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in AI是百度的大坑,內容生態才是百度的機會

字母榜 發佈 2020-05-26T03:37:00+00:00

「AI是百度的機會,All In AI。《深網 | 陸奇謝幕後 百度的「新」時代》,深網,2018年6月7日。


讓我們先穿越回2017年的百度AI開發者大會。


COO陸奇率先亮相。上午10點,他準時走上舞台,占據了台下5000名觀眾的視野,將一個價值判斷轟進現場和場外用戶的心智:AI將和前三次工業革命一樣,讓人類進入全新的時代。


陸奇的聲音篤定,有力,底氣十足,不容質疑:「我們一定可以領先!」


「AI是百度的機會,All In AI。」陸奇右手一揮,食指向上,氣定神閒「梭哈」,賭上整個百度。


陸奇


會議末尾,陸奇意猶未盡,當場宣布:百度在2020年可以實現高速和城市道路全路網自動駕駛。


好了,現在我們可以穿越回2020年5月,此時陸奇離開百度已經兩年,人工智慧產業境況大變,自動駕駛上高速遙遙無期。


國外明星AI企業Wave Computing遣散員工,申請破產保護,國內AI頭部企業「地平線」被爆裁員50%。今年年初,獵豹全球智庫的報告顯示,AI企業融資數量持續18年連漲後經歷斷崖式下跌。相較2018年,2019年的融資金額從1484.5億下降到967.27億,下降幅度達到34.8%,融資數量從737下降至431,下降幅度高達4成。


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曠視科技、商湯科技、雲從科技、優必選、寒武紀等接連傳出IPO計劃。遺憾的是,曠視提交上市申請6個月,狀態仍是失效,商湯被爆推遲上市轉戰私募市場融資,據「投資界」報導,曠視、商湯接連上市受挫,原因是估值沒有得到認可。寒武紀則在申請科創板上市後,被上交所下達20題問詢。


此前笑臉相迎的資本市場徹底板起面孔,人工智慧公司2年前在PPT 打上AI標籤就能拿到高估值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此時的百度,則陷入到和字節跳動的全面戰爭之中。李彥宏應該早已發現了,All In AI不是百度的機會,而是百度的大坑。



如今的情勢分外清晰:時代風口已經出現,那就是內容競爭從圖文向視頻的大遷徙。由這場大遷徙產生的新流量,將深刻影響整個中國網際網路產業。哪家大公司主導了這場大遷徙,誰就能將流量分發的閘門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像過去10年騰訊所做的那樣。


百度從BAT掉隊,這早就是公認的事實,今天美團市值超過千億美元,最不爽的可能就是李彥宏,之前「百度退市」的消息,雖然被官方否認,但未必無因。


如果想恢復昔日榮光,重新與二馬並列,正在進行的內容生態大戰,正是李彥宏為數不多的機會——如果不是唯一機會的話。


李彥宏顯然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會大力為直播站台,百度高層宣布給予直播百億流量+5億現金扶持。然而,因為發力太晚,直播乃至整個短視頻領域,百度想要後發制人,已經是一件接近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如果在2017年,快手和抖音尚未露崢嶸之前,百度All in的不是AI,而是內容生態,結果會不會有所不同呢?



All in AI這個口號,顯露出陸奇性格的一斑底色。


去年年底,陸奇接受晚點採訪,毫不諱言自己過於自信,被太太認為是「自以為是」。


這是陸奇回國3年,兩次職業選擇遭遇挫折後的反思。


但在2017年,All inAI——這種近乎豪賭的動作在熱鬧的資本市場面前,無疑是一支興奮劑。


提出這個口號的陸奇,享譽中美科技圈多年,履歷挑不出一點瑕疵——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博士後,雅虎執行副總裁、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被稱為「矽谷最有權勢的華人」。


天時似乎確實降臨了:2016年「人機大戰」——阿爾法狗戰勝圍棋九段李世石,讓原本局限在科學和科幻領域的AI變成了人人掛在嘴邊的大眾熱點話題。


地利也被製造出來:北京五環外,陸奇在百度AI大會場內坐鎮,百度真正的主人李彥宏在五環外演出了無人駕駛的驚艷一幕。儘管被開出一張罰單,但和似乎即將到來的無人駕駛時代相比,這樣的代價完全不值一提。



