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再出手!微信加碼短視頻,「視頻號」是新機會嗎?

王小紅 發佈 2020-02-06T10:21:40+00:00

春節前夕,微信重磅上線新功能「視頻號」的消息,向行業砸下一顆驚雷。據了解,視頻號是微信基於短視頻內容最新推出的創作平台,目前處於內測階段,參與測試的用戶分為創作者和瀏覽者。




春節前夕,微信重磅上線新功能「視頻號」的消息,向行業砸下一顆驚雷。這是一個以短視頻內容為核心的創作平台,其入口就在朋友圈的下一欄。


繼推出朋友圈「時刻視頻」之後,微信再度加碼短視頻。


消息一出,迅速引發行業熱議。有人興奮,有人疑惑,但大多數人還是保持觀望態度。


如今,「視頻號」上線半個月之後,現狀如何?究竟值不值得入局?又應該怎麼做?


視頻號無疑是騰訊在短視頻領域的再一次狙擊。短視頻心不死的騰訊,這次再將微信壓上賭桌,能否逆風翻盤?


「視頻號」怎麼玩?


1月21日,在微信的發現頁中,一些用戶發現了一個新的入口——視頻號。

據了解,視頻號是微信基於短視頻內容最新推出的創作平台,目前處於內測階段,參與測試的用戶分為創作者和瀏覽者。



據了解,目前開通視頻號有兩種方式:創作者自行申請、微信官方邀請。


從微信官方發布的定向內測邀請可知,申請創作者資格需要發送申請內測的郵件至channels@tencent.com,並要提供相應的身份信息(如微信號、個人或機構介紹),以及影響力證明——比如原創視頻作品,以及各平台帳號的帳號名、粉絲數、互動數等錄屏證明,或者其他能證明影響力的材料。

之後,微信方面會根據創作能力來確認是否能夠獲得內測資格。

獲得內測資格的帳號,需要在微信官方回復的郵件中,通過個人微信掃描二維碼來綁定該帳號的運營者。完成綁定之後,該運營者的個人微信會成為視頻號帳號唯一的發布入口,同時只能在一個終端使用,且無法完成運營者的更改。

除此之外,帳號主體還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完成相應的認證。

目前,視頻號中企業和機構的認證與公眾號資質認證直接關聯。一些在微信公眾號上完成了認證的機構,通過沿用微信公眾號上的名稱,可以直接實現認證。

個人類的視頻帳號也可以提交其他視頻平台的影響力說明來進行認證。

而瀏覽者資格,根據相關信息稱,目前只在4個城市灰度內測,當前並非所有微信用戶有視頻號入口。

場妹是那個擁有視頻號入口的幸運兒之一。進入視頻號的頁面,內容以單列的信息流形式呈現。視頻會自動播放,並無法暫停,雙擊點讚的操作和其他短視頻軟體相同。


內容上,創作者可以發布最多9 張圖片或最長 1 分鐘的視頻,暫無發布數量限制。在內容的文字標題中,創作者還可以放置公眾號文章連結,點擊後實現跳轉。

2020年初,張小龍在2020微信公開課PRO上就曾提及過相關「短內容」產品。視頻號的上線,被外界看作是「短內容」產品的一部分。

同時,微信在農曆新年前夕,還聯合微視發起了視頻紅包功能。結合兩者來看,視頻號的上線成為了微信涉足短視頻領域,騰訊再度試探短視頻內容的標誌性時間。


但對於業內人士而言,視頻號究竟是不是新的機會?


值得入局嗎?


現在打開視頻號,關於MCN機構的帳號內容相對較少。


目前使用視頻號大多數還是公眾號博主,如和菜頭、黎貝卡的異想世界、視覺志等,他們都是業內知名公眾號,早期便紮根微信生態,主要以圖文內容輸出為主。有了視頻號後,也開始嘗試發力短視頻內容。



還有像一條、秋葉大叔這些原本就有短視頻業務的公號主,也陸續開通了視頻號,這些內容創作者早在短視頻發展之初,就開拓出了自己的視頻內容線,如今視頻號的出現,給了這些創作者更為緊密的內容聯動。


此外,場妹還刷到了遊戲主播PDD的視頻號。PDD在春節期間開通了視頻號,但內容主要來自抖音帳號,相當於開通了另外一個新的宣發渠道。



而在實際體驗之後,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可能會發展成動態朋友圈。「感覺全民開放之後,就是一個以發15-30秒視頻為主的朋友圈。」


換言之,視頻號可能更偏向於UGC,而非PGC。


自媒體人池建強也曾表示,「視頻號本質是一個開放的、可訂閱的朋友圈。朋友圈實際上就是短內容形式,只不過是基於熟人關係鏈的,而視頻號是基於訂閱關係和社交關係產生的公共短內容平台。」


