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興亡系此一戰:劉光世與順昌大捷

寒江閣一道人 發佈 2020-01-08T08:17:43+00:00

劉光世固守順昌不過,棘手的形勢,還是促使趙構不得不放緩恢復重文輕武的祖宗之法,宋廷命令岳飛部適時支援淮北戰場,而也就在這道命令即將到達湖北宋軍營地時,金兀朮的大軍,已經逼近了淮北的小城順昌,即今天的安徽阜陽。


文|笑春風


為生存而鬥爭

公元1130年,金兀朮大軍渡過長江,深入江南腹地,試圖擒獲南宋的高宗皇帝趙構,所幸的是,由於躲避及時,趙構在金軍騎兵趕到之前,就匆匆躲到了船上,漂泊於海上數日,金兀朮目的未能達到,又在返回的途中被宋將韓世忠的水軍圍困在黃天盪。似乎是天不該絕兀朮,在內奸告密下,金兀朮不但找到突圍的通道,還順勢火攻韓世忠部,給予其不小殺傷。因此,金兀朮此次孤軍深入可謂是有驚無險,而在兵荒馬亂中草創的南宋政權,不得不繼續為生存而鬥爭。

為了轉移江淮戰場的金軍注意力,宋臣張浚極力主張開闢新戰場,並得到了趙構的支持,南宋朝廷太需要一場反攻來緩解都城的壓力了。於是,在金兀朮渡江受挫後不久,張浚調動數十萬宋軍主力,在陝西富平展開對金軍偏師的進攻。在作戰當中,宋軍步兵奮勇拼殺,給予金軍一定殺傷,但由於金兀朮的生力軍及時趕到戰場,使得本不明朗的戰局瞬間變得清晰起來。南宋在陝西的主力部隊在金軍前後夾擊下土崩瓦解,殘部則在宋將吳玠等收集後重新於和尚原布防,小敗金兀朮,金軍本想藉助富平之戰的勝利,一鼓作氣占領四川,然後挾川陝東進,順江而下滅亡南宋。沒想到,宋軍的抵抗程度如此頑強。所以在陝西戰場陷入僵持局面後,金兀朮決定還是走之前的路,即以江淮戰場方向為主,力圖將滅亡南宋事業畢其功於一役。

南宋方面的探子,很快把金軍向東頻繁調動的消息通報給宋軍各部,駐紮在湖北的岳飛部,正準備前往河南安營紮寨的劉光世部等,都從自己的諜報系統中,獲得了對手的情況。他們連忙將此上報朝廷,希望宋高宗能夠看在大敵壓境份上,給予他們更大的活動自由。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因為就在高宗被金兀朮追的到處跑時,南宋內部又發生了一場兵變,史稱"苗劉之變",雖然這次軍隊譁變以趙構的被動妥協而告終,但他給趙構的心理留下了不少的陰影。從這以後,趙構開始把控馭武將的重要性,上升到了和抵抗金軍入侵一樣的位置。

劉光世固守順昌

不過,棘手的形勢,還是促使趙構不得不放緩恢復重文輕武的祖宗之法,宋廷命令岳飛部適時支援淮北戰場,而也就在這道命令即將到達湖北宋軍營地時,金兀朮的大軍,已經逼近了淮北的小城順昌,即今天的安徽阜陽。

自東晉以來,中國歷史每逢南北對峙,就有"守江必守淮"的說法。所謂長江天險戰線綿長,防禦難度極大,所以可行的就是重點防禦,淮河流域由於地形起伏不定,河道縱橫,地勢易守難攻,正利於防守。

但是,萬中總有個一,淮河流域也不全是地形崎嶇的丘陵山地,還有地域狹窄的平原。順昌城,就坐落於此。最糟糕的是,此時的順昌城城防極其簡陋,城內軍民的抵抗意志也不強烈,人心浮動,投降金人聲音很高,所以順昌在金兀朮的軍事旋風下屈服,應該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但是宋將劉光世可不這麼看,此人青年時期投身軍旅,許多宋軍驍勇戰將,俱出自其帳下,劉威望很高。之前張浚因妒忌劉聲譽,曾試圖將其罷免,結果也因忌憚他在軍中的地位和人脈而不得不中止。此時,正值國家危急存亡之秋也,劉毅然決然的挑起了這一重擔,讓順昌城這樣一個彈丸之地,成為了金兀朮永遠也無法跨越的一道防線。

說來也巧,劉本來是要前往河南與金軍作戰的,當得知河南地區基本淪陷的消息後,劉光世正路過順昌,順昌的行政長官陳規自知金軍殺到,自己這個當官的一定要承擔丟城失地的責任,所以連忙向劉光世和他的軍隊求援。劉也清楚再去河南意義不大,所以乾脆改而留駐順昌。頗為巧合的是,當劉一行人入城屁股還沒坐熱時,金兀朮的精銳出現在了順昌的城郊。

