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論壇:作者曹雪芹對待賈寶玉這個人物的態度?

鳳岐論壇 發佈 2020-01-14T05:10:50+00:00

我們說,賈寶玉是《石頭記》中的中心人物,也是主要人物,更加重要的他還是線索人物。我認為,作者對賈寶玉這個人物,是"貶斥"的,是持否定態度的。


作者對待賈寶玉的態度決定了這個人物的基本情感的走向?

我們說,賈寶玉是《石頭記》中的中心人物,也是主要人物,更加重要的他還是線索人物。那麼,作者塑造一個這樣的"紈絝子弟"的典型,到底是褒呢,還是貶呢?我認為,作者對賈寶玉這個人物,是"貶斥"的,是持否定態度的。理由如下:

性情解放思潮。從文學發展的思潮的來看,為了反對程朱理學,在明中葉以後,在文學領域掀起了一場性情解放運動。這場運動的表現,就是以湯顯祖《牡丹亭》、王實甫《西廂記》、馮夢龍的"三言"(《警世通言》、《醒世明言》、《喻世明言》)、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等一大批張揚性情的作品出現。但同時還帶來了以《金瓶梅》為問鼎之作的世情小說的繁榮,正像《石頭記》所記述的那樣,像《武則天外傳》、《趙飛燕外傳》等一大批世情小說,更是把性情解放運動推向了高潮。受這種思潮的影響,一場轟轟烈烈的性情解放啟蒙思潮嬗變為人的原始慾望的發現和享受,一些文人、紈絝子弟瘋狂地、史無前例地享受著人性的原始的慾望所帶來的快感,這似脫韁野馬、似猛獸般的不可遏止的行為,由性情的閉鎖一步走向了徹底的開放,由性情的地獄一步邁入了性情的天堂,真是"忽如一夜東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人們的思想仿佛一步由天真無邪的少女瞬息間變作了恬不知恥的蕩婦,這場運動又走向了"嗜情亡命"的極端。當然,這場運動把那種違背人性的假的道德、那些束縛人性的東西,徹底的拋棄了,憤恨地踩在了腳下;把那些掩蓋偽善的面紗徹底的解開了,解得是體無完膚,只剩下赤裸裸的人性了。而這樣一場變了調的性情啟蒙運動,所帶來的必然是人性的喪失、人的個體的滅亡。其實,從這場啟蒙運動的開始,一些文人就已經看到這場啟蒙運動的負面效應了,他們也已經認識到了"性情"放縱的危害,並且在文學創作中開始了"路該怎麼走"的探索。應該說,經過明末清初的沉澱和思考,雖然他們思想意識上有矛盾,他們一方面認為人的自然性情的不可阻擋,人應該擁有真性,得到真情,進而享受真情。另一方面,又認識到了放縱這種性情的危害。但總的說來,認識是比較清醒了,但還是在這兩極之間矛盾地徘徊著。像一些世情小說,一方面誇張地描寫著人的放蕩的性情,但同時也述說了人的放蕩性情的危害。如《金瓶梅》里"縱慾"的西門慶,結果是死亡;《肉蒲團》里"嗜性如命"的未央生,醒悟後便是皈依佛門;《趙飛燕外傳》里的"放蕩性情"的結果是飛燕的死亡、合德的變作"龜鼉",在北海冰河中遭受報應……這些都意在警示人們,只不過是杯水止沸,如在藍色滄海里放入幾滴紅色,而想掩蓋藍色,那是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的。這也即是說,自從這場啟蒙運動一開始,人們已經清楚地知道偏離了正常的軌道,開始審視這場運動,開始糾正這場運動所帶來的危害了。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這樣,以後的《石頭記》也是這樣,實際上是在述說"欲情聲色"所帶來的危害了,只不過到了這一時期,認識更加清醒、更加成熟罷了。我們說,清代的"禁書",恐怕跟這些是有著關聯的。

實際上,受性情啟蒙思潮的影響,文學創作走的是兩條道,一是繼續《西廂記》、《牡丹亭》這些優秀著作的道路,創造了一批表現才子佳人的作品。二是繼續《金瓶梅》等世情小說的道路,創造了一大批描寫男女性情的作品。我們說,清代的禁書,大多是後一類作品。像《石頭記》里提及的《風月寶鑑》也應該在"禁書"之類。當然,像《石頭記》這樣的作品,自然是這兩條道路的結合。

