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第一次到北大上課,學生們哄堂大笑,15分鐘後教室里鴉雀無聲

大貓在行動 發佈 2020-01-21T02:02:15+00:00

第一次上課時,他身著打滿補丁的藍布衫,夾著小布包,右耳上夾一鉛筆,手裡拿著薄薄的講義,準時走進了教室,那與其他教授衣冠楚楚風格截然不同的打扮,讓學生們頗感驚異,議論紛紛。

1920年,受弟弟周作人推薦和蔡元培邀請,魯迅來到北大國文系執教。在此之前,魯迅已在蔡元培的邀約下,為北大設計了一枚校徽,並一直沿用到了1949年。



初入北大的魯迅,因還兼任著教育部的職務,所以按照當時的規定,他的身份只是一名普通講師,沒有被聘為教授。即使如此,魯迅並未過分在意,而是十分認真的在北大做了6年的講師。

魯迅所教授的課程叫《中國小說史略》,主要講述對歷史的觀察,對社會的批判,對文藝理論的探索。第一次上課時,他身著打滿補丁的藍布衫,夾著小布包,右耳上夾一鉛筆,手裡拿著薄薄的講義,準時走進了教室,那與其他教授衣冠楚楚風格截然不同的打扮,讓學生們頗感驚異,議論紛紛。



魯迅講台上立定,便講起話來,一張口便是特有的「紹興官話」,學生們再也忍俊不住,頓時哄堂大笑起來。魯迅毫不為意,寒暄幾句切入正題,正式開始講課。他講話時既不抑揚頓挫,也無慷慨激昂的音調,但深入淺出,引人入勝,語言中蘊蓄著精闢的見解,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往往跟傳統說法不同,但卻十分中肯。15分鐘後,學生們的注意力徹底被吸引了,個個瞪大眼睛,豎起耳朵,生怕少聽一個字。講了半個小時後,魯迅又旁徵博引,與學生互動起來,教室里沸騰著年輕人蓬勃的朝氣,與其他枯燥沉悶的課堂形成了鮮明對比。



「一課成名」之後,每次魯迅只要一踏入教室之內,學生們立刻鴉雀無聲,聚精會神起來。後來,一周只有一次的魯迅課堂上,不只是國文系的學生,別系的學生、校外的青年也不少,甚至還有人專程從外地趕來。教室里兩人一排的座位上,總是擠坐著四五個人,連門邊走道都站滿了學生,甚至相當多的北大講師和教授也早早占好了位置。據當年在北大任教的林語堂回憶,那時的北大教師分成兩派,一派以魯迅為首,另一派以胡適為首。可見僅為講師的魯迅在北大有多大魅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