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八路軍用的武器有多低級?老兵:明明瞄準了就是打不中

俯瞰孺子牛 發佈 2020-01-31T10:50:50+00:00

所以,有人說八路軍的槍法不行,好像瞄準了又打不中,其實,是我們當時實在太窮,這原因著實讓人感到心酸。


我們說,打仗,講究的是天時地利人和。看起來很簡單的六個字,但是分析到具體情況時,往往能夠擴展成為很大的課題。決定戰爭的結果是勝利還是失敗的因素其實很多,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士兵的士氣。

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就是士兵如果保持著高昂的士氣,那麼就可以克服很多不利因素,進而轉變戰爭局面,取得驚人的戰果。這一點,放在我們八路軍身上來說,是最有說服力的。

不過,士氣也只是戰爭結果的其中一個影響因素,畢竟其他還有很多。其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士兵手中的武器。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談一談,抗日戰爭的時候,八路軍用的都是什麼武器?為什麼明明瞄準了,最後卻打不中目標?

抗戰時,我們八路軍真不是一般的窮。就算是國共合作期間,蔣介石也只是給了很少一部分幫助。我們可能都聽身邊經歷過那個年代的老人說起過當時的情況,那個時候,農村實在是太窮了。

而我們黨制定的政策,就是「農村包圍城市」。這當然不是我們黨和領導人不知道城市占有著大部分的資源,而是根據當時的情況背景制定的大方向。而且,我們的部隊是紀律嚴明的部隊,可不像是有的隊伍那樣橫徵暴斂。

我們黨堅持貫徹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方針,就算是熱心的老鄉送來一些吃的,甚至是納的鞋子,我們的戰士也要從自己微薄的積蓄中想辦法摳出一些,還給老鄉。因此,當時我們的八路軍,儘管很窮,但是卻是一支人民群眾的隊伍,深受老鄉的信任和支持。

在很多抗日神劇中,我們看到八路軍戰士往往手拿一個「王八盒子」,距離幾百米就開槍,一槍擊中敵人。甚至把敵人形容得幾近弱智,被玩弄於股掌之間。其實,這麼拍攝電視劇,實在是拉低觀眾的智商。就像一位老兵所說的,如果日本人真的那麼不堪一擊,那抗戰怎麼會持續八年?

當時,真正的情況是日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日本國內對於戰爭是全員支持的狀態,日本當時儘管在明治維新之後,積累了一些經濟基礎,但是遠遠不足以支持戰爭。而掠奪資源,也是日軍當時發動侵略戰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在日本,他們老百姓省吃儉用,省下來的錢給到國家,撥給部隊,用於戰爭。日本的民眾受到極端思想蠱惑,家裡的丈夫、兒子紛紛被當作戰爭機器投向戰場,女性則自願充當軍妓。而日本軍隊所使用的軍事武器也要遠遠比我們八路軍要先進得多。

我們的八路軍,用的就是「小米加步槍」。不過,這句話看起來說的是我們的部隊武器沒那麼先進,實際上的情況比這個還要更慘,也就是說,能用得上步槍的,其實都是八路軍部隊里的主力部隊了,而一般的戰士更多的還是用原始的大刀。

因此,我們的戰士只好把敵人放到近一些、更近一些,不是我們拼起刺刀比他們厲害,而是為了縮小武器裝備的差距帶來的戰爭傷亡。很多戰士提著大刀上陣殺敵,但是即便如此,我們的戰士從不叫苦,從不喊累,把人的力量和潛能發揮到了極致。

我們常說「王八盒子」,這到底是怎樣的呢?其實,從外表上看,這種手槍的外形特點就是扳機旁邊有一個彈匣,外形像是盒子。它的真實名稱叫做日制「十四式」手槍,說是日制,其實也不完全是。它是日本人,根據德國的駁殼槍,改造來的。不過,日本人學到了表面,卻沒有學到精髓,這就導致槍的瞄準很有問題。

這種手槍,雖然是仿照德國駁殼槍,可是,在威力和精準度上卻要比駁殼槍差得多。德國人是出了名的嚴謹,他們製造的武器,首先考慮的就是能不能瞄準敵人。當時德國工業飛速發展,他們當然也有這個能力。

而日本人考慮的卻不是這個,日本本來想打閃電戰,可是中華民族哪裡是他們所想的那麼容易淪陷?在中國,日本人遭到了強烈的抵抗和反擊,閃電戰變成了持久戰,日本經濟實力不足,因此,自然影響到了他們的武器裝備上。比如這種手槍,由於偷工減料,瞄準就很有問題。

可是,這種手槍在八路軍隊伍里卻已經成為了高配,一般的戰士根本配發不到。所以,有人說八路軍的槍法不行,好像瞄準了又打不中,其實,是我們當時實在太窮,這原因著實讓人感到心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