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農業對社會的貢獻有多大

三農開拓者 發佈 2020-02-13T14:09:00+00:00

農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主要體現在產品貢獻、要素貢獻、市場貢獻和外匯貢獻等方面。從理論上說,國內食品生產不足可以通過進口來加以解決,但實際上大量進口食品將會受到政治、社會和經濟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使得食品的供給完全依賴國際市場具有較大的風險或者要具備更為良好的政治與經濟條件。

農業發展對社會所做的貢獻!!!


農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主要體現在產品貢獻、要素貢獻、市場貢獻和外匯貢獻等方面。


產品貢獻

食品是人們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非農產業部門的食品消費主要來源於農業部門。只有農業生產者生產的食品超過維持自身生存需要而有剩餘的時候,國民經濟中的其他部門才能得以發展。


從理論上說,國內食品生產不足可以通過進口來加以解決,但實際上大量進口食品將會受到政治、社會和經濟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使得食品的供給完全依賴國際市場具有較大的風險或者要具備更為良好的政治與經濟條件。


要素貢獻

農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要素貢獻,是指農業部門的生產要素轉移到非農產業部門,從而推動非農產業部門的發展。農業部門所提供的生產要素有土地、勞動力和資本。



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以後,農產品出現了剩餘,使得農業勞動力能夠向非農產業轉移,從而為非農產業的發展提供最基本的土地生產要素。


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得農業勞動力相對充足,甚至出現了剩餘,這就為其他非農產業部門的發展創造了最基本的生產條件,農業成為其他非農產業部門勞動力資源的重要來源。


在經濟發展的初始階段,農業是最主要的物質生產部門,社會資本的積累主要靠農業,工業等其他新生產業部門起點低、基礎薄弱,還無資本積累能力,此時農業不僅要為自身的發展積累資金,而且還要為工業等其他新生產業部門積累資金,農業為國家工業化和新生產業的資本原始積累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市場貢獻

農業對國民經濟的市場貢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農業要為市場提供各種農產品,以滿足社會對農產品的日益增長的需要,農產品市場供給充足,流通量增加,不僅有利於社會消費成本的降低,而且還可以促進市場體系的完善。


另一方面,農業還是工業品的購買者,如農業生產中所需要的化肥、農藥、農膜、機械、電力、能源等由工業生產的農業投入品,都要通過市場來購買,農村是工業品的基本市場。隨著農業現代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對農用工業品和工業生產的生活數據的需求將日益增加,這就為工業提供了日益廣闊的市場。



外匯貢獻

農業的外匯貢獻是指通過出口農產品,為國家賺取外匯。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的初期,農業的外匯貢獻十分重要。此時由於工業基礎薄弱,科學技術落後,工業品不具有國際競爭力,難以出口創匯,而國家工業化的推進,需要從已開發國家進口先進的技術、機械設備和原材料。因此,具有比較優勢的農業部門通過大量出口農產品的創匯,為國民經濟直接作出外匯貢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