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智庫丨哈里王子遠走高飛,但英國沒有消停

東方網東方智庫 發佈 2020-01-29T13:12:43+00:00

視頻截圖:哈里、梅根在婚禮上宣誓保守古板的英國人驚呆了1月8日,這對封號為英國「蘇薩克斯公爵」和公爵夫人的王室夫婦,在社交媒體網站Instagram上宣布,他們自願卸任高級王室成員的職務,將花更多時間生活在北美,並努力實現財務自由。

東方智庫原創稿件受法律保護,轉載請聯繫電話即微信號19916759390。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東方網立場。


今年以來,國際突發事件、重大新聞接連不斷。對處於嚴寒之中的英倫三島來說,哈里王子和梅根王妃的「突然」出走無疑是最重大的新聞,英國人對此事的關注度,不亞於一波三折的英國脫歐。

保守古板的英國人驚呆了

1月8日,這對封號為英國「蘇薩克斯公爵」和公爵夫人的王室夫婦,在社交媒體網站Instagram上宣布,他們自願卸任高級王室成員的職務,將花更多時間生活在北美,並努力實現財務自由。消息傳來,很多保守古板的英國人驚呆了。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對哈里梅根夫婦的情況雖然不無耳聞,但對他們竟然決意卸去英國王室成員和「蘇薩克斯公爵」殿下的尊貴頭銜,並要遠走高飛,顯然是難以理解和接受的。英國王室為此召開緊急會議,甚至舉行「高峰會議」來商量對策,進行勸解,但哈里梅根夫婦去意已定。女王也許是因為比較開明,也許是出於無奈,最後還是御准了哈里梅根的請求。

1月20日,哈里從倫敦希思羅機場出發,乘機前往加拿大溫哥華,當晚即與愛妻梅根及兒子阿爾奇團聚,他們一家三口,將在加拿大開始全新的生活。

往事並不如煙,令人記憶猶新。2016年,肯辛頓宮發布公告,證實哈里王子正在跟美國女演員梅根·馬克爾熱戀,而且「已經有幾個月了」。2017年,媒體上發出第一張哈里、梅根在加拿大多倫多觀看輪椅網球賽的公開同框照片。之後沒過幾個星期,二人即宣布訂婚,當時梅根對英國媒體表示,哈里向她求婚「實在出乎意料,感到分外甜蜜、自然,十分浪漫」。當時世界各大媒體紛紛作了報導,英俊的哈里王子與甜蜜可愛的梅根照片,在全球媒體上廣為流傳,他們的愛情故事成為美談佳話。

「世界大婚禮」過去不到兩年

2018年5月19日,哈里和梅根在位於倫敦西面的王宮溫莎堡完婚。當時這場婚禮堪稱英國的「世紀婚禮」,王室欣喜萬般,賓客足有1200多名,哈里梅根這對新婚夫婦,乘著馬車穿過溫莎鎮,沿途向10多萬前去祝賀、觀禮的公眾揮手致意,其場面之大,氣氛之溫馨,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回憶。

看上去一切都是那麼和諧美滿。婚後5個月的2018年10月15日,肯辛頓宮方面宣布,王妃梅根懷孕了。在經歷了王室種種風雨之後,英國人特別是英國王室的粉絲們,真是歡天喜地。2019年5月6日,梅根順利誕下一名男嬰,這個孩子將是英國王位的第7順位繼承人。5月8日,哈里夫婦宣布新生兒全名為阿爾奇·哈里森·蒙巴頓-溫莎。

梅根1981年8月4日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哈里與她從相識、相愛,到喜結連理有了愛的結晶,在外界看來,這是多美完美的一對。天生高傲的英國人對哈里梅根夫婦寄予厚望,王室更是對他們充滿期待。然而,結婚不到兩年,問題就出現了。

三大問題困擾英國輿論

目前英國上下議論紛紛,從社會輿情看對此的議論主要集中於三大問題。一是王室是什麼感受,對王室有什麼衝擊?二是哈里梅根夫婦以後將怎樣獨立生活,是否有此能力?三是究竟是誰抑或什麼原因,促使哈里梅根夫婦拋棄高貴優越的王室生活,遠走他鄉?

