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沙丘政變,秦帝國覆滅序曲

大明湖畔的二狗 發佈 2020-01-21T18:37:36+00:00

一個國家,先皇逝去,皇位更替,如果這時沒有合法的繼承人,則會因為爭奪皇位而天下大亂。秦帝國徹底淹沒於歷史塵埃中。


​​


01

秦始皇一直沒有立太子,給秦帝國留下一個致命的漏洞。

太子,國之根本。

一個國家,先皇逝去,皇位更替,如果這時沒有合法的繼承人,則會因為爭奪皇位而天下大亂。

秦始皇不懂這個道理嗎?懂!那秦始皇為什麼不立太子呢?一個謎。

史學家猜測,因為秦始皇自視甚高,迷戀自我。

我秦始皇英雄神武,多偉績:滅六國,說滅就滅;一聲令下,統一貨幣、度量衡、文字;一聲令下,焚書坑儒;創建郡縣制,中央集權;修靈渠,征南越;修長城,搞巡遊;出使琉球…

一個自視甚高的人往往剛愎自用,不聽別人勸,因此對於立太子的勸告,他置若罔聞。

其次,一個如此英雄神武的人,最怕別人說他老了。

立太子就是承認新老更替。那不就是向世人宣告我秦始皇老了嗎?不!我雄風依舊!

而現實中,秦始皇有20多個兒子。

其中,大兒子扶蘇,治國理念與秦始皇相差很大,一個實行暴政,一個追求仁政。

結果,秦始皇把扶蘇打發去手握30萬重兵的蒙恬將軍的北疆守邊了。

大兒子令人頭疼,其他兒子我又沒看上,也許這也是秦始皇不立太子的一個因素吧。



02

不立太子,那立皇后也行呀。

一旦皇帝逝去,皇后就是太后了,太后臨機決斷,說不定能穩定局勢。

但是秦始皇也沒有立皇后,這為秦帝國留下第二個漏洞。

那秦始皇為什麼不立皇后呢?一個謎。

史學家猜測一,可能還是秦始皇自我迷戀。

秦始皇打下韓、趙、魏、楚、燕、齊六國中的任何一國,就把王宮裡的女人全部擄了去,有2萬多。並仿造六國宮殿,供自己享樂。

但秦始皇自稱皇帝,皇帝的意思就是功蓋三皇五帝,德勝堯舜禹至聖,至高無上!無以復加!一句話概況,就是:老子天下第一!

既然這樣,那什么女人配做我的皇后呢?!

史學家猜測二,可能秦國有太后干政的先例。比如羋月。

皇后就是將來的太后,立皇后,將來太后干政,對國家不利。

03

史學家猜測三,秦始皇荒淫無度的母親在其心中留下了很深的陰影。

其母趙太后(即趙姬)荒淫無度,往事不堪回首。



秦始皇小的時候,父親秦莊襄王(即異人/子楚)就死了,母親趙太后年紀輕輕就守寡。

但是趙太后耐不住寂寞,常常和丞相呂不韋私通。

因為趙姬原本就是呂不韋的妾。後來呂不韋忍痛割愛,把她進獻給了秦始皇的爹異人,即後來的秦莊襄王。

還傳聞,趙姬嫁給異人時,已經懷了呂不韋的孩子,這個孩子就是後來的秦始皇。

隨著秦始皇越來越大,但是趙太后卻性趣不減。

呂不韋害怕姦情敗露,災禍臨頭,就暗中找了一個陽具特別大的人嫪毐獻給她。呂不韋想甩開趙姬這個包袱。



好人做到底,呂不韋暗中協助趙太后把嫪毐帶近宮;後來趙太后懷孕了,他又協助趙太后把嫪毐藏到雍宮。趙太后陷在裡面不能自拔。

但是紙包不住火,有人告發嫪毐和趙太后私通,並生下兩個兒子;還密謀說,一旦秦始皇死,就讓這兒子繼位。

這下,秦始皇氣得七竅生煙,於是嚴查此事。後將嫪毐五馬分屍,夷三族,自然還殺了他和趙太后生的兩個兒子。

秦始皇母親的荒唐事令天下人恥笑!

