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前所未有之大變局:WPS上市、麒麟歸一、PK體系標準出爐.....

丁道師 發佈 2019-12-31T10:35:20+00:00

1  這兩天,網際網路資深人士衛夕的一篇文章《2019,中國網際網路讓人失望的一年》引發了不小的關注。這篇文章用悲觀的語調回望2019年,指出「2019年是新技術依然屬於鏡花水月的一年」,並且通過各種論證,證明了「2019是失望之年」。

  1

  這兩天,網際網路資深人士衛夕的一篇文章《2019,中國網際網路讓人失望的一年》引發了不小的關注。這篇文章用悲觀的語調回望2019年,指出「2019年是新技術依然屬於鏡花水月的一年」,並且通過各種論證,證明了「2019是失望之年」。

  對於這篇引發不小共鳴的文章,我在朋友圈做了反駁,我的觀點和看法與衛夕相反。熟悉我的人都知道,這幾年我一直在四處走訪,了解網際網路在各地區的發展狀況,就我的觀察來看,2019年恰恰是中國網際網路取得輝煌成就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年。

  我在山西臨縣走訪時,發現當地正在實踐一條「直播+電商帶貨」的脫貧致富之路。該縣有超過7萬人玩快手,全縣電商從業人員達15000多人,紅棗等農特產品去年在電商平台交易額突破4億元。

  我在廣東東莞走訪時,目睹了全亞洲甚至全世界最大的智慧物流園區拔地而起,東莞亞洲一號單日訂單處理能力達到160萬單,立體庫存儲、自動輸送搬運&揀選&包裝&分揀、機器人、智能管理系統讓人看的眼花繚亂。



  我在北京亦莊走訪時,多條道路上奔跑的無人駕駛汽車讓我驚嘆「無人駕駛從概念到實踐落地太快了」 ,百度公司的無人汽車在亦莊累計自動駕駛路測里程達到10萬公里以上。而相比之下,在美國矽谷,無人駕駛依然處於測試階段,並沒有大規模行駛在社會道路上。

  2

  從2019年11月中下旬開始到2020年新年前後,我又開始了奔波走訪。

  心潮澎湃,激動不已!就在這走訪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我先後參加了三場重要的活動,見證了來到爆發臨界點的中國科技產業,正在迎接前所未有之大變局。

  先是11月18日,創業31年的民族軟體企業代表金山WPS正式上市,市值突破600億。WPS的上市,標誌著WPS在移動網際網路和AI領域所展開的諸多探索被各方認可,由中國人開創的移動辦公新模式成為了全球辦公市場的標杆。

  隨後12月6日,業界期待已久的中標麒麟&銀河麒麟作業系統合併正式啟動。麒麟歸一,標誌著中國作業系統產業迎來「真統一」生態時代,二者形成合力後可以更高效的進行產品研發、市場開拓,驅動產業變革,加速推進中國國產作業系統的應用進程。

  臨近元旦的11月29日,中國電子攜手一眾生態合作夥伴,在海南生態軟體園發布了《PK體系標準(2019年版)》及《PKS安全體系》,PK體系標準的出爐,標誌著中國終於有了計算機軟硬體基礎體系標準,為產業生態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3

  作為一名關注中國信息產業發展十幾年的科技自媒體人,在這三場活動開始前後,我分別採訪三家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做了比較深入的溝通,有一些不一樣的感觸。

  在我看來,WPS上市、麒麟歸一、PK體系標準出爐這三件大事前後腳發生,看似都是孤立的新聞,但我們由點到面再到體把三件事情串起來看,就不難發現中國科技產業正在發生的變化。

  這個變化就是:我們這兩年所倡導的科技創新的很多理念正在逐一成為現實,比如基礎研發的強化,比如卡脖子技術的攻克,比如自主可控的體系構建,進而打造「中國企業搭台,各方唱戲」的生態系統。

  尤其是「PK體系」(P指的是飛騰晶片,K指的是麒麟系統)標準的出爐,更是代表科技產業輸出了中國智慧,意味著我們秉承開放的體系,構建了一個立足中國(中國架構)、著眼全球的開放生態。不管對於產業發展還是消費者應用來說,都有了一種全新選擇的可能。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PK體系標準它不是產品標準,而是體系標準(包含參考框架、參考板、作業系統、外設接口、工程服務、安全等方面4大類8小類15項標準)。眾所周知,早在2017年底的烏鎮峰會上,中國電子正式發布了「PK體系」,由體系到體系標準出爐僅僅用時兩年,足以印證了我們經常說的「換道超車」的理念,意味著邁出了我國信息產業領域從核心技術到產業發展的關鍵一步。