第一個問題,外人只能從公開曝光的一些照片和電視鏡頭中去捕捉一些現象,然後主觀猜想一番,真實情況也許永遠都不會知道。但作為1953年正式登基加冕的英國君主伊莉莎白二世,經歷了太多太多的風雨,她在任何公開場合都會受英國王室禮儀約束,不大可能在外人面前展現其內心世界,況且現在哈里已經離去,此事實際已經基本過去。

第二個問題,無論是王室還是外界,實際任何的操心擔心都是不必要的。一是哈里梅根夫婦在做此決定之前,肯定已對各方面的情況包括財務能力等進行了盤算,不會草率行事。據報導,哈里梅根夫婦加上他們的愛子一年在加拿大的基本費用大約需要200萬英鎊,主要是保鏢的費用。這筆開支確實很大,但估計不會有問題,因為哈里有自己的能力。

1984年9月15日出生的哈里王子可不是白面書生的紈絝子弟,他曾在英國陸軍第一龍騎兵隊擔任過皇家騎兵侍衛,曾擔任過英國王室禁衛騎兵團團長和阿帕奇戰鬥直升機的副駕駛,並曾兩度出征阿富汗,有過豐富的戰地經驗,軍旅生涯長達10年。且哈里平時就有很多關注,只是原來囿於英國王室的各種清規戒律無法發揮,現在可以在多方面一展身手,因此他不愁沒有豐厚的收入。

梅根不愁沒錢掙

而梅根則更有創造財富的能力。現年38歲,比哈里年長約3歲的梅根,早已是國際上比較有名的演員,她曾參演過多部電影和電視劇,包括《靈書妙探》《金裝律師》《霹靂遊俠》《危機邊緣》《一善之差》《記住我》、《前往希臘劇院》和《相見恨早》,等等。雖然曾經貴為英國王妃和蘇薩克斯公爵夫人,現在也與英國王室實際脫不了干係,梅根以後未必還會去當影視演員,但依梅根的個性,在卸去這些王室桂冠後,英國和世上又有誰和有什麼清規戒律,可以限制甚至禁止梅根的出演。如果梅根再次出山,就憑其知名度就足以讓任何一部影視劇一炮而紅。如果讓她出英國的演宮廷影視片,甚至不用排,都會逼真如實。

梅根是個很有思想和追求的人,她不願被禁錮在高貴但狹窄的人生圈裡。梅根下如此之大的決心,肯定是有原因的,而且不可能僅僅是某一方面的原因。她的真實想法,恐怕只有哈里才最清楚。

哈里與梅根雖然製造了英國王室的爆炸性新聞,但這一新聞本身並無負面色彩,而且可以說是順應時代潮流和年輕人一代的個性志向追求的。目前,哈里梅根夫婦恩愛如初,相敬如賓,一家三口更是其樂融融。因此,世上的各種議論,將會自然而然地慢慢淡去。也許,隨著哈里梅根的新生活徐徐展開,有關他們的熱議將會不斷,但那將是另一種話題。再說了,就經濟能力而言,女王已經向他們暗示,如果真有困難不會不管。有了英國王室的這種保險,他們還用擔心什麼?

倒是第三個問題,值得人們關注思考,即究竟是誰或者什麼原因,把哈里梅根夫婦「逼走」了?這個問題也是當下英國一個頗有爭議的話題。有評論指出,哈里梅根夫婦的出走,主要原因可能與英國社會的傳統封閉氛圍太濃,特別是與依然存在的種族主義傾向不無關係。

梅根的母親是非洲裔美國人,父親是荷蘭裔愛爾蘭人,梅根是一個混血兒,並非純正的白人。儘管梅根的形象清新亮麗,但在大英帝國傳統保守思想和白人至上觀念依然深重的英國,不少人並不認可,尤其是對她作為王妃和公爵夫人,並不真正接受。

究竟誰逼走了哈里梅根夫婦?