經此折騰,秦始皇決定不設皇后。

04

不立太子,不立皇后,萬一皇帝駕崩,國家豈不亂了?是的。

正因為這樣,沙丘政.變才變得那麼緊張刺激,撲朔迷離,變幻莫測!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進行第五次大規模巡遊。

巡遊時,秦始皇沿途辦公,文武百官隨行。

自然,隨行人員中少不了商談國事、起草詔書的丞相李斯;剛正不阿、值得倚靠的正卿蒙毅;掌管玉璽、給詔書蓋印的趙高等。

車隊、依仗、人馬,浩浩蕩蕩,迤邐而行。

這次,幼子胡亥要跟出去見見世面,秦始皇就帶上了他。



05

第五次巡遊走到紹興祭祀大禹時,秦始皇感覺身體不適,於是派正卿蒙毅去泰山祈福。

秦始皇身邊少了一個心腹、重要的幫手。

更不幸的是,第五次巡遊走到沙丘(今河北邢台廣宗縣)時,秦始皇得了重病。

未雨綢繆,該考慮後事了。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冷靜下來的秦始皇開始考慮帝國的未來了。

帝國已經千瘡百孔,說不定不同的治國理念可以闖出另一條新路。這麼想想,其實我的大兒子扶蘇還是不錯的,說不定他就是帝國的未來!

於是秦始皇把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幼子胡亥三人喊來,立下遺詔:讓公子扶蘇回京主持喪事,隨後即位。

並把遺詔蓋了玉璽,封好。

然後,秦始皇就一命嗚呼了。

英雄神武,威風八面,殺伐決斷,獨斷專行又超級自戀,老子天下第一的中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嬴政,在他50歲的時候,也逃不過生死判決,在沙丘斃命。

一切都是宿命!

沙丘政.變拉開了序幕。



06

秦始皇立了遺詔:讓長子扶蘇回京主持喪事,隨後繼位。

秦始皇在死之前,彌補了沒有立太子這個致命的漏洞。

那就這樣辦唄。

但是,遺詔是立了,玉璽也蓋了,也封好了,可就算沒有發出去。

為什麼沒有發出去呢?一個謎。

史學家猜測一,秦始皇自己交待李斯和趙高:暫時不要發。

說秦始皇還想等等、看看,萬一自己病又好了呢!

史學家猜測二,趙高故意扣著不發。

因為扶蘇與蒙恬、蒙毅兩兄弟關係親密,而趙高與蒙家兄弟是死對頭!

趙高怕遺詔發出,將來扶蘇做了皇帝,對自己不利,甚至身首異處。所以趙高扣著就是不發。

此時的趙高,是掌管皇帝玉璽的中車府令。官不大,但很重要!

皇帝所有詔書蓋章、封存、發出等事宜均由他經辦。秦始皇死時,遺詔就在趙高那。

史學家猜測三,趙高想拖著,觀望觀望。

因為趙高也拿不准秦始皇會不會死?如果秦老闆沒死,自己沒發遺詔,大功一件!

如果秦老闆死了,拖著不發,有無限可能,這是保護自己。所以他先拖著,看看情況再說。

07

我們知道,秦始皇死前立遺詔,喊了三個人:李斯、趙高、胡亥。



趙高扣著遺詔不發,胡亥應該沒有什麼意見。

而此時的李斯呢?

李斯決定封鎖秦始皇死亡的消息,這叫秘不發喪。他這樣做是對的!