作者寫作意旨。作者在凡例自雲里說:"……何我堂堂鬚眉,誠不若彼裙釵女子?實愧則有餘,悔又無益,是大無可如何之日也!當此,則自欲將已往所賴天恩祖德,錦衣紈絝之時,飫甘饜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訓之德,以至今日一技無成,半世潦倒之罪,編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閨閣中本自歷歷有人,萬不可因我之不肖,自己護短,一併使其泯滅。"這段文字,述說了作者創作《石頭記》的意旨,那就是自己曾經似賈寶玉一樣,是一位過著"錦衣紈絝"子弟,享受過"飫甘饜肥"、"聲色貨利"的生活。但在那個時候,也曾似賈寶玉一樣違背了父兄的教育的心愿,辜負了師友的規勸,未能擔負起承繼家族事業的責任,才使得自己今日的"一技無成",才有了今日的窮困潦倒。因此,作者對自己的前半世,是非常愧疚的,是非常悔恨的,所以作者認為自己是有罪之人,是不肖之子孫。我們仔細閱讀《石頭記》,可以知道:賈寶玉就是作者,就是作者"賴天恩祖德,錦衣紈絝之時,飫甘饜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訓之德"的過程。那麼就可以推知,作者對賈寶玉(即是作者自己)的態度是否定的了。

再者,《石頭記》第五回標題為《靈石迷性難解仙機 警幻多情秘垂淫訓》,意思很明白,是說賈寶玉這個靈石,因為要享受人間的榮華富貴,享受"聲色貨利"而迷失了自己的本性,也正因為他迷失了本性,所以就難以揣解仙機,難以明白警幻帶他來"太虛幻境"的用意了。無奈之下,警幻仙姑之好把"淫訓"傳授給他,讓他早日悟出"淫情"的危害。在述說為什麼警幻帶寶玉參見"太虛幻境"的原因的時候,作者通過警幻之口,說道:

你等不知原委:今日原欲往榮府去接絳珠,適從寧府所過,偶遇寧榮二公之靈,囑吾云:'吾家自國朝定鼎以來,功名奕世,富貴傳流,雖歷百年,奈運終數盡,不可挽回者。故遺之子孫雖多,竟無可以繼業。其中惟嫡孫寶玉一人,稟性乖張,生性怪譎,雖聰明靈慧,略可望成,無奈吾家運數合終,恐無人規引入正。幸仙姑偶來,萬望先以情慾聲色等事警其痴頑,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後入於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如此囑吾,故發慈心,引彼至此。先以彼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終身冊籍,令彼熟玩,尚未覺悟。故引彼再至此處,令其再歷飲饌聲色之幻,或冀將來一悟,亦未可知也。

原來,警幻仙姑原來是想到榮國府里去接絳珠(絳珠草即林黛玉)回來,恰巧從寧國府過,遇到了寧國公、榮國公的靈魂,他們囑託我說,他家自從國朝建立以來,功名顯赫,富貴傳流,歷經了有百年了。無奈現在到了"運終數盡"的時候,是不可挽回了。雖然子孫眾多,但沒有可以承繼之人了。只有嫡孫寶玉一人,雖然稟性乖張,生性怪譎,但他聰明靈慧,還有希望承繼家業,只不過沒有人規勸、引導他步入正途。幸好碰到了仙姑,懇切地盼望能用"情慾聲色"等事情警示他,使他跳出迷失本性的圈子,歸入正途,那就是我們兄弟的大幸事了。所以警幻仙姑就用"金陵十二釵"等冊籍讓寶玉看,可寶玉還是沒有覺悟,於是,就領他到彼處讓他歷經或感受"飲饌聲色"的虛幻,希望他將來能夠感悟。

從警幻仙姑述說的原因來看,她帶寶玉遊歷"太虛幻境"、觀看"金陵十二釵"(包括正、副、又副釵)的判詞,是為了喚回賈寶玉迷失的本性,回歸正途,感悟女子命運的本殘,而不再沉溺於其中。這是其一。其二、當警幻仙姑發現由於迷失太深,無法感悟其中的寓意、喚回本性的時候,就把他帶入仙子們所居住的後宅,用美酒"萬艷同悲"以及《紅樓夢》曲來進一步警示寶玉,而寶玉仍然不知何意的時候,就直言不諱的告訴他了——

塵世中多少富貴之家,那些綠窗風月,繡閣煙霞,皆被淫污紈絝與那些流蕩女子悉皆玷辱。更可恨者,自古來多少輕薄浪子,皆以"好色不淫"為飾,又以"情而不淫"作案,此皆飾非掩丑之語也。好色即淫,知情更淫。是以巫山之會,雲雨之歡,皆由既悅其色,復戀其情所致也。吾所愛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

這是直接切入本題,述說"淫情"的危害了。只是賈寶玉還是未能醒悟,辯解說自己不懂"淫"字,意思是說,自己不是"天下第一淫人",警幻仙姑給他分析了"淫"字的含義,並告訴他讓他改悟前情,"留意於孔孟之間,委身於經濟之道"。最後,還傳授了"雲雨"秘訣。引文如下:

