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萬迪士尼員工無薪休假:非常時期,究竟什麼才是你的鐵飯碗?

李羽毛兒 發佈 2020-04-13T23:30:29+00:00

迪士尼放無薪假,不愛存錢的人最難過4月11日,據美國廣播公司報導:迪士尼公司宣布,佛羅里達州奧蘭多迪士尼世界樂園的4.3萬名員工,將於下周開始放無薪假,園區內僅保留200多名員工從事必須的工作,並且迪士尼樂園也未明確閉園期限。

迪士尼放無薪假,不愛存錢的人最難過

4月11日,據美國廣播公司報導:迪士尼公司宣布,佛羅里達州奧蘭多迪士尼世界樂園的4.3萬名員工,將於下周開始放無薪假,園區內僅保留200多名員工從事必須的工作,並且迪士尼樂園也未明確閉園期限。

這也就意味著,那些被公司放無薪假的員工,即將面對期限不明確的零收入,無論你的家庭是否背負貸款,無論是否上有老下有小。

此消息一出,輿論一片譁然,有人說:「這些迪士尼待業公主的日子不好過了!」有人說:「在今年這樣的形勢下,那些能996的才是真正的成功人士。」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沒有收入的日子裡,那些沒存款的人,無疑才最難過。

可惜,在美國,懂得存款的家庭少之又少。2018年,據美聯儲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數據顯示,美國家庭存款(即銀行帳戶及退休儲蓄)的中位數約為1.17萬美元,超一半人零存款。

已經習慣了超前消費的美國人,面對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可能要接受有史以來最具挑戰性的生存難題了。

中國有句古話:「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儘管生活中小機率的黑天鵝事件很少發生,但對於普通百姓而言,這種突如其來的意外一旦降臨,多數人都沒有承擔風險的能力。

有位同事,幾年前在股市里賺了點錢,去年換房換車,把家裡能調動的資金基本都扔進去了。結果去年5月股市預冷,家裡老父親查出肺癌,醫療費一年就是幾十萬,同事只得東拼西湊,可是房子還是斷供了。

這幾天到處跑關係,想把房子留下來,可父親的病也不見好轉,不知道還要再花多少醫藥費。人到中年,陰雲密布。

生活的磨礪,讓人不是變得油膩就是變成盧瑟

最近,有一部叫《我是餘歡水》的網劇突然火了起來,主角餘歡水從一場車禍開始,人變得猶猶豫豫、畏畏縮縮,事業上不順遂,妻子也精神出軌,最可怕的是,去醫院檢查拿錯了片子,被誤診為胰腺癌。

正當所有的悲劇,都在餘歡水這一個人身上上演時,餘歡水乾脆放飛自我。他將這些年裡憋在心裡不敢說的話,全部講出來,把自己想像了很多次卻不敢去做的事,一股腦全乾了出來。

和妻子離婚之前,乾脆說自己對自己只有歉疚沒有愛情;被老闆誤解,直接懟回去;知道自己買的茅台是假酒,大砸菸酒店;樓上鄰居裝修擾民,把塗料灑得到處都是……

正當餘歡水不計後果乾荒唐事之時,一次偶然的意外,竟然讓他成了見義勇為的英雄,掌聲、鮮花、採訪、祝福,這些從前看起來離他很遠的東西,全部都圍繞著他。可即便如此,他仍想自己命不久矣,想要繼續揭發檢舉自己的老闆。

可就在此時,他被告知自己的病情是誤診,餘歡水變回了那個「健康的好人」。可這個原本應該幸福的消息,和他所干過的荒唐事放在一起,餘歡水再次迷茫。因為,他必須去面對那些荒唐事過後所要付出的代價。

歌曲《少年》中唱到:「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時間只不過是考驗,種在心中信念絲毫未減,眼前這個少年,還是最初那張臉,面前再多艱險不退卻。」

每個曾經的少年都曾鮮衣怒馬,期待能在長大後「一夜看盡長安花」,可是無情的現實卻讓太多的人活成了形形色色的別人,唯獨沒有活成自己。

最好的人生,是維持生存的保底+不斷挑戰的可能

華語世界首席心靈暢銷作家張德芬曾講述過自己在四十歲那一年,幾乎陷入抑鬱的經歷。當時的張德芬,家庭幸福,工作穩定,家庭收入也很不錯,可是,正是這樣日復一日的穩定生活,讓她質疑生活的意義。

在她最迷茫的那段時間,張德芬坦言,「即使有人將100萬美金放在她的眼前,她都不知道拿著這個錢幹什麼?」在她被生活被逼入牆角之時,她開始向內尋找生命的意義,去思考,自己究竟是誰?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

有趣的是,當她開始向內去思考那些形而上的問題之後,張德芬的生命反而豁然開朗,連續出了多本暢銷書籍,不僅幫助自己走出了困境,也幫助更多迷茫的年輕人,找到了生活的答案。

用張德芬自己的話來說,她並沒有刻意追求財富,反而財富變得越來越多;沒有刻意追求幸福,反而內心充盈美好。

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其實我們很多人都在為了生存奔忙,想要給家人更好的物質生活,我們必須要將事業做得更好,要將自己的潛力發掘到最大。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像一隻不斷尋找吃食的鳥一樣,眼裡只有食物,卻忘記了當初飛得高是想看更廣闊的天空。

因此,我們不妨像張德芬一樣,在自己慣常的生活之外,去認真思考自己的興趣和長處,去挖掘那些能真正啟迪內心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或許反而會讓前進的步伐走得更加堅實。

自律並精簡慾望,你會看到更好的自己

在電影《飛馳人生》中,沈騰飾演的張弛原本屬於頭部賽車手,擁有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和藐視一切的底氣,可因為一次意外,使得他的事業跌落到谷底。

面對翻天覆地的變化,張弛放棄了當初的夢想,放任自己身材變形,生活得過且過。直到自己的兒子也不相信他描述的過去,張弛才意識到,那些不自律的日子有多可怕。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終於重返賽車場,為了自己也為了兒子,沿著年輕時的夢想之路,再次飛馳。每個人都曾年少輕狂,認為自由第一,可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慢慢發現,生命中最重要的時間剩的越來越少,如果還是任性做自己想做的事,留下的除了遺憾,什麼都沒有。

學會自律,就是要精簡我們人生的慾望清單,用最好的時間和精力去做那些真正有意義,真正能讓我們感到充實的事,而不是什麼都想要,什麼也得不到。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每天都放任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從早晨起來就刷手機、刷劇,中午叫外賣、喝奶茶,不去想工作上怎麼能做得更出色,不去想如何控制體重。

結果,這樣的生活過了一周,我就開始厭倦,感受不到生活的意義,感受不到獲得成就感的快樂,於是,我又開始過起了自律的生活,讀書、運動、減肥,反而讓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

其實,人的社會性,不僅僅在於我們需要夥伴和群體的溫暖,也在於,我們需要在和他人的共處中,去尋找互相激勵的動力,去做更好的自己。

無論我們處於什麼樣的境地,失業、失婚、失去朋友,只要我們能夠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去拼力尋找更好的自我。讓自己的明天比今天更精彩,就能夠保留下絕地逢生的本領,去對抗未知的風險。

錢的多少不重要,有努力賺錢的本領,取悅自己的能力,才是我們最需要的鐵飯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