此時,國家出現了權力真空。極易產生權力鬥爭,進而導致天下大亂。

此時,遺詔沒有發出,國家沒有合法的皇位繼承人;就算遺詔發出,將來扶蘇辦完喪事後即位。

但扶蘇不在朝中,文武百官也在巡遊路上。

一旦得知皇帝駕崩,朝中大臣或宗室發動政.變,或手握重兵的將領發動兵變…後果將不堪設想。

當時是7月份,大熱天,為了對付屍體腐爛發生的惡臭,李斯弄了幾車同臭的鮑魚,以此來掩人耳目。

但這樣的損招瞞過了文武百官。一切照舊,沒有變亂。

從處理秦始皇之死的措施來看,李斯表現得周到,細緻,成熟,又忠誠。

08

如果李斯帶著文武百官速回都城咸陽,同時秘密派人去請公子扶蘇。

扶蘇到了咸陽後,公布秦始皇遺詔,擁護扶蘇即位。這樣,一切都很完美。

因為丞相李斯具有這樣的權力。

秦帝國的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掌握著國家的軍政大權。

秦始皇死後,遺詔在趙高手裡,趙高沒有發出。李斯完全可以勒令趙高發出,甚至以欺君之罪逮捕趙高。

可歷史並不是這樣的。

那李斯為什麼沒有這樣做呢?

因為李斯的性格!



09

性格決定命運!

李斯,楚國上蔡人,跑去秦國求富貴。

經過27年的努力,李斯從一個秦國小吏做到官至丞相。丞相,那可是秦帝國最大的官,榮華富貴。

求富貴無可厚非,但是李斯卻不擇手段。

他妒忌韓非子而毒殺之。

他與秦始皇一起炮製了焚書坑儒。搞得士人(即讀書人)怨聲載道。

秦始皇很多的獨.裁專.制制度,李斯也表示贊同。但並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可。

做了丞相,享有榮華富貴,李斯還不放心。

他還要試圖永保富貴。

他和秦始皇做了政治姻親:他的兒子全部娶公主,他的女兒全部嫁皇子。

為了追逐名利,為了永保富貴,李斯無所不用其極!

李斯的奮鬥很勵志,這說明他忍耐、聰明、能力強。

但李斯為了富貴不擇手段,這又說明了他性格懦弱和人品不堪。

這種人平時很會辦事,但是面臨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時,卻意志不堅定,常常選擇背叛。

一句話:李斯在關鍵時刻會掉鏈子,靠不住!

後來的事實證明了李斯確是如此。

那後來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10

趙高扣著遺詔不發,他想幹什麼呢?

趙高何許人也?



其父原為秦國的刀筆小吏,後因為犯法而受了宮刑。

其母在勞教期間寂寞難耐,與別人私通生下了趙高、趙成兩兄弟。

所以趙高的出身是卑賤的。

但是客觀地說,趙高也很奮鬥。只是目的不純。

趙高有三個特點:一,因為地位低下,生存環境惡劣,趙高很勤快,很會察言觀色討好別人。

二,刀筆小吏後代,也許是遺傳吧,趙高寫得一手好字。

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趙高一家因為犯法而坐牢,於是他就潛心研究律法,居然成了法律專家。

因為勤快,趙高逐漸被秦始皇所用,讓他負責管理巡遊的車馬。

因為寫得一手好字,秦始皇下詔時就經常口述,讓趙高代筆。

逐漸地,秦始皇讓趙高代筆的詔書越來越多;同時秦始皇嫌麻煩,於是乾脆又讓趙掌管玉璽。

因為懂法,秦始皇就讓幼子胡亥向趙高學習律法知識。這一來二去,趙高與胡亥的關係就非常緊密。

秦始皇死後,趙高想搏一把。

於是沙丘政.變正式拉開了序幕。



11

秦始皇一死,趙高扣著遺詔不發,不想扶蘇繼位,想扶胡亥即位。

這樣,自己就有了擁立新君之奇功、大功,未來就有無限可能。

胡亥,秦始皇20多個兒子中的幼子。時年20歲。

典型的官二代加富二代,從小吃喝玩樂,不干正事,根本不具備社會閱歷和政治經驗。一切尚嫩!

