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圖書中的手繪生物,這樣書我只看畫

眼緣藝志 發佈 2020-01-31T04:44:47+00:00

這其中,除了生物本身所具備的吸引力外,生物類圖書是廣大生物學愛好者最經常接觸的工具,而這其中的精美插圖,不僅詳實地刻畫了各類生物的形態與習性,而且精美異常,有時即使是黑白的單色調插圖,也會讓書籍變得生動活潑起來。



生物學,一門古老又神秘的學科。古往今來,很多專業人士為之傾注了自己的職業生涯,並為我們留下諸多的研究成果。儘管有許多謎題現在仍無法完全詮釋,但這並不妨礙這個學科本身的魅力。也正是這樣的魅力,持續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從事著、關注著、享受著這門科學。這其中,除了生物本身所具備的吸引力外,生物類圖書是廣大生物學愛好者最經常接觸的工具,而這其中的精美插圖,不僅詳實地刻畫了各類生物的形態與習性,而且精美異常,有時即使是黑白的單色調插圖,也會讓書籍變得生動活潑起來。不可否認,一本生物類科學圖書,插圖的價值並不遜於其中的文字,往往會讓讀者只顧著看畫,卻忽略了文字。而擁有這樣插圖的圖書,如今已是經典,如果你也喜歡小時候上學時的各種圖冊,相信你也會喜歡今天的這期文章。






前段時間,偶然的機會看了BBC出品的一部名為《地球:神奇的一天》的紀錄片,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那些絕美精緻的畫面,完美地展現了大自然唯美而狂野、殘酷又淡然的一面。日月交替,季節變換,有時只需要一個畫面就能改變你看待生物的方式。自然之美,不僅有像紀錄片一樣的影像記錄,更有著書籍、這個陪伴人類更久遠的朋友,給予我們的更有溫度的手繪插圖。






莎拉·芬恩(Sarah Finn)喜歡收集生物畫冊中的插圖,尤其是一些經典彩圖書籍,比如"Naturgeschichte des Tierreichs"(1886)。在她的主頁中總能看到各種各樣精緻的生物插圖照片。那些精美的插圖構成了她的精神世界,她會經常把她看到的生物插圖拍攝出來,讓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從這些插圖上感受到生物之美、自然之美。






其實每一個優秀的生物學家,都應當是一個優秀的畫家。早期的生物科學屬於描述階段,翻閱各類百科全書,不難看出早期的生物學家都堪稱寫實派畫家,所繪製的生物示意圖可謂是惟妙惟肖,精準異常。通過繪圖和文字描述的方法將生物從整體的外觀結構到解剖後的局部特徵一一記錄。這些作品無論是線條的勾勒還是色彩的應用、無論是整體的布局還是比例的把握都恰到好處,客觀上幫助讀者更直觀地了解到生物的各類特性。






在16世紀早期,動物科學插圖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從阿爾布雷特·丟勒所繪製的犀牛再到瑪麗亞·西比拉·梅里安繪製的昆蟲……科學與美感並重,將生物研究推向了新的制高點。隨著近代生物學的發展,研究領域從宏觀走向微觀,許多肉眼無法直接觀測到的生命結構,甚至是小分子組成,都藉由繪畫技能得以呈現出來,進一步加深了大家對於微觀生物的了解。







若為生物下一個科學上的定義是極其困難的,從廣義上來說,生物泛指一切具有新陳代謝的物體,包含動植物、微生物、病毒等等。生物是一門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生命起源一直是當代最為重大的科學課題,也是迄今為止知之甚少的生物學謎題。從歷史上提出的「神創說」「自然發生說」再到「化學進化說」「宇宙胚種說」「基因理論說」等等,雖然前兩者的假設歸結於臆想,已經被人們所否定,但科學家們提出的諸多假設,至今仍沒有一個論證可以直接將生命起源解釋清楚。不過隨著生物科學的不斷發展,對於生命起源的研究也會愈加深入與明朗。






感謝像莎拉一樣的插圖愛好者,可以讓我們集中欣賞到眾多生物圖書中的精美插圖。無論是文字、繪畫、還是影像,人類記錄自然的腳步從未停歇過。藝術家願意用高於生活的表現形式去演繹生活,而科學家則更願意用寫實的方式,將自然原原本本地描述出來。也許有些人並不覺得這樣的插畫是藝術的,誠然,這些插畫並不能和很多畫家的大作相媲美,但從另一方面來講,也正是這些平平無奇、如實記錄自然的畫作,讓我們領略了科學的藝術之美。





若說《地球:神奇的一天》是講述我們這個星球上的生靈所度過的非凡的一天,那生物學插圖則是定格了它們生命的精彩瞬間。這樣的手繪作品,盡顯了那個時代科學家們對於自然的熱情與嚴謹。無論是科學家還是藝術家都在以各自的形式闡述著人與自然以及動物之間的關係,也在漫漫的時間長河中,改變著我們看待生命的態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