當晚,百度市值高漲近180億美元。


半個月後,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在政策層面上為AI發展再添一把火,市場很快引爆。馬雲創立達摩院,馬化騰提出AI in all,華為發布全棧全場景AI策略。投資人們迎風投錢。


同年7月,商湯科技融資4.1億美元,創下當時世界範圍內最高融資記錄。3個月後,曠視科技完成4.6億美元融資,至此,AI公司進入到融資賽跑模式,記錄不斷更新。2018年5月,商湯科技融資6.2億美金,優必選完成8.2億美元融資,6月,雲從科技融資10億,7月,商湯得到軟銀10億美元融資,11月,地平線融資10億美元……


烈火烹油之下,市場很快證明,大家過分高估了AI的商業變現能力。2018年年初,李開復接受中國國際電視台採訪時直言:AI的泡沫會破掉。「每個創業者都很想把自己的創業公司包裝成一個 AI 公司,每個 VC 也都想要標榜自己是一個 AI 投資人。但是 AI 投資其實不適合新手參與。如果對 AI 技術本身沒有了解就急著參與到 AI 的早期階段來,這樣的人會賠得連褲子都不剩。」


百度複雜的組織架構則給All in AI戰略蒙上了一層陰影。


前百度雲工作人員林寧坦言:「百度feed流、無人駕駛、雲技術都屬於AI,但各個部門都是平行運行,互相併不和諧。」


一方面是李彥宏帶隊做熟悉又賺錢的搜索+feed流業務,另一方面是陸奇重點押注無人駕駛。


兩者在商業化上高下立現。即便到2020年,放眼全球,無人駕駛商用量產的目標依然停留在概念階段。


以谷歌旗下的無人駕駛公司Waymo為參考,Waymo從2009年開始研發,10年時間完成第一階段——百億里程測試。第二階段的量產階段依然卡殼。



按照Waymo今年年初傳出的好消息——融資22.5億美元,用於生產8萬輛汽車落地。但據自媒體「高工智能汽車」調查發現,Waymo的量產並不現實,Waymo前十年的研發投入超過50億美金,考慮到8萬輛車輛的軟硬體成本,22.5億美元只能算是杯水車薪。


回到國內市場,無人駕駛的處境更加不樂觀。一名百度員工告訴字母榜,目前百度的無人駕駛只在有限範圍內使用,「國內落地條件不成熟,社會基礎設施發展不配套,很難規模化落地。」


按照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的說法,無人駕駛在2025年之前都將處於產品孵化期,大規模量產預計要到2060年。


無人駕駛難以變現,搜索+feed的盈利模式早已跑通,李彥宏的選擇壓根不用猜。


2018年4月公布的Q1財報顯示,營收同比增長31%,凈利潤為人民幣67億元,同比增長277%。無人駕駛業務顆粒無收,搜索和feed流成為盈利錨點。財報電話會議上被問到AI商業化問題,陸奇的回應含糊,字裡行間寄希望於未來。


如果把鏡頭拉回到2017年4月,陸奇剛加入百度3個月的財報電話會議,他的回應就簡單幹脆多了——直面分析師提出的無人駕駛技術商業化問題,給出明確答覆:2020年實現無人駕駛汽車的商用。



2017年年初加入百度時,陸奇分享過一個經驗:在適當時候跳上適當的船。到2019年年底的晚點採訪,他的語錄多了一句:退一步海闊天空。


在林寧看來,陸奇離開百度是一種必然,「陸奇選了一條百度不擅長的賽道。」


林寧坦言,無人駕駛是非常好的AI落地場景,百度的技術也很好,但阿波羅計劃只是名聲響,產品根本沒辦法落地,「寶馬、奔馳、百度、蘋果都做無人駕駛,網際網路公司拿什麼跟汽車廠商比?」


更重要的是,這導致百度在戰略上走了岔路,在內容布局上徹底落伍。


百度的核心是搜索,搜索的本質是內容。百度試圖靠AI打翻身仗,以至於在時代主航道——內容生態競爭——上顯得投入不足,缺乏遠見。整個2016年,阿里宣布打造「超級消費者媒體」,騰訊系有天天快報、騰訊新聞搶占諮詢市場,頭條系拿出10億,要重點扶助短視頻……


