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史話:1909——1933,從無聲到有聲,香港電影誕生的前夜

賤熊放映室 發佈 2019-12-15T11:32:15+00:00

有這些年認識了很多朋友,發現其中很多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情懷,港片情懷。

有這些年認識了很多朋友,發現其中很多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情懷,港片情懷。當我們聊起港片的時候,我們可以談論小馬哥的風衣墨鏡,李翰祥的細說三十年,《倩女幽魂》的一往情深……時代的洪流之下,港片逐漸褪色,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討論港片已死,這個承載了一代觀眾的青春與記憶的回憶,仿佛已經成為了過去時。

從「雙周一成」開始接觸港片,從邵氏開始沉迷老港,偶爾追溯才發現,在這上百年的港片歲月里,他們或許幾經興衰,卻一直用自己的方式佇立在電影史上,從未離開過……

法國的盧米埃爾家有一對好兄弟,兩個人改造了愛迪生髮明的西洋鏡,將這個單人觀賞的傢伙,變成了可以讓更多人同時觀賞的電影放映機。

1895年12月28日,兩個人合計了一下,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館的地下室,舉行了一次收費性質的公開放映,觀眾在黑暗中,第一次看到一輛火車迎面而來,電影在這一天,真正意義的誕生。

盧米埃爾兄弟

兩年後,愛迪生的公司跑到香港拍片,電影正式開始登陸香港,香港人開始正式接觸到了電影,當時拍攝的素材,也找不著地方放映,索性就在大街扯上幕布,露天放映,隨著人們的好奇心逐漸加重,放映室第一次意識到這傢伙好像是個商機,於是開始將電影放映搬到更多人的室內播放,那時候的粵劇戲院成了他們的第一選擇。

放映生意日益火爆,越來越多的人為追趕時尚的步伐,渴望能夠親自觀看上一部電影,同時也有香港本地人發現,這錢不能光讓外國人給掙了,隨即登報說明要加入到電影放映的發展之中。

問題隨之而來,片源大多掌握在美、法電影人手中,再加上與本地文化差異較大,人們的興趣值已經逐漸降低,本土特色被搬到了檯面上來。

1909年,一個美國商人,賓傑門·布拉斯基在上海開設了一家亞細亞影戲公司,同年跑到了香港,投資拍攝了《偷燒鴨》,片子模仿痕跡比較重,基本參照了當時美國喜劇電影的套路,內容講的是一個胖子賣燒鴨,有一個瘦小偷偷燒鴨,卻不料被警察抓了個正著。

黎民偉與黎北海

這麼來看,這部片子可以說是香港電影歷史上第一部警匪片,不枉後來的金像獎二十多年的歷史裡,就有七八個扮演警察奪得影帝的。

當時這個片子的主要參與人員,除了布拉斯基外,還包括梁少坡擔任導演和主演,黃仲文、黎北海擔任主演,這幾人都是本土戲劇演員。

雖然拍攝公司是美國人在上海成立,但是因為香港人參與創作的原因,後來金像獎還是將這部片子認定為香港的第一部故事片。

拍了肯定是要賺錢的,但是布拉斯基的亞細亞在香港沒有固定的播放渠道,基本上屬於賠錢的買賣,所以布拉斯基有點失望,1913年就把自己的亞細亞影戲公司給買了,和自己的好兄弟萬維沙準備從香港轉道回美國,到了香港估計是想起自己拍片子的種種,心中多有不甘,隨即在香港九龍成立了華美影片公司。

莊子試妻劇照

酷愛電影的黎民偉聽到這個消息,覺得是個機會,找機會經人介紹與布拉斯基成了合伙人,聯合拍攝了《莊子試妻》,該片取材於粵劇《莊周蝴蝶夢》,由黎民偉的兄弟黎北海飾演莊子,黎民偉反串出演莊子妻子田氏,同時該片有了中國第一個女演員,嚴珊珊,後來嚴珊珊也成了黎民偉的妻子,他們有一個孫女,叫黎姿。