  4

  俗話說台上時間越短,台下準備時間越久。剛剛刷屏網際網路的「胖五」,背後是13年的研發攻關和一代人的艱苦付出。同樣,剛剛發布的《PK體系標準(2019年版)》,發布環節只用時幾分鐘,背後卻是8年多的技術儲備和生態構建,同時走過了一條條彎路、趟過了一趟趟水坑,才有了今天看起來「水到渠成」的成果。

  2011年,中國電子把網絡信息安全作為主要業務,開啟了超前布局、換道超車,並且採用兼容移動平台的技術路線。這個過程中經歷了無數次的試錯和疊代,確定了晶片和作業系統一體化的研發理念,研發了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飛騰「Phytium處理器」和麒麟「Kylin作業系統」,才有了今天我們熟悉的PK體系。

  2019年12月29日下午,陳錫明在接受筆者採訪時,分享了PK體系研發背後的方方面面。陳錫明表示,「發展早期關於計算機體系的架構我沒有選擇權,都是使用別人已經有的架構。等到我們要做的時候,我們沒有走『先定架構,再出產品』的路線,而是產品發展和架構完善相伴相生,發展過程中每一個技術發展反過來倒逼了架構的完善。這個過程中,我們用辯證唯物的體系思維來考慮架構。」

  的確,飛騰「Phytium處理器」和麒麟「Kylin作業系統」實際上均已研發多年,這兩年才有了合一的「PK體系」對外稱呼。PK體系標準的推出,並不是拍腦袋想當然的行為,而是先經過實踐應用並且經受檢驗之後,才形成的標準體系。由此,標準體系指導實踐,實踐又反過來不斷的完善標準。

  這也是當天發布的標準名稱後面加上了「2019年版」字樣的原因所在,標註出年代說明標準本身也是一個動態升級的狀態,未來還會不斷進行疊代完善。

 5

  PK體系標準不是中國電子的獨奏曲,而是全行業的共鳴曲。

  29日的活動,我全程參與,先後有騰訊、浪潮、WPS、中興等在內的生態合作夥伴輪番上台分享案例。這也體現了中國電子廣邀四方客人,搭高台多方唱戲的共贏心態。PK體系標準會不僅僅是中國電子的,更是全行業的。

  可以看得出來,中國電子願意秉承開放的心態,和各方共贏共進,展開全生態鏈條的合作。事實上,這幾年PK體系搭建的多方共贏的機制和平台,早已經取得了一些實質性的進展,形成一個良性發展的生態樹(支持的上下游協議和設備越來越多,在麒麟系統上能運行的產品和服務也越來越多),並成功應用於國防、政務、電力、金融、能源、教育等多行業領域。



  我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機構、組織、企業參與進來,PK體系標準將會愈發完善,進而更精準、高效的指導網信科技產業發展。

  6

  很多讀者一直疑問「PK體系」用起來到底怎麼樣?體驗會比「微軟+英特爾」更好嗎?它能運行大型的網路遊戲或者設計軟體嗎?

  有這樣的擔憂,是基於「國產軟體必定不行」的刻板印象。實際上,就我的實際體驗來看,國產的這一套體系,易用性絕對不弱於「微軟+英特爾」的體系。

  更為重要的是,國產的PK體系在安全性能上也做了質的升級,可信計算內置CPU,以「主動防禦」代替「被動防禦」,抵禦各類未知病毒,智能感知系統運行中存在的安全問題。



  當然目前的PK體系主要應用於政府、軍工、央企等關鍵領域,未來會逐步向民用領域發展,普惠到消費大眾層面。

  一些朋友之所以會有「2019年科技發展鏡花水月」的感受,還是因為這兩年一堆狗血的新聞搶占了媒體的版面(比如李國慶俞渝撕逼事件,比如王思聰破產等等),吸引了大眾眼球,忽視了對國產PK體系以及中國近年來一系列科技創新的應用實踐的關注。

  我還是那句話,對於媒體和自媒體朋友來說,一定要摒棄產出10萬+、爆款文章的思路,少關注科技行業的花邊新聞,多傳播我們正在進行的科技創新突破,讓更多的普通大眾了解到中國科技產業真正發展的情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