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定為贗品的文物,鎖入庫房20年,其實是驚艷世界的國寶

文玩小孫 發佈 2020-02-05T06:20:42+00:00

它本來是被專家判了「死刑」,作為贗品鎖在暗無天日的庫房之中,卻因為一次機緣巧合的考古發現,終於證實了自己的身份,也成為了國寶重器,甚至能與著名的四羊方尊齊名相當。

今天要說的這件文物經歷,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已。它本來是被專家判了「死刑」,作為贗品鎖在暗無天日的庫房之中,卻因為一次機緣巧合的考古發現,終於證實了自己的身份,也成為了國寶重器,甚至能與著名的四羊方尊齊名相當。這是文物的幸運,也體現了我國文博工作的不斷進步。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百廢俱興的新中國向民間徵集文物,豐富各地的館藏。故宮博物院就得到了這樣一件青銅器,它是一隻青銅尊,是粗獷和精美的結合體。說它粗獷,是因為器形大口廣肩,口沿外翻,如同厚厚的嘴唇,增添了歷史的滄桑和凝重感。

說它精美,是因為它的做工太過細緻,令人難以置信。在肩部,等距離地鑄造著三組高浮雕的卷角羊頭。這是分體鑄造的,先在器身上預留孔道,然後將另外鑄造的羊頭安放上去。羊頭精巧別致,纖毫畢現,紋絡清晰,以回紋和目形紋飾交替,令人震撼。因此,這件作品在當時被命名為三羊鼎。

更為重要的是,三羊鼎上的紋飾相當繁多。比如腹部就是以回紋為底,錯落交雜著三組獸面紋。又比如在圈足的上部,是兩道精美絕倫的凸弦紋,下部安排回紋與六組獸面紋間隔。整體看起來,這件三足鼎密密麻麻全部是精美紋飾,古代美學讓人震撼。

可是,就是因為這麼多紋飾,卻讓專家感到困惑。因為當時的文物中,沒有哪一件,像三羊尊如此繁雜。而且,這是一件徵集而來的文物,也就是說它的傳承依據的。專家查閱了古代大量的青銅器鑑賞書籍,都沒有對這件器物的介紹,甚至連相似的文物都沒有。

所以,在當時這件文物被定為不到代的後作器,說白了就是贗品。只是因為作為資料,被鎖進庫房之中,長期受到冷落。然而,它獨特而精美的形象,在許多文物工作者的腦海之中,始終揮灑不去。

也就在20年之後,它就為自己贏得了正名。在北京平谷劉家河商代遺址中,出土了幾乎一模一樣的三羊尊。只不過那件文物,明顯要比故宮庫房中的三羊尊小得多。但是,從形制和紋飾來看,足以證明三羊尊確實是商代文物,並非後作,更非臆造品。

這樣一來,三羊尊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春天。它被請出了暗無天日的庫房,放置在顯眼醒目的位置,訴說著自己的傳奇經歷。這樣一件本該默默無聞的文物,因為考古發現的不斷進步,突然大放異彩,成為了國之重寶。四羊方尊的華美,與之不相上下,但四羊方尊的重量只有它的三分之二。

有許多朋友,會抱怨專家的無能,以至於讓這樣的國寶長期被忽略。其實,考古鑑別工作,看起來是個人的眼力,實際上是一門科學。任何文物的判定,都是基於現有知識的基礎上的。當時的資料匱乏,對於從未發現的文物,判斷失誤,實在是情理之中,並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不過,三羊尊的經歷,也給我們很多啟示。在我國遍布全國的博物館中,還有大量的文物被低估甚至被誤解,這就需要文物工作者了解、挖掘,弄懂它們的來龍去脈,更是讓其它諸如三羊尊這樣的文物早日得到正名,也不留下遺珠之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