這部影片也是中國第一部運到海外放映的電影,曾在美國洛杉磯上映,倒是沒有在香港本土上映過。

拍完這部片子不就布拉斯基就離開了香港,到底還是賺錢才是王道,而黎氏兄弟一直為開創新一代的歷史,積蓄著自己的力量。

1921年,黎民偉拿出自己的所有資金,在兩位兄長黎北海和黎海山的幫助下,成立新世界戲院。並且進一步籌集資金,在1923年的時候,創辦民新製造影畫有限公司。

民新的是香港歷史上第一家由港人獨資的電影製片公司,卻因為當局遲遲不能批覆土地作為固定片場,黎民偉只得先以拍攝紀錄片為主。

1924年,依舊沒有得到批覆的民新,無奈到廣州建立片場,開設民新演員養成所,拍攝了首部故事片《胭脂》,改編在《聊齋志異》同名故事。在自家的新世界戲院上映,好評如潮,僅一周票房就高達6000多元。

《胭脂》劇照

只可惜《胭脂》之後的民新,就因為各種原因,走了下坡路,隨之爆發因為五卅慘案,沙基慘案而爆發的省港大罷工也給了民新致命一擊,受困於眼前的困境,黎民偉最終選擇關停了民新在香港的一切業務,轉而去上海發展。

16個月的省港大罷工,多數電影人轉往內地發展,香港電影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停滯期,1928年的時候,你在香港甚至到不到電影製片方面的企業。

將黎民偉的發展重心放到上海,但黎北海始終關注著香港電影的發展,看到這個局面,他找到了經營著利舞台的利希慎,以自己當時留在相關的部分器材為基礎,創辦了「香港影片公司」,希望可以通過這一舉動,重新帶動香港電影的振興。

黎北海還開辦了香港演員養成所,親自擔任導師,為當時的香港電影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演藝人才。

打下了復興的基礎之後,黎北海在1930年,接連出品了《左慈戲曹》、《客途秋恨》等兩部影片,標誌著香港電影的第一個中止期正式結束,電影製片業也開始了復甦。

一切看似穩定的發展,隨著利希慎被暗殺,受到了重創,無奈只得選擇併入剛剛成立的「聯華影業製片印刷有限公司」。

聯華前身是華北電影有限公司,創始人羅明佑,在自己的努力下,於1930年年與民新影片公司、吳性栽的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和但杜宇的上海影戲公司等合併成著名的「聯華影業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個集製片、發行、放映於一體的電影企業,羅明佑任總經理。、

隨後聯華在香港相繼出品了《鐵骨蘭心》、《古寺鵑聲》、《夜半槍聲》、《暗室明珠》四部作品,奠定了香港電影的商業化傾向。

1932年,當時上海天一影片公司的老闆邵醉翁在觀看粵劇名伶薛覺先、唐雪卿夫婦在上海演出的改編自美國電影《郡主與侍者》的《白金龍》時,發現這是一個不錯的商機,隨即與薛覺先夫婦聯合拍攝了電影版的《白金龍》,隨後在香港連映一個多月,聯華看到這一局面,認識到有聲電影的潛力,隨即也開始開拍有聲電影《歌侶情潮》,也在香港進行了公映。

到了1933年,黎北海聯合唐醒圖,創辦了香港首家攝製有聲電影的製片公司——中華製造聲默影片有限公司 ,導演了第一部香港有聲電影《傻仔洞房》,該片改編自廖夢覺主演的同名粵劇,是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有聲電影。它的公映標誌著香港電影正式進入了有聲時代,片中廖夢覺演唱的諧曲也保持了粵語口語通俗諧趣的特點,深受觀眾歡迎。

雖然本片只有部分情節是有聲,但是也正是從這部片子開始,新一次的繁榮開始被孕育,蓄勢而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