以攻為守,一雪前恥

面對強敵,劉光世表現出了異常的冷靜,他先命令部下組成敢死隊,主動開城攻擊金兀朮的前鋒,金軍萬萬沒想到宋軍還敢主動出城野戰,因此被殺了個措手不及,統領戰死被俘數人,士氣受挫。之後幾天,劉頻繁開城進擾,讓開到順昌附近的金軍提心弔膽。

在騷擾金軍的同時,劉光世從部下處得知了城內人心浮動的真情,為了避免己方被順昌城原守軍出賣,他暗地裡將各要隘的守軍換成了自己的親軍。另外,為了避免城外的民房被金軍利用為攻城作掩護,他又狠下心將其全部拆毀,城外平民都被遷入城中,作堅壁清野之勢。

金軍前鋒的失利,很快為金兀朮得知,兀朮也很納悶,除了大罵手下沒用外,連忙將龍虎大王等友軍向順昌附近集中。當他們到達外圍進行偵查時,金兀朮望著殘破的城垣,竟然輕蔑的聲稱,自己用靴尖,就可以踢翻順昌城。

金軍主帥和增援部隊加入戰場,給原先圍困順昌的金軍吃了一顆定心丸。次日,金兀朮隨即指揮大軍攻城,金軍冒著宋軍的箭雨拚命攻擊,可是接近城垣者屈指可數,劉光世也明白,如果自己只是被動防禦,只會愈發不利,所以當他發現金軍攻勢稍緩時,就動用一部分預備隊出城反擊,戰事一度膠著,誰也占不到便宜,金兀朮有些詫異,但仍不肯放棄。

在廝殺的過程中,劉光世也意外得知,進攻的金軍中,大部分都曾是宋軍的舊部,不願意出死力與南宋作戰。俗話說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只要能夠把金兀朮的主力擊破,他的輔助部隊就會不戰自退,把握了這一重要信息後,劉光世開始醞釀更大的反擊計劃。

劉光世在琢磨如何擊退敵軍,金兀朮也在為順昌城的堅固防禦感到苦惱,更讓他感到憂心的是,岳飛的部隊正在馳援的路上,且已經包圍了金軍守衛的蔡州,"如果順昌拿不下,岳家軍又抄了後路,自己如何全身而退?"這種想法的萌發,讓金兀朮不由自主的打起了退堂鼓。

第二日作戰中,金兀朮又指揮攻城,當發現劉光世的敢死隊又奔出城來衝擊金軍步兵陣型時,他決定不再把他們放回城裡,而是殲滅於城外。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他動用了自己的精銳騎兵軍團"鐵浮屠"。鐵浮屠為身披重甲的騎兵組成,三人一組,以拒馬前驅步兵奮戰,多只是督戰隊一般的存在,但這一次,金兀朮淡定不下去了,他打出了這張自己引以為豪的王牌,要給劉光世最沉重的一擊。

面對從兩翼包抄而來的金軍鐵騎,劉光世也明白,如果此時倉促撤退,一定會導致多米諾骨牌式的崩塌效應,所以與其逃避而死,不如背水一戰。在劉的鼓勵下,大批宋軍也加入到戰場,這些宋軍,多為原居於黃河流域、後被金軍入侵逼得家破人亡的流民組成,所以士氣旺盛,除此以外,他們富有對戰騎兵的經驗,多先以強弓硬弩殺傷騎兵,然後持盾牌短刀或其他利刃抵近攻擊馬匹,達到殲滅對方的目的。此戰中,強強相對,又是一場兇殺惡鬥。

宋軍的英勇作戰,極大地動搖了金軍鐵浮屠的陣型,金軍騎兵的輔助部隊一看金兀朮的王牌都不管用,也是消極迎戰,金兀朮看到取勝無望,只能再度把殘軍撤回,面對血流成河的順昌城郊,金軍信心大減。

命運之神逐漸開始眷顧南宋,就在當日,岳飛部攻破蔡州,殺死殺傷大股金軍,金兀朮惦記自己剛剛奪取的河南地安危,又眼巴巴看著自己放狂言卻未能奪取一寸土地的順昌,權衡再三,只得撤圍,順昌城保住了,宋軍在江淮戰場承受住了金軍規模最大的一次攻勢,一雪前恥,日後岳飛在河南又擊敗金軍,暫時的解除了金軍對於新生南宋政權的威脅,此後紹興和議能夠訂立,宋軍不俗戰力貢獻不小。因此我們能夠說,發生在淮北小城順昌的這場激戰,正是南宋中興大業的起點。因為順昌,南宋得以延續國祚百餘年,因為順昌,世人對於宋朝軍事弱勢的偏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轉。從此,南宋走上了與北方的金朝漫長的對抗之路,直到14世紀蒙古的崛起。


參考文獻:

(元)脫脫等撰《宋史》,中華書局

虞允國《南渡君臣》,上海人民出版社

台灣三軍大學編《中國歷代戰爭史》,中信出版社

關鍵字: