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理解中國速度

有馬體育 發佈 2020-02-04T16:27:06+00:00

今天故事的主題是「中國速度」1疫情處在防控關鍵期,國內體育基本停擺了。作為一個體育大國,長期以來,奧運之於中國、之於中國人,似乎占據著特別的心理地位。

今天故事的主題是

「中國速度」

1

疫情處在防控關鍵期,國內體育基本停擺了。

但2020又實在是一個重要的體育年份,隨著日程表而來的重頭戲是6月的東京奧運。據日本最新消息,奧運籌備目前不受疫情影響,一切仍在按部就班,而國內也是在緊張備戰。作為一個體育大國,長期以來,奧運之於中國、之於中國人,似乎占據著特別的心理地位。

其中最重要的事件,大概屬於2008北京奧運。中國領跑獎牌榜之外,還讓世界領略了「中國速度」,硬體建設的速度,不受震後影響的效率。這種效率一度為各路觀察家所熱捧,其中包括紐時專欄作家、《世界是平的》一書的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那時候我在一家報社編譯國際新聞,對他近乎口水滴答的表述印象深刻,比如「領導工程師般效率」這種概念。

2

10年來這種「口水滴答」的印象一直在繼續,中國速度一直是一張王牌和名片。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期,中國速度再次展現,火神山醫院落成,澎湃新聞在報導中如是描述,「8千萬人網上雲監工,10天建好一座醫院,用中外目瞪口呆的速度」。

在英國、美國的朋友分別講述了外媒對這種效率的觀感:一致好評,非常牛逼。確實非常牛逼,設計、工程、5G、運輸各方面通力協作,效率驚人。火神山醫院的落成對於疫情的防控來說可以說是太及時了。


如此效率有賴於全情投入的人工。新聞報導中參與建設的工人們隨便在土堆、管道邊和衣而臥的照片令人感動。建設者們是令人尊敬的,效率是令人肯定的,這是疫情防控期間的一個好消息。

好消息並不妨礙冷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存在這樣一種弔詭:一方面是火神山奇蹟般的效率,一方面在物資、疏導、管理等許多方面又不盡人意。效率的優勢並不平均,或者說我們的優勢並沒有發揮出來。這是個問題,這個問題值得討論。


3

對於外媒「幸虧發生在中國」這種表揚中國效率的觀點,在肯定我們的動員能力之外,也有評論人士指出這主要得益於中國人工成本的優勢,畢竟在國外人工成本實在太高,要達成這種目標付出的成本和代價實在太大。

長期以來這種奇蹟般的「速度」一直被當作一種「模式優勢」和「效率正當」。但或許大家沒有意識到,這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組織邏輯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有限資源和治理能力與治理規模之間的矛盾。

「集中力量辦大事」,意思也就是有限的力量只能集中在有限的事情上。小湯山的經驗可以在火神山複製,但火神山的經驗不能在解決物資等其他領域複製。這種動員力量固然巨大,效率固然高,但成本太高。治理規模巨大限制了這種效率在多個領域複製的可能。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會出現高效的火神山與低效的物資分配這種對比和弔詭。

4

小湯山經驗是03年的經驗,這個經驗是寶貴的。我們已然成功吸取,這是值得慶幸的,多年以來速度奇蹟,也一直是問題解決的一把撒手鐧。但我們的撒手鐧不能只有一個。

應該認識到此次疫情與03年相比又有不同,比如未確診人員的數量級。所以,有一線的醫療專家、包括武漢本土的作家方方等建議,利用好閒置、空置的資源,比如學校、酒店對人群進行分診和集中,畢竟火神山功能是救治,床位也是有限的,當務之急在於防控。可以看到,專業人士形成的專業判斷已經在重新審視「速度奇蹟」,說明人們對「效率」的認識在發生變化。這是好事。

我們需要重新理解「中國速度」。

如果以李敖GOD LEE所說的奧林匹斯諸神已經搬到中國的2008作為一個時間節點,這些年來中國已經積累了非常大的社會活力、社會資源。這種活力和資源不僅是財力的,還是專業的、科學的、信息的,如九州通助力紅會,韓紅的公益一呼百應。

這些經驗都很好,我願意將他們稱之為「武漢經驗」。它們理應成為「中國速度」的另一台加速器。

「有馬體育」原創,內容轉載須經授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