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深刻寓意

方舍予 發佈 2020-02-24T23:42:42+00:00

從表象上來看,是一個中年男性分享了自己曾經一個人在海上漂流227天終見陸地,同一隻老虎相互依存的故事。這些是少年派的想像,也是李安的想像,他把心目中最美好純真的地方講出來,雖然是僅存的一份純真。

原創 方舍予



π是一個無理數,無法用準確數字定義,所以用字母表示。本片的主角出生在這一天,所以這個數字成了他的名字。據說,這一天出生的人,有神奇的能力——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就是在這一天出生。



李安此舉只是為了將少年派塑造成一個不凡的年輕人。我在這部電影里才真正體會到了李安的大師風範和儒家文化底蘊在電影中的展現。華人導演的前三名真不是白來的。


這部電影說的是什麼呢?從表象上來看,是一個中年男性分享了自己曾經一個人在海上漂流227天終見陸地,同一隻老虎相互依存的故事。特效做 美輪美奐,夜裡的浩瀚星空下一輪孤單的小船,船上一個人類同一隻老虎共存。



遺憾的是,李安要講述的絕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關於少年堅持信念最後活下來的故事。他在用純真的手法掩飾殘忍。這個故事太過於震撼心靈,所以只能用意象化來表述。


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一起真實的災難——四個人一起遇到海難,為食物短缺所逼,另外三個人一起謀劃殺掉了那個孩子,並且吃掉了他。在常人觀念里,總是對小孩格外溫柔。孩子是單純的,在現實當中那三個人就利用這份單純並毀滅了他。但李安選擇了相反的方向,他讓唯一的孩子吃掉了另外三個人。



少年和那個廚子、佛教徒還有媽媽一起登上了救生艇。廚子殺了佛教徒和媽媽,然後少年殺了廚子,靠著廚子和佛教徒的屍體熬過了一段時間,最終還是吃了媽媽的屍體,就是那座夢幻中美麗的小島,樹枝包著的是媽媽的牙齒。



這原本是一個太過於殘忍的故事。但李安選擇讓少年派這麼表達:吃掉的是動物的屍體,一直有一隻通自己心意的老虎陪伴著自己,並且自己活到了最後。


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可能就是李安對於信仰的理解。少年同時信仰三個教派,被哥哥父親嘲笑,前面也有鋪墊。媽媽說,他只是在摸索當中。爸爸說,什麼都相信和什麼都不信是一樣的。少年不懂這些,他不懂教派,但是他有真正的信仰。信仰是他渡過了那麼多沒有目標的黑暗漂流走向光明的動力。


你也可以把它理解成自我催眠、人格分裂,是少年在用自己編造出來的意向欺騙自己,把吃掉屍體想像成捕撈到海魚,把媽媽的屍體想像成一隻紅毛猩猩。這些是少年派的想像,也是李安的想像,他把心目中最美好純真的地方講出來,雖然是僅存的一份純真。



在這暴風雨般的人格折磨慢慢褪去,那種不能言說的痛楚已經能夠風輕雲淡地變成人和動物相處的故事和朋友說出來之後,他在吃飯前舉起了手,輕輕的禱告。曾經被質疑信仰的人,憑藉信仰走出了荒芒的海,走向了生命的希望。



李安在講述一個關於堅信和純真的故事。π是數字里的無理數,象徵著理性與現實,無限循環到無法用數字的篇幅表達,所以創造出來玩一個字母來表示,但是真的要面對現實才能得到最好的結果嗎?如果不把這種現實臆想成虛假,又如何面對親自吃掉母親生蛆的屍體這樣的殘酷現實?李安在刻意掩蓋現實的殘酷真相,但真相又呼之欲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