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朱元璋要承認元朝是中華正統呢?

大明湖畔的二狗 發佈 2020-02-06T20:52:34+00:00

原因比較複雜,但最主要的原因有三個,一是彌合南北漢族族群的裂痕,二是安撫元朝的遺老遺少,三是繼承元朝的政治遺產,特別是領土這個遺產。

原因比較複雜,但最主要的原因有三個,一是彌合南北漢族族群的裂痕,二是安撫元朝的遺老遺少,三是繼承元朝的政治遺產,特別是領土這個遺產。

先說第一個原因,南北漢族族群的分裂問題。

南北漢族分治,從女真人建立的金國滅北宋開始。北宋滅亡,南宋建立,中國的北方地區經短暫的過渡時期後,迅速被金國的女真人統治。女真統治時期,強迫北方漢人變異服裝、變異風俗,從多方面鼓勵、強逼漢人胡化。

經過金國一百多年的統治,北方漢人在生活習慣、風俗、衣帽穿戴等方面,與南方漢人已有了較大區別。雖然語言猶存,但觀念已變,對南方漢人的認同感大幅減弱。

蒙古滅亡金國、進而滅亡南宋後,將南、北方的漢人並不視為一個族群,將北方的漢人及契丹等族合稱為漢人,而將原南宋地區的漢人稱作南人,對二者的管理方式也有區別。北方地區,在原金國的管理方式的基礎上,雜糅一些蒙古草原的部落式管理方式。在南方,則仍延續南宋的管理辦法,與士紳階層合作,聯合統治。這種辦法,稱作「因俗分治」。

因俗分治的辦法讓南北方的漢人進一步分化。北方漢人與契丹、奚人等融合,更加尚武,對蒙古習俗的接受程度也較高。而南方漢人仍舊秉承詩書耕讀傳家的傳統。

元末明初,或許南方一些漢人對曾經的宋朝還有印象,還有懷念之意,北方漢人對宋朝是毫無關切,沒有半點印象了。



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否認元朝的正統,以宋朝的繼統者自居,起不到籠絡漢人之心的作用,反而會加大南北漢人的裂痕。而漢人,是明政權的基本盤。

朱元璋起家於南方,部下也多為南方漢人,要統一全國穩固統治,必須要取得北方漢人的認同,此時承認元的正統地位,實為明智之舉。否則,必會導致北方漢人離心離德。

明初科舉考試中的南北榜案,北方漢人的士子全部落榜,因而聚集鬧事。朱元璋為了籠絡北方人心,將主考官劉三吾凌遲處死。其思路也是為防範北方漢人的離心離德。

說第二個原因吧。

元政權雖時間不長,統治整個中國的時間只有八十多年,但在滅亡後,仍有不少遺老遺少懷念元朝,以各種形式稱頌懷念元朝。如葉子奇,他說:「元朝自世祖混一之後,天下治平者六、七十年,輕刑薄賦,兵革罕用,生者有養,死者有葬,行旅萬里,宿泊如家,誠所謂盛世也。」——葉子奇《草木子》

再如戴良,他說:「(元朝)以深仁厚德,涵養天下達五、六十年之久,而戴白之老、重髫之童,相於歡呼鼓舞於閭巷間,熙熙然有非漢唐宋所及。」——戴良「皇元風雅」

懷念元朝的不只是這些文人,朱元璋自己也經常說元朝的好話。比如他說:「元主中國,殆將百年,其初君臣樸厚,政事簡略,與民休息,時稱小康。」又說:「元初定天下之時,彼時法度嚴明,使愚頑畏威懷德,強不凌弱,眾不暴寡,在民則父父、子子,夫夫、婦婦,各安其生,惠莫大焉。」——《明太祖實錄》

除了這些元末明初的人懷念元朝,還有部分純粹的明朝人也說元朝的好話,比如戲劇家李開先,他在「西野春遊詞序中就說:「元不戍邊,賦稅輕而衣食足,衣食足而歌詠作。」

由此可見,明朝初立時,對元朝有好感的人不是一個二個,而是一群,朱元璋自己就是其中一個。(至於為什麼會這樣,那是另一個問題了,這兒不涉及)

在這種情況下,是不得不承認元的正統地位。



第三,承認元的正統,有利於繼承遺產,特別是領土遺產的繼承。



宋代疆域比較小,即便是北宋全盛時期,也沒收回燕雲十六州,西南的大理獨立成國,西北的西夏時而稱臣時而反叛,西域、東北、漠北就更別想了,疆域與漢唐時無法相比。

而元朝就不一樣了,元不但將東北、大理、西夏、西域等地納入版圖,還將西藏也收服,成為領土,漠南漠北自然也在版圖之內。那幾個汗國不算,元朝廷直接管轄的地方,已經夠大了,比漢唐時還要大些,更是遠超兩宋。

承認元的正統,認為自己是繼元朝而立國,明政權就可以理直氣壯的主張對西藏、東北、大理、西域等地的主權,當然,能不能實際占領是另一回事,但可以理直氣壯的主張,甚至攻打。反之,就無法理直氣壯了,須另找理由擴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