像胡亥這樣天真稚嫩的小青年,很容易被趙高這種社會老油子哄騙、誘惑。甚至別人挖坑埋他,他還幫著填土。

綜述,胡亥:嫩,容易被騙。

李斯:雖貴為丞相,但性格懦弱,人品不堪,關鍵時刻靠不住。

而趙高:這個長期在社會摸打滾爬的老油條,陰謀家兼野心家,關鍵時刻具有強大的爆發力。

趙高,掌握著玉璽,扣著秦始皇遺詔不發,這樣他就能抓住秦始皇留下的漏洞大做文章。

沙丘政.變開始了。

12

第1回合

一個此前籍籍無名的小人物趙高就這樣登上了廣闊的歷史舞台,發動了一場驚險刺激、跌宕起伏的沙丘政.變。

沙丘政.變首先要搞定胡亥和李斯。

本著先易後難原則,趙高選擇胡亥。

只用了三個回合,趙高就拿下了胡亥。

第1回合

趙高說:「先皇去世,留下遺詔,長子扶蘇受命回京主持喪事。喪事結束,扶蘇繼位。」

趙高的潛台詞是:你大哥如果做了皇帝,就沒你什麼事啦!

當然,現在他還沒有繼位,難道你就沒有什麼想法嗎?

胡亥答:「明君知臣,明父知子。」

意思是:我老爹那麼英明神武,當然知道做臣子的誰好誰不好;也知道做兒子的誰行誰不行。

胡亥其實回答得很明確:我不行,就應該扶蘇繼位。

這說明小胡同志還是有先見之明的。

第1回合,趙高沒有說服胡亥。

但是胡亥並沒有去告發,這說明小胡同志還是有想法的。

我應該再點撥點撥,不怕他不動心。

13

第2回合

趙高繼續點撥。

趙高說:「當今天下大勢,取決於三人,皇子你,丞相李斯,掌握玉璽的我。『為君之臣』與『為臣之君』差別太大了。」

這句話,趙高主要說了兩點:一,他表態,我們三個人完全可以聯合起來幹大事。

二,他告訴胡亥,「做皇帝的臣子」和「做臣子的皇帝」兩者差別太大了。

潛台詞是:做皇帝的臣子多沒意思啊,難道你不想做臣子的皇帝嗎!

胡亥答:「廢兄立弟,不義;不奉父詔,不孝;我的能力,不行。」

這話表面上的意思是:你想陷我於不孝不義嗎?再說,我能力也不行呀!

其實胡亥的潛台詞是:我當然很想做皇帝啊!但是因此背上不孝不義的罵名怎麼辦?我能力不行怎麼辦?

趙高心裡暗喜:我再給你說道說道,排除你心魔,讓你開開心心做皇帝。

另外,你不是擔心能力不行嗎?有我呢!



14

第3回合

於是趙高鼓起三寸不爛之舌,繼續給小胡同志灌迷魂湯。

趙高說:「商湯滅夏,武王伐紂,都是以臣弒君,但是儒家也沒有譴責,還說這是順天應人。

春秋時衛君弒父,孔老夫子也未加以譴責,還說幹得好。

大行不小禁,聖德不辭讓。」

趙高這又主要表達了兩個意思:

一,以臣弒君也好,弒父也好,沒有什麼,成王敗寇,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

二,做大事的人不能拘泥小節;同樣,有做皇帝的機會有什麼好推辭的呢!

趙高繼續說:「因小失大,後必有害;猶猶豫豫,後必有悔。」

意思是說:猶猶豫豫就會錯過機會,以後就要後悔,不要猶豫,說干就干唄!

胡亥默然。

沉默就是默認。

胡亥就差親口說出:行!聽你的,干吧!

搞定胡亥。

15

趙高成功說服胡亥後,接下來要說服李斯。

小胡同志,本來就和我關係很好,加上他天真爛漫,我根本就沒有把他放在眼裡。

而丞相李斯這個傢伙位高權重,久經官場。說服他可能挺費事。

但又必須說服他。

不過仔細想想,李斯也不可怕。

這個傢伙外強中乾,喜歡追名逐利。這就是弱點!

不要怪我趙高心狠。俗話說,蒼蠅不鑽無縫的蛋。

接下來,趙高和李斯的交鋒又會怎麼樣呢?