雖然百度早做了準備。在2016年同樣拿出10億布局百家號,2017年1月迎接陸奇的媒體會上,李彥宏強調過信息流的重要性,「很有信心讓用戶依賴百度獲取信息。」最後重心卻撲向了AI。李彥宏在五環收罰單,陸奇用阿波羅計劃催熟AI泡沫,All in AI戰略在營收上可以說毫無幫助。


反觀頭條,2017年廣告收入達到150億元,在全球累積上億創作者,要在2018年衝擊500億目標。當年同一起跑點的百家號,創作者100萬,信息流廣告收入不足百億。


到陸奇離開百度前的2018年1月,李彥宏參加極客大會,除了強調自己從來沒有說過「All in AI」之外,專門提到信息流,「信息流就是百度的重點,百度大多數的資源是在百度搜索、百度的feed流上。」


李彥宏


如今回過頭來,重估陸奇離開百度的選擇,可以說是雙方及時止損,兩全其美。


陸奇成了投資人,入職YC,後來創辦奇績創壇,一以貫之布局AI,做的是自己喜歡做的事。


當年陸奇出走,輿論一邊倒地替陸奇惋惜,拿數據吐槽百度留不住人,10年間出走至少10位副總裁、20多名高管。內部宮斗、夫婦奪權等傳聞甚囂塵上。加上血友病吧、魏則西事件給公眾的惡劣印象,百度簡直被噴成篩子。


但不得不說,百度在AI戰略上鬆開油門,拿下陸奇,稱得上是明智,至少是亡羊補牢。


陸奇離開後,百度All in AI的聲音消失,2018年Q3財報上,搜索和feed流業務的營收占到總營收的80%。同年舉辦的百度世界大會上,一攬子計劃全程圍繞內容生態打轉,諸如賦能創作者、扶持短視頻、落地小程序,要把百度APP升級成「綜合性內容消費和服務平台」。還和頭條玩起了針鋒相對,雙方打侵權官司的頻率都高了不少。


前幾天,百度大手筆推出「聚能計劃」,來補足直播業務,可謂是全面回歸內容生態根本。



與此同時,百度無人駕駛戰略的執行顯然更加理性。「無人駕駛賭的是未來,回報太遠,當下只能縮減研發成本慢慢來。」一名百度前員工說道。


2018年的百度 AI 開發者大會上,百度宣布阿波羅計劃3.0版本「阿波龍」——「全球第一台 L4 級別自動駕駛車」正式量產。不過比起Waymo量產8萬輛的大手筆,百度的「阿波龍」量產數量稍顯羞澀,只有100台,活動空間只能局限在園區、機場、景區、工廠等相對封閉、線路固定的環境。


社會監管也需要百度慢慢來。2019年百度L4級無人駕駛計程車在長沙量產試行,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無人駕駛計程車的駕駛員位置上,都有司機待命,這群司機又被稱為「安全員」,是按照官方要求準備,為乘客的安全上雙保險。


按照去年9月上海推出的無人駕駛管理辦法,諸如車輛必須配備駕駛員,企業不得向乘車人收取費用,不得從事運輸或經營相關活動等。這也意味著,企業的無人駕駛產品,要實現真正商業化還需要N年。


這就不難理解,儘管百度逢財報必提AI落地,但行內人都清楚,百度營收只能依仗內容業務。


今年2月底發布的2019年總營收1074億元的全年財報,搜索+feed流唱主角。無人駕駛的亮相姿態只是強調業務進展,諸如和23個城市合作,拿到北京市40張自動駕駛牌照等。營收數據至今沒有披露出來。


到5月19日最新公布的營收225億元,凈利潤31億元的Q1財報,百度營收的主力軍沒變,AI類業務財務數據依舊缺失。無人駕駛業務在財報上完全是在打醬油,雲業務一筆帶過。唯一強調的AI產品只剩下小度,一款智能音箱。



百度在AI戰略上雷聲大雨點小的發展路徑,幾乎是國內AI公司的共性。


「技術改良很難徹底解決目前AI存在的根本性缺陷,這些缺陷決定其應用的空間被局限在特定的領域——大部分都集中在圖像識別、語音識別兩方面。」這是去年5月,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張鈸接受《經濟觀察報》時下的結論。


同時,張鈸的另一結論是:基於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在技術上已經觸及天花板。


這似乎很難讓人理解,目之所及,市面上出現的AI產品,除了智能機器人、人臉識別、智能客服、智能音箱之外,幾乎沒有看到技術研發更高深的產品落地。AI的天花板怎麼會這麼低?