由於視頻號的入口非常明顯,就在朋友圈下一欄,普通用戶刷完朋友圈極有可能也會刷視頻號,進而養成看視頻號的習慣。


但也有持不同觀點的,認為隨著越來越多公眾號博主開通、具備視頻製作能力的個人及機構入局,視頻號的內容會越來越豐富,可能成為微信版的抖音。


近日,在今日網紅各個群里,詢問視頻號的人不少,紛紛探討視頻號值不值得做。


場妹對話了幾家公會與MCN機構,大家的觀點有以下幾種——


1、流量大,值得入局


「比起微視,我覺得視頻號更好,基於微信龐大用戶群。」行業內人士小E表示,微信作為國民軟體,坐擁10億用戶,龐大的流量足夠吸引人,因此不少人還是看好的。


某MCN機構內部人士小美認為,騰訊本身具備很強的流量基礎,還是很值得期待的,未來團隊會嘗試申請。


自媒體人池建強則在他的文章里表示,他在內測後第二天就獲得了視頻號創作資格,春節期間針對視頻號進行嘗試性運營,發布的第一條視頻4萬多播放量,300多個點讚,截至目前最高視頻播放量是28萬。


2、政策未出,持觀望態度


但目前視頻號還處於測試階段,關於視頻號的定位還有些不明朗,針對MCN相關政策也沒出來,所以不少機構儘管已有權限,但還在觀望中。


「現在推薦機制是怎樣的還不清楚,可能還是擴充內容階段吧,我們想再等等看。」小E如此表示。


3、定位不明朗,魚龍混雜


但據眾多用戶使用反饋,目前體驗還不是很好,各項功能現在還不完善,沒有分關注頁和推薦頁,視頻自動播放,沒有暫停鍵。


此外,與抖音的沉浸式刷屏體驗相比,視頻號更像是微博信息流視頻,部分人使用後表示不太習慣。


知名自媒體人三表龍門陣曾經發文說道:「從UI、調性、風格上看,豎版、橫版都有,圖片與視頻駁雜,機構號、明星號、自媒體號混雜,看起來像是一盤東北的殺煮菜……它像極了騰訊作為家長給孩子微信強行報的奧數班。」


但該文章目前已被刪除,原因是涉嫌侵權。


但不管看好還是看衰,視頻號的推出無疑是騰訊對於短視頻的再一次狙擊。在短視頻賽道上,騰訊這次直接把微信壓上了賭桌。


放不下的短視頻


在短視頻領域,騰訊曾先後發布了微視、火鍋視頻等數十款短視頻App。


然而,多款產品已經遺憾退場。火鍋視頻在2019下半年遭到了裁撤,另外其他十多款短視頻應用在百播大戰中也一一退出大眾視野。


自家的短視頻產品沒有成為現象級,但快手、抖音等一系列短視頻應用藉助著微信生態吸足了用戶流量。


因此,此前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微信能開放短視頻入口,推動效果可想而知。但微信一直以來都很克制。


如今,騰訊的短視頻意圖藉助微信生態實現逆襲。


2018年4月,在網際網路短視頻整治時期,微信「順手」封禁所有短視頻平台外部連結。而同年5月,微信內測朋友圈視頻同步到微視,但該功能隨後被下架。


6月,微視官宣內測新功能:用戶可拍攝30秒視頻分享到朋友圈。隨後,微信在9月上線的「用微視拍攝」的功能。這一舉措,讓微視在當時登上了蘋果應用商店免費榜冠軍,但也只持續了一段時間。



對騰訊而言,這種嘗試有著正向的反饋。今年,微信聯合微視上線了視頻紅包功能。


通過微視拍攝帶有紅包的祝福視頻,通過微信分享出去後,用戶觀看視頻到一定時長就能領到相應的紅包。同時,微視還拿出了10億獎金,作為玩法的獎勵補充。


這種聯動打法,讓一向注重用戶體驗的微信生態開始悄然改變。在2019年大火的直播電商領域,騰訊上手就打出了微信這張王牌。


2019年12月18日,騰訊正式推出了看點直播,它是一款基於騰訊直播能力推出的看點信息流直播小程序。



這款根植於微信生態的產品,是服務於商家和內容創作者的一套電商直播工具。通過微信小程序,商家和內容創作者創建直播任務,生成小程序海報二維碼。而用戶要進入直播間,必須通過商家或創作者分享出來的二維碼訂閱。


對微信而言,發展短視頻、直播一向都顯得謹慎。


而近些年,外部新興應用的發展,不但一步步通過朋友圈和微信社群賺足了流量,這些崛起的應用新秀還試圖通過自身的用戶體量踏足社交領域,微信不能不沒有危機感。


因此,直播、短視頻或許只是微信在內容生態上做出的新嘗試,視頻號或許便是其中之一。


從整個騰訊的層面而言,騰訊渴望在短視頻賽道中脫穎而出,這一點從近兩年在短視頻領域布局就能明顯感受到。但儘管騰訊一直在嘗試,但始終沒能真正在這塊市場上搶占高地。

視頻號的推出是騰訊在短視頻的再一次出擊,這一次直接把微信壓上了賭桌。藉助微信10億流量,騰訊想用視頻號逆風翻盤,最終能否如願,仍待觀察。


- E N D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