從以前的報導看,梅根自從成為英國王妃以來,就不斷遭到英國一些媒體特別是小報小刊的吹毛求疵和騷擾,讓她難以忍受。這些報導不管是單刀直入還是拐彎抹角,骨子裡都與英國的種族主義思想氛圍直接有關。美國《紐約時報》和有線電視新聞電視網(CNN)在近日的報導中,都提到了這方面的原因和對梅根的詬病情況。

紐約時報的報導稱,批評人士說梅根太魯莽、太直率、太不好相處、太美國化、太多元文化。當然,《紐約時報》的立場觀點與英國傳統主流社會是比較接近的,它不會把這種批評的根子歸結為英國的種族主義。但CNN的報導則要直率不少。

CNN報導指出,哈里夫婦的離開迫使人們對英國的種族主義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辯論,「許多人說該國未能面對種族主義」。目前,具有少數民族背景的英國人占英格蘭和威爾斯人口的19.5%,當其中一些人說出他們遭遇的種族主義經歷時,「就會被人叫他閉嘴,那是被白人英國人這樣叫的」。去年12月,成功的英國說唱歌手斯托姆齊遭到抨擊,當時義大利一家報紙問他英國今天是否仍是種族主義的,他回答稱「肯定,100%」。這位音樂家稱,在首相鮑里斯·詹森的領導下,英國的種族主義進一步惡化了,詹森之前曾因發表種族主義言論而受到批評。「對於許多帶有黑人、亞洲人和其他少數民族背景的人來說,騷擾和受害每天都在發生——而且不僅是街頭的普通人」。

CNN報導說,英國經常被譽為文化大熔爐,但是研究表明英國的多元文化主義正在遭受攻擊。種族平等智囊團主任奧馬爾·汗稱,一份報告發現在2019年初接受調查的英國少數民族中,有多達71%的人遭受了種族歧視,而在2016年英國投票決定離開歐洲之前這一比例僅為58%。

英國種族主義傾向嚴重

根據「意見」網站的調查,自從英國脫歐投票前的兩年以來,英國的在線種族歧視已經翻了一番,達到51%。甚至聯合國也表示,英國在種族主義方面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包括英國脫歐時代的「仇恨犯罪」。智庫「英國未來」的主管卡特瓦拉表示,「與過去25年相比,去年我得到了更多的種族主義,所有這些都在推特上在線發布……我們應該保護言論自由,但不是保護種族歧視」。一些分析指出,「英國種族主義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大英帝國時代」。

英國平等與人權委員會在2016年就曾發布調查報告指出,「英國社會根深蒂固的種族不平等問題正在惡化,政府應立即採取行動以避免造成社會的進一步分裂」。調查顯示,在過去5年里,英國的種族鴻溝在拉大,尤其是黑人青年的生活水平停滯不前,甚至變得更糟。

倫敦前市長利文斯通指出,「倫敦是多元文化的城市,生活著各種膚色的居民。你能聽到300多種不同的語言,講任何一種語言的人到倫敦都不會覺得陌生」。種族多樣化使倫敦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大都市,但現實生活不盡如人意,種族歧視應該受到唾棄。

1月21日,英國電視名嘴皮爾斯·摩根在英國電視上胡亂地講「鏗、鏘、咚」,惡意模仿廣告的中文發音,連坐在他一旁的女主播都看不下去了。摩根因此惹下了麻煩,被輿論指責為有種族歧視行為。他已經不是第一次遭到這樣的指責,但未見他有什麼改變。

有些英國人總是自以為是,似乎現在還生活在大英帝國時代,其實現在的英國已經沒有多少可以值得在世界上誇耀的了。美國在經貿談判中硬逼它,歐盟對英國寸步不讓,自己內部四分五裂。有輿論指出,英國連個王妃都留不住,還指望從世界上吸引什麼人才?(本文作者為東大國際戰略智庫首席研究員)



本文中除標明來源的圖片,其餘均來自網絡公開渠道,不能識別其來源,如有版權爭議,請聯繫公號方。

來源:東方網·東方智庫

作者:周遠

編輯:憶昔

精彩推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