上很多假老壺,蓋上大師的成名章後再用強酸腐蝕做舊。當做舊後搖身一變為古董紫砂壺時,它的價格就直線飆升至幾十萬。

還有的直接在紫砂壺表面塗勻白水泥,再用水泡去,爾後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老」壺的感覺。

避坑法:

強酸腐蝕過的老壺,光澤和氣味都不同於正常紫砂泥料的味,會發出刺鼻的味道。

而塗過白水泥的造假老壺,光澤也是不同於正常的紫砂壺,仔細看還是可以看出來。


假大師壺

職稱造假現象在各個行業都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在紫砂壺行業內也是如此。

避坑法:

辨識「假大師」的真實面孔,有個簡單有效的方法,上「宜興工藝美術(紫砂)專業技術職稱查詢系統」。政府官方系統,是真大師還是妖魔鬼怪,一查便知。

手拉坯壺

做灌漿壺需要石膏模具,而做手拉坯壺需要的是電動轉盤。在電動轉盤上固定一款軟泥塊,你可以隨心所欲在上面捏出你自己想要的造型,然後再用專業的工具修。

真正紫砂泥是不能用手拉坯技術成型的,它需要加相當量的高嶺土或者化工泥。

避坑法:

同樣避開百元以下低價紫砂壺,也要避開大紅、大綠或是顏色過於鮮艷的壺,基本上不是純正紫砂泥製成,而是由普通的陶土和化工調色劑製成;若是新壺過於太亮,比養過的壺還亮,多是加過其他添加劑或是刷粉漿燒成。

用開水淋,有些會有刺鼻的味道或是特殊的香味,而真正的紫砂壺只有些許土味。


鞋油壺

在劣質陶壺表面刷上鞋油或其他顏料,給人泥料潤養很好的感覺,原本可能就值20塊錢的紫砂壺賣幾百塊上千的價格。

避坑法:

刷了鞋油的壺,可以嘗試用抹布用力擦拭,如果有斑駁的顏色,那就是數了鞋油的!

除了以上這幾種,大家還曾在買紫砂壺這件事上踩過什麼坑呢?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