16

李斯雖貴為丞相,看起來對秦始皇忠心耿耿,實則不然。

此人外強中乾,追名逐利不擇手段。他的心思早已被趙高看透。

沙丘政.變進入了最關鍵的一環:趙高拿下李斯。

趙高知道李斯在官場混了30年,從小吏混到丞相,人生經歷無數風風雨雨。

既然大家都是富有社會經驗的老油條,東拉西扯沒用。

不如單刀直入,簡單粗暴,反而有效。

於是,趙高這隻老狐狸,一改對小胡同志的「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策略。

他對李斯採取了「曉之以利,動之以害」,直擊李斯痛點。

趙高和李斯大戰六個回合。

17

第1回合

趙高說:「先皇病故,留下遺詔:立扶蘇為太子。

但是,遺詔沒有發出。玉璽在我這裡,知道的人很少。如果你,我,胡亥三人聯手,可以改遺詔,立胡亥。

這就是我的完整計劃,怎麼樣?」

趙高一見面就把自己的計劃和盤托出,夠直白!

可見趙高早就做足了功課,絕對是有備而來。

從這一點說,李斯先敗一招。

不過,趙高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也是冒了極大風險的。弄不好是要掉腦袋的!

畢竟李斯是秦帝國的丞相,掌握著帝國的生殺大權。

李斯答:「你那是『亡國之言』,不是當臣子該說的話。

這次,我就當沒有這回事,下不為例。」

面對著趙高如此大逆不道的話,這是謀反,十惡不赦,是要誅九族的!

李斯完全可以以謀反罪逮捕趙高。

但他沒有,他居然輕描淡寫地說,我可以當做沒看見。

蒼蠅不鑽無縫的蛋,果然李斯並非無懈可擊。

於是趙高擦了擦冷汗,繼續鑽縫。

18

第2回合

趙高說:「兄弟,你才能、謀略、聲望、功勞,以及和扶蘇關係,這五樣,跟蒙恬比,怎麼樣?」

李斯答:「比不上。」

趙高繼續說:「衣服新的好,幹部舊的好。如果扶蘇即位,肯定選蒙恬、蒙毅為將、相。

況且你與扶蘇一直就政見不合,你不怕他擼掉你的丞相嗎?」

李斯答:「不怕!」

其實李斯嘴上犟,心裡害怕極了。

李斯和秦始皇還算配合默契,但是扶蘇與他們兩人政見都不同。

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扶蘇繼位,肯定重用蒙恬與蒙毅。

一個本來是丞相的人,不受重用會怎麼樣?李斯都不敢想像。

下危機,找痛點。趙高的話,句句說到李斯心尖上。

李斯越想越害怕,心開始鬆動了。

李斯這樣外強中乾的人,平時一副高高在上、裝模作樣的樣子,其實內心卑污脆弱。

一旦被誅心,很快會轟然倒下。

這,趙高懂。

因此,趙高繼續下危機,深挖痛點。



19

第3回合

趙高說:「兄弟,秦國的丞相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你歷史比我懂,你回憶回憶,是不是這樣?」

這話的潛台詞是:別看你現在是丞相,將來未必有好下場。

這已經是詛咒了。趙高狠吶!

趙高繼續說:「如果扶蘇即位,肯定重用蒙恬與蒙毅,他們與你一向政見不同,你的下場將會很可悲。

而如果我們把胡亥扶上位,那就不一樣了!你還是丞相,永保富貴!

你對比對比,好好想想吧。」

這話的潛台詞是:你李斯除了和我一起把胡亥扶上位,沒有別的出路!

李斯長嘆一聲,答:「奉主之詔,聽天由命!」

李斯已經嘆息了。

人很無奈會嘆息;長嘆一聲,表示萬般無奈。

李斯提「奉主之詔」,與其說是抵抗,不如說是和趙高講條件。

李斯說「聽天由命」,其實就是「無力回天」。這更說明李斯被趙高說動了。

趙高心想:李斯啊李斯,都說你外強中乾。果然不堪一擊!