但現實情況擺在眼前,從2016年「人機大戰」算起,關於AI即將取代人工的言論甚囂塵上,李開復曾斷言15年內,50%的人類工作會被AI取代,但4年過去,國內AI的發展進程並不樂觀。


去年6月的AI國際大會上,英特爾技術總監馬子雅坦言:大數據、AI等新興技術落地難,目前只有2%的數據被真正用來幫助人類的生產生活。


回到AI商用市場。即便是有場景優勢的阿里、京東,得到廣泛落地的也只有機器人、智能客服等基礎產品,更智能化的技術依然停留在概念階段。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智能語音領域的帶頭大哥——科大訊飛。2018年9月陷入「AI同傳造假」質疑,最後是董事長劉慶峰自己送錘,聲稱當前機器的智能水平暫時代替不了同傳。到10月份,央視曝光科大訊飛違規侵占徽省宣城市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質疑打著「AI」的幌子拿地蓋別墅。


當年暴風般捲起的融資熱潮,如今飛舞一地雞毛。


AI獨角獸商湯科技,6年時間融資9輪近30億美元,估值一度超過70億美元,業務覆蓋智慧城市、智慧型手機、泛文化娛樂、智能汽車、智慧健康、智慧商業、教育和廣告,從2018年開始頻繁曝出打包售賣資產,被觀察者質疑至今沒有形成核心技術壁壘。


和商湯爭奪融資霸主的曠世科技,則是逐年刷新虧損記錄,從2016年全年虧損3.43億,到2019年上半年直接虧損出52億,被迫摔倒在港股IPO的路上。


寒武紀3年時間虧損近16億元,今年3月提交科創板IPO申請,計劃發行4010萬股,募集至少28億元資金,自我估值280億人民幣,甚至不憚於在招股書上亮出底牌:無法保證未來幾年內實現盈利,上市後可能面臨退市的風險。


……


如今回過頭來看AI,投資人的態度最直觀。取勢資本創始人吳樹從2011年就開始關注AI,他告訴字母榜(ID:wujicaijing):「許多AI方向有前景、有價值,也逐步顯現了商業模式,但一部分AI 前期被一群非理性投資機構炒概念,導致高估值偏離了價值,繼續投資變成是做接盤俠,到最後誰都接不動。


同樣是投資人的陸奇,不僅承認自己過於自信,歷數他參與的投資項目諸如機器人、生物科技、遠程工作、雲計算技術等。唯獨沒有無人駕駛。


最後一次回應有關無人駕駛的問題是在去年年底的晚點採訪中,被問到最看好的三個AI落地場景,陸奇只給出兩個答案——智能場所,新移動(機器人駕駛)。


面對記者在無人駕駛問題上的旁敲側擊,陸奇說:無人駕駛在商業化完全落地,是一個漫長過程。


(林寧系化名)

【部分參考資料】

《對話陸奇:做一件長期有價值的事,不被人理解是必然的》,晚點,2019年12月13日

《百度高管解讀第一季度財報 陸奇表示要加強AI創新》,新浪科技,2017年4月28日;

《陸奇:撥開百度迷霧的「局外人」》,人物,2018年6月28日;

《深網 | 陸奇謝幕後 百度的「新」時代》,深網,2018年6月7日。

《陸奇改革未完成 百度重回老路?》,新京報,2018年5月23日

《無人駕駛進入「量產時代」?破曉的黎明,還是瘋狂的白日夢》,高工智能汽車,2020年3月8日。

《李德毅:無人駕駛汽車大規模量產預計要到2060年》,中國汽車報,2019年5月22日。

《AI公司,開始破產了》,投資界 2020年5月6日。

《獨家專訪院士張鈸:深度學習觸及天花板,AI奇蹟難再續》,經濟觀察報,2019年5月28日。

《商湯科技被曝折戟IPO:九輪融資後上市未卜》,藍鯨TMT,2020年3月27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