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習俗 | 逛廟會

法治周末 發佈 2020-02-01T10:12:07+00:00

其中,"太昊伏羲祭典"和有"天下第一廟會"之譽的淮陽二月古廟會,因其會期之長、範圍之廣、人數之多曾被國家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廟會的歷史由來

律回春暉漸,萬象始更新,新的一年開啟新的希望。新年伊始,扶老攜幼逛廟會,感受節日的快樂氛圍,祈福新年是一年一度必不可少的活動。

廟會期間春意盎然,一派火紅景象。寓意吉祥的福門福柱、高高懸掛的大紅燈籠、迎風招展的鮮明旗幟、喜慶熱鬧的節目表演,精妙絕倫的傳統手工藝品制售,處處洋溢著過年的節日氣氛。

廟會又稱"廟市"或"節場"。是中國民間宗教及歲時風俗,在農曆新年至元宵節期間舉行。最初的廟會起源於遠古時代的宗廟社郊制度。為了求得祖先及神靈的保佑,先民們選擇了在宮殿或房舍里通過供奉與祭祀的方式,與之進行對話。每逢祭祀之日,為渲染氣氛,人們還會演出一些精彩的歌舞,即社戲,也稱廟會戲,廟會便由此形成。

各地廟會盛況

廟會文化是古老的中國民俗文化活動。它世代延續、傳承和發展,歷久不衰,各地有名的廟會更是不勝枚舉,例如:太昊陵廟會(河南)、龍華廟會(上海)、廠甸廟會(北京)、濬縣廟會(河南)、洛陽關林廟會(洛陽)、泰山東嶽廟會(山東)、繩金塔廟會(江西)、廣府廟會(廣州)、地壇廟會(北京)、橫店大廟會、老子廟會(鹿邑縣)、盤古山古廟會(河南)、肖家營廟會(石家莊)、成都大廟會(四川))、九華山廟會(安徽)、青島嶗山大士寺廟會、涉縣媧皇宮廟會、豐都廟會、太昊陵廟會、西安城隍廟大廟會(西安)、陝西白雲山廟會、門頭溝妙峰山廟會、雍和宮廟會(北京)等。

其中,"太昊伏羲祭典"和有"天下第一廟會" 之譽的淮陽二月古廟會,因其會期之長、範圍之廣、人數之多曾被國家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據了解,2008年,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專家評審鑑定和當地公證機關公證,太昊陵祭拜、敬香單日遊客曾達825601人,成為全球"單日參與人數最多的廟會",史稱中國最"牛"的廟會。

淮陽太昊陵廟會,又叫"二月會",始於遙遠的古代。《禮禮·月令篇》載:"仲春之月……以太牢祀於高媒。"古代皇帝祭祀土神和穀神稱之"太牢",諸侯祭祀稱"少牢"。這裡的"高媒"指伏羲和女媧。神話傳說伏羲和女媧兄妹二人滾磨成婚,摶土造人,繁衍了人類。後伏羲以"二月會"的形式組織部落男女相會成媒為婚,相會地點即今日的太昊陵。伏羲在此基礎上"制嫁娶",從此結束了人類群婚的愚昧狀態,因此,伏羲、女媧被後人稱為"高媒"。伏羲死後,人們就把他葬於淮陽"二月會"男女相會之地,起高陵紀之,從此年年祭祀,香火鼎盛。

北京廟會上的麵塑民間廟會以其特殊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市井百姓。廟會上的玩具市場最為花哨。在民間兒童玩具攤上,擺滿了假面、戲劇木人、小車、刀矛、竹龍。廟會中的民間玩具種類繁多,製作精巧,件件都稱得上是手工藝品。

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廟會逐漸演化成一種獨特的將神話故事、宗教信仰、問醫求子、祈福還願、賽會演劇、男女游觀、會親訪友、社會交往、城鄉商品交換等活動集於一體的社交形式,成為春節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END—

責編 | 吳昊 王碩

圖片 | 網絡

《法治周末》微信公眾號

《法治周末》音頻專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