於是趙高趁熱打鐵,繼續他的三寸不爛之舌。

20

第4回合

趙高說:「兄弟,安危是可以轉化的,不能聽天由命。現在,命運就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就看你怎麼做了。」

李斯說:「我本是上蔡一介布衣,現在官至高位,都是拖先皇的福。我怎麼可以違反先皇的囑託呢!」

李斯的「我怎麼樣可以違反先皇的囑託呢」,可以是反問,也可以是設問。

如果是設問,這話的潛台詞是:我怎麼可以違反先皇的囑託呢?你幫我想想辦法啊!

好,我就幫你想個背叛的理由吧。趙高很懂李斯的心思。

前4個回合,趙高對李斯都是挖痛點,下危機,「曉之以害」。

眼看把李斯嚇唬得差不多了,趙高準備進行安撫利誘,「動之以利」了。

於是,趙高清了清嗓子,繼續說。

21

第5回合

趙高說:「我已經說服胡亥了。如果咱們三人聯手,那便天下無敵了!

以後做事,就名正言順,這叫『以上治下,以內治外』。

要是誰不服,那就是謀反。」

誘惑!

對於處在權力巔峰的李斯來說,太知道權力的魅力了!

那種一言九鼎的感覺,那種掌握別人命運的快感,太美妙了!李斯怎麼會捨得失去呢!

李斯答:「齊恆公他爹沒有按規矩來立太子,結果弄得兄弟流血爭鬥。

晉獻公也不按規矩來立太子,結果弄得幾代人互相殘殺。

咱們還是按規矩辦吧?」

李斯已經用商量的口吻了。行了!事情要成了!

趙高表面上不動聲色,實則心裡高興極了。

勝利就在眼前,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了。

臨門一腳,我再發發力,把球踢進。

於是,趙高決定做最後重重一擊。



22

第6回合

趙高說:「兄弟,啥也不說了。聽我良言,長有封侯,世世稱孤。否則,禍及子孫吶!」

翻譯一下:如果你聽我趙高好言相勸的話,你家世世代代封侯拜相,榮華富貴享受不止。否則,不僅是你,你家子子孫孫都有禍患吶!

這一招真狠!趙高不僅針對李斯,把他子孫都詛咒上了。

李斯仰天長哭。

對於別人如此惡毒的詛咒,李斯選擇忍了,說明他已經崩潰了。

李斯仰天長哭就是默認。

至於李斯大哭的原因,也許有愧疚,無奈,悲涼,哀嘆等,很複雜,五味雜陳。

總之,李斯被趙高說服了。

23

六個回合下來定分曉。

這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兒子全部娶公主、女兒全部嫁皇子、為永保富貴不擇手段、大秦帝國朝的丞相李斯,就這樣背叛了帝國,背叛了秦始皇!

而那位囚犯偷情的私生子、老油條、陰謀家、野心家趙高初戰告捷。

也許趙高自己都暗自佩服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吧。

在壓力之下,趙高和李斯表現完全相反。

小人物趙高爆發出極強的戰鬥力,一舉拿下聰明能幹的丞相李斯。

而李斯恰恰相反,表面上義正詞嚴,內心其實脆弱不堪,關鍵時刻蔫了。一隻紙老虎而已!

至此,趙高、李斯、胡亥組成了一個沙丘政.變三人集團。



24

我們不禁要問:難道就沒有人能阻止趙高的陰謀嗎?

有的。有人有這個能力,這個人就是正卿蒙毅!

蒙氏三代:蒙鰲、蒙武、蒙恬與蒙毅,均為秦國重臣。蒙氏整個家族在秦國赫赫有名。

秦始皇時期,大將蒙恬率領帝國主力部隊30萬重兵防守北疆,抵禦匈奴。

後來,秦始皇把大兒子扶蘇也下放到蒙恬那鍛鍊去了。



而蒙恬的弟弟蒙毅在朝中為官,是正卿,是秦始皇倚重的重臣。

蒙氏兄弟,一文一武,權傾朝野。

一旦朝中有變,蒙毅先行反對,然後北疆的蒙恬率大軍長驅直入國都咸陽威懾。

北疆離咸陽很近,大軍長驅直入,指日可待。

25

蒙毅正直,是趙高的天敵,丞相李斯的政治對手。

有一次,趙高犯了死罪。恰巧蒙毅負責審理此案。

蒙毅堅持公事公辦,要治趙高死罪。因此兩人成了死對頭。

後來,秦始皇插手此事,赦免了趙高。

可現在,被秦始皇赦免了死罪的趙高,卻把秦始皇辛辛苦苦建立的秦帝國推向覆滅。大諷刺!

