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王老吉涼茶還有這些歷史故事

我是阿明呀 發佈 2020-02-06T15:58:59+00:00

很多人第一次喝涼茶就是被名字欺騙了,涼茶涼茶,顧名思義覺得就是涼了的茶,可是一下嘴萬萬沒想到又苦又澀,既沒有茶,也並不涼,明明就是一碗中藥啊。

相信很多人對廣東人的印象中,一定少不了一個喝涼茶。很多人第一次喝涼茶就是被名字欺騙了,涼茶涼茶,顧名思義覺得就是涼了的茶,可是一下嘴萬萬沒想到又苦又澀,既沒有茶,也並不涼,明明就是一碗中藥啊。

其他地區的朋友想不明白,這樣又苦又澀難以下咽的東西,為什麼廣東的朋友們卻甘之如飴,其實這是有歷史和地理原因的。

廣東人喝涼茶的原因

涼茶如果按照現在意思理解,就應是茶葉沖泡而晾涼的湯,但其實涼茶只要從功效上寓意,廣東地處嶺南,終年悶熱潮濕,人體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非常容易吸取暑氣而濕熱,而涼茶正是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作用,讓人體能驅走暑氣,恢復自然。

按照不同功效,涼茶大體可分為四類:


1、清熱解毒茶,主要適合內熱,火氣重的人,代表藥材有銀花、菊花、山梔子、黃岑等,適飲於春、夏和秋季。

2、解感茶 主要醫治外感風熱,四時感冒和流感。代表藥材有當年「非典」時期賣到天價的板藍根,此茶四季都適飲。

3、清熱潤燥茶 對於口乾,舌燥,咳嗽都有良好的藥用功效。代表藥材有沙參玉竹、龍梨葉、冬麥、雪耳等。秋天最適合飲用。

4、清熱化濕茶 其針對濕熱氣重,口氣大,面色黃赤等人飲用。代表藥材有銀花、菊花、棉茵陳、土茯苓等,適飲於夏季。


涼茶的歷史

涼茶發明的歷史非常久遠,早在5000年前三皇五帝時期就能追尋到蹤跡,而論涼茶始祖學界一般推崇是商祖成湯,他指出「藥食同源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概念,意思就是防病於未然。

黃帝軒轅指出,治病從預防先做起,另外人應該講究養生、攝生、益壽、延年。成湯繼承了黃帝的主張,在《湯誓》完畢後,委託老師伊尹宣布,給全軍傳派預先用湯鼎鍋熬好的中草藥湯,每人一份;用藥湯代酒,以示關懷。這些中藥藥湯就是有強身健體,預防疾病的作用。

廣東的涼茶發源於東晉時期,東晉醫學家葛洪於公元305年來到嶺南地區,彼時的嶺南地區瘴癘流行,當地百姓深受病痛侵擾。葛洪潛心研究嶺南各種溫病醫藥,為當時百姓解除了諸多病患。當地醫學家在其留下的醫學著作上加以研究總結,以及人們在對抗防止疾病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專屬嶺南人的深厚底蘊的涼茶配伍。

林則徐和涼茶的故事

說到現代涼茶,不得不提的就是現在大名鼎鼎的「王老吉」,王老吉的創始人是王澤邦,又名王阿吉。道光年間有一年瘟疫流行,王阿吉一家上山躲避,得到一位道長真傳,以崗梅根、金櫻根等10餘種山草藥,配製成獨家涼茶分發給當地百姓服用,效果顯著,王阿吉因此聲名遠播,而後在十三行開設涼茶鋪很快就風靡羊城了。

後來林則徐因為禁菸來到廣東,因為不習慣嶺南地區暑濕的天氣,感覺身體諸多不適,倍感苦惱。後來聽說王阿吉的涼茶對此有非常好的功效,於是派人買來飲用,沒過多久就感覺不適一掃而光,大為驚嘆,於是派人送來了一個刻有「王老吉」三個金字的大銅壺贈與王澤邦,從此王澤邦就以「王老吉」的名號開設涼茶鋪,並傳承至今,享譽全國,暢銷海外。

王老吉在鴉片戰爭中的奇功

清朝末年鴉片戰爭在廣東打響,清朝急調湘軍入粵支援,沒料到湘軍就因為廣東濕熱氣候加上每餐吃辣椒導致水土不服,火氣攻心,還沒上戰場就病倒了一大片。王澤邦聽聞後,從「王老吉」藥鋪調來草藥送到虎門和黃埔,並組織當地民眾煎煮涼茶送給軍隊,連飲數天,士兵大多藥到病除

2006年5月,國務院正式批准廣東涼茶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涼茶至此可得以傳承和發揚光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