警幻道:"非也。淫雖一理。意則有別。如世之好淫者,不過悅容貌,喜歌舞,調笑無厭,雲雨無時,恨不能盡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時之趣興,此皆皮膚淫濫之蠢物耳。如爾則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輩推之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會而不可口傳,可神通而不可語達。汝今獨得此二字,在閨閣中,固可為良友,然於世道中未免迂闊怪詭,百口嘲謗,萬目睚眥。今既遇令祖寧榮二公剖腹深囑,吾不忍君獨為我閨閣增光,見棄於世道,是特引前來,醉以靈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將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許配於汝。今夕良時,即可成姻。不過令汝領略此仙閨幻境之風光尚如此,何況塵境之情景哉?而今後萬萬解釋,改悟前情,留意於孔孟之間,委身於經濟之道。"

這段文字,述說了賈寶玉的"意淫",雖然與賈璉等人的"皮膚之淫"不同,不會玷污更多的女子,但也是見棄於世道的,於"仕途經濟"之道是格格不入的,是背道而馳的。而仙姑先用"靈酒"使之陶醉,再用"仙茗"沁其心肺,再用"妙曲"來警其心,並且再把妹子兼美,字可卿者許配於他,是要他懂得:仙閨的幻境也不過如此。那麼,塵世的女子就更沒有什麼可以留戀的了。這就是說,讓賈寶玉徹底醒悟並丟棄"意淫"之情,遵循孔孟之道,委身於仕途經濟之道,承擔起拯救家族衰亡的重任。

通過以上分析,聯繫寶玉以後的經歷,作者的用意很明顯,實在用世道中的"聲色貨利"來警示他,使他改悟前非,步入正途,但令人遺憾的是賈寶玉最終還是沒有能夠醒悟,我們說,賈寶玉是違背了寧榮二公的期望的,由此也可以證明,作者對賈寶玉這個人物是持否定態度的。

第三、在前面警幻仙姑述說為什麼帶賈寶玉入"太虛幻境"的一段文字中,批者這樣批到:

1、這是作者真正一把眼淚。(甲戌側批)

2、二公真無可奈何,開一覺世覺人之路也。(甲戌側批)

3、一段敘出寧、榮二公,足見作者深意。(甲戌側批)

可以看出,作者對以前自己的過失,是深深地悔恨地,是否定的。寧、榮二公的期望,警幻仙姑的警示,使寶玉覺醒覺悟,應該就是作者的深意。而寶玉是由於沉溺於"情慾聲色"而未能醒悟,寧、榮二公開闢的使寶玉"覺醒覺悟"的之途化為灰燼。故而,作者對寶玉的態度也是否定的。

三、批者批詞。在批者眾多批詞中,有的是對"情"闡釋,有的則談及了"情"的危害。現引及兩則,加以分析。

1、愛眾不長,多情不壽;風月情懷,醉人如酒。(蒙回末總評)

2、此回是以情說法,警醒世人。黛玉回情凝思默度,忘其有身,忘其有病;而寶玉千屈萬折因情,忘其尊卑,忘其痛苦,並忘其性情。愛河之深無底,何可泛濫?一溺其中,非死不止。且凡愛者不專,新舊疊增,豈能盡了其多情之心?不能不流於無情之地。究其立意,倏忽千里而自不覺。誠可悲乎!(蒙回末總評)

此二則是說賈寶玉"意淫"即"泛愛"的危害。含意有三:一是愛河是深不見底的,沉溺其中,是不會泛濫的,只要是沉溺其中,其結果必然是死亡。像賈寶玉,他把愛給予每個女孩的話,愛每個女孩之心,必不能長久,多情之人,必然不能長壽。這是一個非常淺顯的道理。因為一個人的能量畢竟是有限的,過分的支出的結果,必然會因為能量的耗盡而死亡。儘管賈寶玉是"意淫",不是體力的消耗,而是心力的損耗,但這可能是一件更加可怕的事情。我們說,體力的過分的透支,休息些時日,尚還可以恢復,而"心力"的過分的損耗,帶來的則一定是個體的思想的徹底瓦解,是心死,是個體的滅亡。二是"泛"則不專。"泛"愛,就不會專一,不專則會傷人。寶玉既鍾情於黛玉,而是忘情於寶釵,結果導致了黛玉的"疑情",種下了病根,導致了黛玉這個痴情女子的死亡。賈寶玉因為愛而調戲金釧,導致了金釧的跳井身亡。因此,"泛愛"則不專,不專的結果是對愛他的眾女子的傷害。三是"泛愛"則是無情。從倫理上講,愛情是專一的,自私的,你把情感施加於每個人,恰恰是證明了你對每個人都是無情的。這就象太陽一樣,對每個人都有情,也可以說,它對每個人都無情。用情不專的本身,就表明了他對他用情個體的無情。四是"警醒後人"。批者說,作者這是在"以情說法,警醒世人",也即是說,要世人不要沉溺於情,不要似賈寶玉一樣用情不專。看來,作者對賈寶玉痴情不專的思想和行為是否定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