只要蒙毅在,小人趙高就不敢輕舉妄動!丞相李斯也會忌憚三分。

但是沙丘政.變發生時,蒙毅正幫秦始皇在泰山祈福呢。

等正直的蒙毅出差返回時,則沙丘政.變已經結束了。

秦始皇派蒙毅去給他祈福妄圖長生不老,結果自己很快病死沙丘。諷刺!

蒙毅出差了,趙高、李斯才能發動沙丘政.變,把秦帝國推向覆滅。大諷刺!

26

趙高和李斯很清楚,要想把胡亥推上皇位,還有一個絆腳石必須搬掉,那就是秦始皇的長子扶蘇。

扶蘇不僅是秦始皇遺詔確立的合法的皇位繼承人,而且身邊還有手握30萬重兵、富有政治經驗的大將蒙恬。

從哪哪看,這都是個巨大威脅!

必須解決扶蘇!

三人政.變集團假借秦始皇名義,製造了一個賜死扶蘇的詔書。

理由是:一,守邊無功;二,為人不孝;三,誹謗朝廷;四,謀立太子。

純屬污衊!

詔書發出後,趙高和李斯提心弔膽,生怕扶蘇看破他們的陰謀。

蒙恬的30萬大軍在咸陽之北,萬一他們識破自己的奸計,大軍壓境怎麼辦?

所以他們不敢回國都咸陽!

於是在7月的大熱天,秦始皇的屍首被馬車拉著到處跑。

估計屍首都爛得只剩骨頭了。

曾經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怎麼也想不到,他死後還受這份罪。巨大的諷刺!

27

出人意外,扶蘇解決得很容易。

接到詔書的扶蘇,不知道自己老爹已經死了,居然毫不懷疑這是假詔。

他長嘆一聲,以為老爹真的要他死呢,傷心地哭。苦著哭著就自殺了。

蒙恬勸都勸不住。

蒙恬畢竟有政治經驗,他告訴扶蘇,可以先接詔,但拖著不動身,然後派人火速趕往國都和巡遊處打聽情況。

哎,看來不僅胡亥天真幼稚,扶蘇也好不到哪裡去。

秦始皇那麼殺伐決斷、英明神武,兒子卻個個天真幼稚、無經驗。諷刺!

28

直到使者快馬加鞭回來復命:扶蘇已死。

三人集團心裡一塊石頭才落了地。

於是,巡遊車隊和文武百官這才浩浩蕩蕩趕回國都咸陽。

然後宣布秦始皇的死訊,安葬了秦始皇老人家那具顛簸了好幾個月的爛屍骨。

然後馬不停蹄地操辦胡亥登基儀式。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胡亥即位。

胡亥就是歷史上的秦二世。

至此,沙丘政.變「成功」落下帷幕。

29

沙丘政.變中,趙高登上歷史舞台。

他的亮相是短暫的,有巨大爆發力,又機具破壞力。

沙丘政.變後,趙高再接再厲,狠手不斷。

殺蒙恬、蒙毅兄弟。

殺盡皇子、公主。

殺李斯,做丞相。

指鹿為馬,殺反對者。

殺胡亥,想自己登基 …

一片腥風血雨中,強秦急速沒落。

後來,秦王子嬰攜子計殺趙高。

再後來,劉邦攻入咸陽,子嬰投降,秦朝滅亡。

一個月後,項羽帶兵來到咸陽,殺子嬰。

秦帝國徹底淹沒於歷史塵埃中。



全劇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